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播学第三章

传播学第三章


• ⑶非此即彼(either-or thinking) • 即走极端。非此即彼只看到两个对立的极端, 而不管两个极端之间还有一系列过渡状态。 • ⑷自我投射(unconscious projection) • 指使用语言表达时,会不自觉地将主观意见投 射到客观事物上,加进个人评价。
• (二)非语言符号 • 非语言符号是指除语言之外的其他所有传 播信息的符号,一般包括鼓声、烽火、标 志、图像、手势、表情、姿态、病症、口 哨、气味等。 • 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把非语言符号称 为“一种不见诸文字、无人知晓但大家全 都理解的微妙代码(elaborate code)。”
五、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 1、语言的陷阱 • 针对语言与它所表达的实际事物的关系, 普通语义学分析了以下几种情况,对此 如不注意,便会导致传播的偏差,而这 些情况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又恰恰容易 被忽略。 • ⑴语言是静态的,现实是动态的 • ⑵语言是有限的,现实是无限的 • ⑶语言是抽象的,现实是具体的
• 2.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 视觉性非语言符号中有象征和实义两种。 • 象征符号往往代表一种抽象意义,是特定 文化的结晶和标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 容;而实义符号用简洁明了、形象直观的 方式表达某种比较确定的意义。
注意危险
禁止驶入
人行横道
• 3.听觉性非语言符号 • 凡是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的非语言符号, 都可视为听觉性符号,如鼓声、口哨、汽 笛、乐声等。
• 非语言符号在成功的信息传播中,占有很 大的分量。 • 非语言符号可以分为三类: • 1、体语 • 2、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 3、听觉性非语言符号
• • • • • •
1.体语 一般说来,体语有三种类型: 一是动态的动作 二是静态的姿势 三是有声无义的“类语言”(Paralanguage) 语言表达明确的信息,体语流露含混的情绪; 语言是有意的传播,体语是无意的显示。但 语言和体语在人际传播中不可分割,缺少哪 一样都会给传播活动带来困难。
四、编码与解码
• 1954年,施拉姆曾提出过一个有名的传播模式:
四、编码与解码
四、编码与解码
• 要想编码和译码完全处于一种对等的一致的 理想状态,必须做到: • (1)传播的“线路”必须通畅,传受两者要乐 于沟通和交流,且无噪音干扰; • (2)用于编码和译码的“代码本”(符号系统) 必须为双方所熟悉和顺利使用; • (3)符号形式与符号内容必须一一对应。 • (4)符号、表述和文本所承担的负载、传送信 息的任务必须分别加以明确规定; • (5)编码和译码必须遵循社会公认的规则(如 语法、逻辑)。
记 时 开 始 (手 向 下 劈 下 )
注 意 从 手 腕 向 下 弯 曲 次 ) 一
二 分 (右 手 食 指 和 中 指 起 , 举
手 在 身 前 交 叉 一 次 )
取 消 得 分 , 取 消 比 赛 ( 双
指 拢 ) 并
停 止 记 时 ( 一 手 举 , 四 上
• 美国口语传播学者雷蒙德•罗斯认为,在人际 传播活动中,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中,只 有35%是语言符号传播的,而其余的65%中的 信息是非语言符号传达的,其中面部表情就 可传递65%中的55%的信息。 • 梅拉宾认为,面部表情最具信息冲击力,他 专门设计了一个公式:信息冲击力1=0.07× 言辞+0.38×声音+0.55×面部表情。
• • • •
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第一、传播态度与情绪。 第二、辅助语言传播。 第三、代替语言。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 一、什么是意义 • 二、符号意义的分类 • 三、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一、什么是意义
• 意义是人对自然和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 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 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 历史唯物论认为,意义不是超自然的、神 秘的事物,而是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 的产物。
大笑
大怒
二、符号的定义及功能
• 传播本质上体现为信息的流通,而信息正是 凭借符号才能流通。符号总是负载着某种信 息,信息总是表现为某种符号。 •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 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要素。 • 换句话说,符合是传递信息、指示和称谓事 物及其关系的代码。符号只是代表被表示物 (被表示对象),而不是代替被表示物。
三、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 1.传播者的意义就是信息的发出者通过 符号所要表达的意义。 • 2.受传者的意义就是信息的接受者从传 来的符号中读取或理解的意义。 • 3.情境意义来自于传播情境。
