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优秀4篇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教学大纲明
确要求:要“加大学生阅读量,增加背诵篇目,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教
学能够使学生的知识更丰富、视野更宽阔。
小学语文阅读课究竟应该如何
开展,如何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有效性,这是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需要
认真探索的课题。
一、强化词句训练,提升阅读能力
掌握一定的词句是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基础。
阅读文章时,要想更好地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首先要理解文章中的词语与句子。
教师要指
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来造句,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词语的理解、累积、运用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进行词句训练时,理解与运
用要并重,注意学与用的结合。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说话与写作时积极使用
所学的词句,让其体会到这些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与用法,语文
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等进行变换,从而更好地提
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展主动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语文阅读课教师不能自导
自演,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突出学
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比较差,我们要
学会引导他们在交流互动中思索与发现,有意识地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
语文教师要为师生搭建好互动交流的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支配的时
间和空间,让他们探究、感悟、体验、交流。
三、树立整体观念,促进整体发展
四、启发学生质疑,调动其主动性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喜欢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我
们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敢于提
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对于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要学会
主动查字典,查字典不能解决的再主动请教老师。
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
生把不能理解的字、词、句标出来,并提出来交流讨论。
如果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就要主动提问学生,以此启发、引导学生。
长期坚持,学生就能
逐步养成阅读时质疑的良好习惯,阅读能力也能得到大大提升。
五、课内外结合,体验阅读之美
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传授读书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
以用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乐于接受的方法。
如,对于一些诗词等易于上
口的课文,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吟唱,这样便于他们强化记忆。
对于一些长
期积累的句子,则可以进行分组比赛,以此来激发他们背诵。
另外,语文
教师要有目标、有计划地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书籍,安
排他们有计划地阅读。
利用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电子阅览室等营造
读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书香校园,提高阅读能力。
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阅读能力
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对人们
的学习方式也有重要的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
我们广大教
师要积极利用好校园多媒体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校
园网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空间;利用校园广播播放一些美文,为学生时时
获得审美体验;还可以利用好班级博客开展阅读竞赛,以此激发学生的阅
读热情,提升阅读能力。
语文教师要紧跟时代脚步,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手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七、完善评价体系,坚持长期阅读
要想让学生的阅读活动能长期处于快乐积极的状态,我们必须建立有
效的阅读评价体系,通过积极地引导,调动其阅读积极性。
语文教师可以
定期举办“故事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读书小
沙龙”及板报、手抄报等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爱阅读、爱积累,帮助他们养成多读、善思的良好阅读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尤为重要,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思
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广
大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安
排学生开展多角度阅读,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且也是他们的欣赏者,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去,在活动
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总之在教
学实践中,老师为有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可行方法,有意识地把阅读教学
作为重要的教学方针并且进行,才气教育学生获取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
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的本事,才气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抱负境界。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最多的知识,发展阅读能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阅
读的乐趣,陶冶情操;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可以让学生培养良好的。
阅
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下面通过四个方面介绍一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
学水平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水平。
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认为只要给学生把教材内容讲解透彻,就可以提高阅读水平,不注重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这样的课堂很死板,学
习效率也很低,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教师
的带领下学习,阅读水平就在兴趣中得到提高。
比如:阅读《大海睡了》
这篇文章,教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听过大海睡觉吗,大海如何睡觉呢”,学生肯定会感到诧异,产生“大海还会睡觉”的疑问,这个问题就激发了
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想往下阅读这篇文章找到答案,体会“大海睡觉了,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的情境。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阅读教学水平。
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学什么、如何学
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不能决定自己的学习,这样的课堂
缺乏互动性,学习效率也很低,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符。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成为课堂的主角,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阅读水平就在主动学习中得
到提高。
比如:阅读《小河与青草》这篇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小河和小草互相帮助,小
河才能更清澈、小草才能更碧绿,学生意识到同学之间也要互帮互助,团
结友爱。
三、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阅读教学水平。
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认为课堂气
氛属于外在的环境因素,对学习影响不大,内在因素才是关键的,小学生
的自制力较差,不能管好自己,这样的课堂缺乏快乐性,学习效率也很低,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以阅读为乐,阅
读水平就在快乐中得到了提高。
比如:阅读《世界多美呀》这篇文章,教
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眼中美丽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争前恐后地
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的说美丽的世界中心想事成,有的学生说美丽
的世界中有各种好玩的玩具,还有的學生说美丽的世界中有很多好吃的……通过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变得很活跃,教师再问“那大
家知道小鸡眼中的美丽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吗”,从而在活跃的氛围中开始
本篇文章的阅读,从而体会小鸡看到“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的美丽世界之后的欣喜之情。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阅读教学水平。
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板书的形式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写起板书来很费力,学生看起板书来也很枯燥,这样的课堂缺乏现代性,学习效率极低,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符。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多媒体中栩栩如生的
画面和动听的音乐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让阅读的现代性更强,学
生也可以对多媒体中展现的内容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阅读水平就
在现代学习中得到提高。
比如:《乌鸦喝水》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利用多
媒体给学生展示乌鸦喝水的过程,“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起来,放
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直观地看到了乌鸦开动脑筋喝到水的过程,并思考自己在学习和生活
中遇到事情也要勤于动脑筋。
以上内容通过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水平的策略,提高小
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只是其中的几个方面,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阅读水平,不要因为自身水平的不足影响了学
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
习效果,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改正自己的策略;教师更要在教学过程
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总结,找到更多可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水平的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