感觉、知觉与记忆
当两眼注视于外界一点时,由于双眼观察角度 不同而使两个视网膜象之间产生差异,叫双眼视差。 它是知觉立体物体和物体相对距离的重要线索。由 于人的两眼相距大约65毫米,所以在观察一个立体 对象的时候,两眼的视象便稍有差别:左眼看到物 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到物体的右边多些。这样, 两眼视象就落在两眼网膜的非对应点上,是不重合 的。两眼非相应部位的视觉刺激,以神经兴奋的形 式传到大脑皮质,从而产生主体知觉。在用双眼观 察远近不同物体时,也是由于双眼视差的原理,即 远近不同物体的视象落在两眼网膜的非相应部位上, 从而产生物体相对距离知觉。
25
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
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26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感觉 内容不同 产生过程不同 知觉
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 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 属性 单一的感觉器官进行 对不同感官通道的信 简单的信息加工的结 息进行综合加工的结 果 果 更多地是由刺激物的 更多地依赖于主体知 性质决定的。 识经验和态度系统
19
二、听觉 1.听觉的适宜刺激和听觉的感受性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把 这个范围的空气振动叫声波。人们对1000-4000Hz的 声音最敏感。 老年人最先丧失的是对高频声音的听觉,随着年龄 的增长听觉丧失的范围逐渐向低频方向发展 ,当扩 展到中频范围时就影响到了言语的听觉。 2.听觉器官 内耳中的柯蒂氏器官是听觉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 3.听觉的特性 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特性。声波的频率决 定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波的振幅决定响度,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声波的波形决定音色。
六、运动觉
运动觉又叫动觉,其感受器分布在肌肉、筋腱和 关节中。
七、内脏感觉(黑暗感觉)
内脏感觉又叫机体觉,包括饥饿、饱胀、渴、窒 息、疲劳、便意、性及痛的感觉。当各种内脏器官的 24 工作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的感觉。
八、痛觉
痛觉遍布全身的所有组织中。内脏痛性质 不清,定位不准,具有放射现象。 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具有生物学意 义,最难于适应。 痛觉的感受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对 疼的认识、态度以及性格和意志特点有关系。 不怕疼反而会减少疼痛带来的痛苦;越怕疼 越会觉得疼。
第三节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感觉、知觉和记忆
感觉概述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觉现象 各种感觉 知觉概述 知觉的种类 记忆及记忆过程
1
一、感觉的定义
二、感觉的种类
感觉是 人脑对直接 作用于感觉 器官的客观 事物个别属 性的反映。
2
感觉的种类
感觉种类
视觉 听觉
和时间间隔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看到从一个刺
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
动。
43
《列子·汤向》记载。孔子东游,途中碰见两个小孩在辩 论,太阳初出时离人近还是正午时离近。认为太阳初出时离人
近的那个小孩的理由是:太阳刚出来时,大得象马车上遮阳的
伞,而到中午时却只有碗口大小,“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 乎”。认为正午时太阳离人近的那个小孩的理由是,太阳刚出 来时,天气清清凉凉,而到中午时却象手伸到热水里那么热, “此不为热者近而凉者远乎”他们争辩不休,便请教孔子,孔 子一时也无法解决。
四、皮肤感觉
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 温觉、冷觉和痛觉。皮肤表面的温度叫 生理零度,和生理零度相同的温度刺激
皮肤,不会引起冷和热的感觉。
23
五、平衡觉
平衡觉又叫静觉,其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 前庭器官包括耳石和三个半规管,反映头部的位置和 身体的平衡状态。 晕车、晕船就是平衡器官过于敏锐造成的。
32
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
物体 知觉 社会 知觉
空 间 知 觉
时 间 知 觉
运 动 知 觉
他 人 知 觉
自 我 知 觉
群 体 知 觉
33
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深度知觉的线索
生理 线索
单眼 线索
双眼 线索
调节 辐合
对象 线条 空气 明暗 运动 双眼 重叠 透视 透视 阴影 视差 视差
先后对比是指两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
感受器而产生的对这种刺激物的感受性的变化。
15
四、联觉
在一种感受器受到刺激而产生
一种特定的感觉的同时,又产生了
另一种不同的感觉的现象叫做联觉。
16
第四单元
一、视觉
各种感觉
1.视觉的适宜刺激: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
(nm)之间的电磁波,也叫光波。 2.视觉器官:
内脏器官壁上的神经末梢
3
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
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种类
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4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两者成反比。