• ⑴语言是静态的,现实是动态的 • 语言一经约定俗成,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是 稳定不变的。 • 赫拉克里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因为新的水不断从你身旁流过。” • “事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 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卢照邻诗)
• • • •
⑵语言是有限的,现实是无限的 你永远也无法说出事物的全貌。 ⑶语言是抽象的,现实是具体的 A 抽象性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抽象即抓住 本质,舍去具体特征。 • B 抽象是有层次的,层次超高,同实际事物 距离越远,反映概念越模糊不清。 • C 在抽象的顶端可以方便、快速地处理信息。 但越是抽象,就越容易产生误解。
五、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口头语言 文字语言
符号体系 人类) (人类)
语言(语音) 语言(语音) 符号
非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伴生符 体态符号 物化、活动化、 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符号
五、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 (一)语言符号 • 语义学是专门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的学科, 属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由柯日布斯基创立 的普通语义学对出传播学的意义最大。 • 普通语义学着重研究语言同人们日常生活 的关系,也就是着重研究人际传播中的语 言使用情况。在普通语义学看来,生活中 的许多麻烦都归因于语言的误用。
• • • • • • • •
柯日布斯基(1933),语言的“抽象阶梯”。 第一级——科学上知道的微观奶牛和亚微观奶牛 第二级——我们所看到的奶牛 第三级——贝茜这头特定的奶牛 第四级——奶牛 第五级——牲畜 第六级——农场财产 第七级——财富
• • • •
2、语言失当 ⑴死线抽象(dead-level abstracting) 即只在“抽象阶梯”的某一层次上使用语言。 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行传播的方式,应该是沿着 抽象阶梯,有上有下地使用语言,不要钉死在 某一个层次。 • ⑵忽视差异(undue identification) • 即只顾整体一致,不顾个体差异,以点代面, 以偏盖全。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 • • • •
一、符号与传播 二、符号的定义及功能 三、信号与象征符 四、编码与解码 五、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一、符号与传播
• 符号是传播的最重要的工具,人创造了符号,符号 也成了人的本质特征, “人是符号的动物” 。 • (1)符号为人类所创造,动物不能创造符号,也不能 认识符号; • (2)人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转化为符号,又可以 通过符号的译解还原为思想和观念,而动物则没法 做到; • (3)人可以通过符号将信息传之千年、播之万里,而 动物不能够。
二、符号意义的分类
1、明示性意义(denotation) 暗示性意义(connotation) 诗学和语义学分类; 2、外延意义(denotation) 内涵意义(connotation) 逻辑学分类; 3、指示性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 区别性意义(deferential meaning) 符号学分类;
二、符号的定义及功能
•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基本功能包括 三个方面: • 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 • 二是传达功能; • 三是思考功能。

三、信号与象征符
• 符号(sign)一般可分为 两类: • 一类是信号(signal); • 另一类是象征符 (symbol)。
符号
信号 象征符
三、信号与象征符
• 信号具有以下特点: • 1.信号与和它所表示的事物之间一般具有自 然的因果关系,一切自然的符号都是信号; • 2.信号和他所表示的事物之间一般具有一对 一的固定对应关系,自然信号和人工信号都 具有这种性质。
各种各样的符号
|-I 或
-_-
睡著了 微笑 )_( 胖子 酷
:) 或 ^_^ ~_~ 生氣 +_+ 昏迷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 红色“x” ,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 困惑 微笑
三、信号与象征符
• 象征符具有以下特点: • 1.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 造物; • 2.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还 能表示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 • 3.象征符不是通过遗传,而是通过传统或学 习得到继承; • 4.象征符可以自由创造,与指代的对象事物 之间不需要必然联系,关系具有随意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