5
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种类
38
时间知觉
对时间的分辨 对时间的确认
对持续时间的估量
午饭 休息 上课
今天是2011年7月23日
这节课已经上了半小时
对时间的预测
快就放假了
39
听觉最准确
自然界周 期性现象
知觉时间 的媒介 有机体节 律性活动
知觉时间的媒介
40
计时工具
光阴似箭与度日如年
“当你和一个美丽的姑娘坐上两个
小时,你会觉得好像只坐了一分钟;但 如果你坐在炙热的火炉旁,哪怕只有一 分钟,你会感觉好像坐了两小时”。 -爱因斯坦
适宜刺激
380~780纳米的电磁波 16~20000赫兹
感受器
锥体细胞与杆体细胞 内耳的科蒂氏器官
特性
黑、白、彩色 音调、响度和音色
味觉
嗅觉 皮肤感觉 运动觉 平衡觉 内脏感觉 机体觉
溶解于水或唾液中的化学物质
有气味的挥发性物质
味蕾
鼻腔黏膜的嗅细胞
甜、酸、苦、咸 与嗅觉关系密切
最古老的感觉
物体机械的、温度的作用或伤 害性刺激
赖以产生的因素 不同
27
感 觉 与 知 觉 的 联 系
1.都是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也是其它
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
部分。
3.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对某个事物
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精确,对该
事物的知觉就越正确、越完整。
28
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认识 事物的整体;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活动的 结果,知觉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受
36
单眼线索之遮挡
单眼线索之线条透视
37
二、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人们对时间的知觉可以以计时器,例如钟表提供的信 息为依据,也可以以自然界昼夜的交替、四季周期性
的变化,还可以根据人体生理、心理活动周期性的变
化来估计时间。
生物钟是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所引起的外
部行为的节律性变化。它调节着人的活动,也给人们 估计时间提供了依据。
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锥体细胞和杆
体细胞。
锥体细胞:中央窝及附近,强光下起作用,叫明
视觉器官,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杆体细胞:视网膜边缘及附近,对弱光敏感,叫
暗视觉器官,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
17
3.颜色视觉 (1)颜色的特性 颜色包括彩色和非彩色,彩色有色调、明度和饱 和度等特性;非彩色只有明度一种特性。 光波的波长决定颜色的色调,明度取决于光波的 物理强度,饱和度取决于色彩中灰色所占的比例,灰 的比例越大饱和度越小,反之饱和度越大。 (2)颜色的混合 颜色的混合有两种: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色光 的混合式相加的混合,混合的结果色光更亮;颜料的 混合是相减的混合,混合的结果是各种混合色都不吸 收的颜色。 18
12
二、感觉后像
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保持一段
时间的感觉形象叫做感觉后象。 正后像
负后像
正后像与负后像可以相互转换,后像持续的时间与刺激的强度呈正比。
13
三、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
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对比。 同时对比
相继对比
14
同时对比是指两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 一感受器而常
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可把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 盲和全色盲。 部分色盲又分为红绿色盲和黄蓝色盲。红绿色盲的人看 不见光谱上的红和绿,但能看到黄和蓝。黄蓝色盲的人相反, 能看到光谱上的红和绿却看到黄和蓝。 全色盲的人什么颜色都看不见,他们看世界只能看到明 度不同的灰,就像正常视觉的人看黑白电视一样。 色觉异常绝大多数都是遗传原因造成的。遗传的途径是, 男孩的外祖父通过妈妈传给自己的。外祖父是色盲,妈妈仅 仅是遗传基因的携带者,她自己能分辨颜色,是隐性色盲而 不是色盲。 色盲中男性色盲的人数大大高于女性色盲的人数。
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
刚刚能觉察出这种最小变化量的感觉能 力,称为差别感受性 。
8
韦伯定律(1840)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的数值也成反比关
系,而且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强度的比值是恒 定的 。这就是韦伯定律。用公式表示: K=△I / I 不同感觉,K分数不同; 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41
三、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时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
的知觉。
有时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
能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似动现象,又
叫动景现象、Ф现象。电影就是依据似动现
象的原理制作出来的,霓虹灯给人造成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