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仄韵格律诗平仄谱□陈宗显传统观点,格律诗应为平韵。
也就是韵脚为一声(阴平)或二声(阳平),而且有一套平仄谱。
凡离谱的诗,今人出于对那些著名诗人的尊敬,又多归纳为十几种变体律诗,而予以合法化。
对于仄韵诗,有很多人,干脆不承认这是律诗,统纳入古风。
汉语中,仄声字比平声字还多,将这么多仄韵字统统打入另册,不予作格律诗韵,一是可惜,二是不公平。
平韵是为律诗,仄韵不成其为律诗,实在没有客观公道的理由。
有人说平声字发音长,那上声字比平声字短吗?况且,在比如词、曲、二人转等一些文学、文艺作品中,已经广泛使用仄韵,有的还平仄韵混用。
从古到今,押仄韵的绝句律诗层出不穷,而且不乏好诗佳句。
但是,仄韵诗失对、失粘、违律的较多,好像没“谱”。
为了加以规范,亦然按平韵律诗的平仄格谱“推导法”,推导出仄韵格律诗的16个格谱,并理顺如下:(一)首句不入韵格谱(8 种)一.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对);仄仄仄平平(粘*),平平平仄仄(对)。
【平起平收五绝】(* 注:粘,就是本句与上句在平仄相同的基础上,将倒数第1、第3两字的平仄对调)将一的1、2句和3、4句对调就变成——二.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平(粘),仄仄平平仄(对)。
【仄起平收五绝】将一.二的五言四句,加倍,即变成五律三和四三.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平起平收五律】四.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起平收五律】以上一、二、三、四的句首,平平前加仄仄,仄仄前加平平,即成如下 4 首平仄谱——五.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起平收七绝】六.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平收七绝】七.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起平收七律】八.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平收七律】(二)首句入韵格谱(8 种)在上述8 种首句不入韵格谱的基础上,将每种的首句,倒数第1(平)与第3(仄)两个平仄对调,上述8种格谱,就都变成首句押仄韵了。
于是就又形成8 种首句入韵的仄韵格谱。
仅举 2 种格谱:格谱九,即变成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平起仄收首句入韵五绝】格谱十六,即变成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仄收首句入韵七律】其余 6 种,读者可以自己尝试着推导。
首句押韵的仄韵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特点,绝句的第一句与第四句的平仄格谱是一致的;律诗的第一句、第四句、第八句的平仄格谱是一致的。
有关“一三五不论”、避“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等,也依照平韵诗规则。
仄韵诗16 种格谱,和我以前总结的平声韵16 种平仄格谱,“推导法”比‘尝试法’好记得多格律诗,是中华古典文化之瑰宝。
学生语文课必讲。
写文章加一点古诗名句,格外提高档次;外国首脑来访,倘若在讲话中吟上一句中国古诗名句,听众肯定立感亲近并报以热烈掌声。
中华古典诗歌乃世界文化之精品,一定要代代传承下去。
现代人讲普通话,必须有一套与现代普通话相适应的诗法。
作格律诗要押普通话韵,韵要谐和,规则适当宽松,大众才能欣然接受,才愿意学习。
掌握的人多了,才能继承、发展、繁荣。
根据古代格律诗的若干规定和历代格律诗的不断改进,并与当代语音、语法相结合。
遵照“律循古律,韵从新韵”、“师古而不泥古”和“求正容变”的原则,特制订本诗法。
一、平仄格律(平韵)1、格律诗以五言、七言为主要形式,其次是六言诗。
2、格律诗形式为三种:绝句(4句)、律诗(8句)、长律(10句及以上的偶数句)。
3、平声包括:一声(阴平),二声(阳平);仄声包括:三声(上声)、四声(去声)。
简称“平、扬、上、去”,或称为“平、扬、拐、落”)。
4、原始的平仄句式有两种:五言的是,仄仄平平仄和平平仄仄平;七言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和仄仄平平仄仄平。
其特点是,两两平仄相间(或叫相替)。
5、五言诗标准律句为一个仄起仄收五绝的四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言诗标准律句为一个平起仄收七绝的四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诗,相当于在五言标准律句仄仄前加平平;平平前加仄仄)六言诗标准律句为一个仄起仄收六绝,按其相粘形式可分为:①句脚本位异变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②句脚隔位对换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说明:①律诗为上述绝句格式加倍,四句变八句(律诗由绝句发展生成,而非绝句由律诗分割截就)。
②首句入韵。
把首句的句脚的仄声与倒数第3字的平声对调。
即平平仄,换成仄平平;平仄仄换成仄仄平。
③首句第2字叫“起”,末尾字叫“收”。
绝句、律诗,都可分为“仄起仄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平收”4种正体平仄谱形式。
五言绝句律诗、七言绝句律诗,都各有8种标准平仄谱。
六言绝句律诗,两种体式,也同样各有8种平仄谱。
④诗的偶数句必须押韵(不许平仄韵混押),首句也可以押韵。
五言诗,首句不押韵为正格谱;七言诗,首句押韵为正格谱。
⑤1、2句,3、4句,5、6句,7、8句,每两句叫一联。
前一句叫出句,后一句叫对句。
⑥五言诗,每五个字叫一句;七言诗,每七个字叫一句(古时没有标点符号——逗号、句号)。
⑦每句内,须平仄“相间”(主要指第2、4、6字);每联对句与出句的平仄关系叫“相对”(平仄相反);相邻两联的上联下句与下联出句的平仄关系叫“相粘”(在平仄一致的基础上,把句脚变仄声,倒数第3字变平声)。
平脚变仄脚、仄脚变平脚,就是把原始句式的句脚与倒数第3个字,平仄互换。
⑧平仄谱记忆方法(以第5条五言绝句为例):方法一(推导法)——首联与第二联调换,即成又一绝句(平起仄收,依然符合対粘关系)。
两个绝句加倍,即成仄起仄收、平起仄收两个律诗。
这2首绝句、2首律诗均为仄收(首句不入韵)。
把这4首的首句仄收句脚与倒数第3字的平声兑换,即成4首首句入韵的五言绝句律诗。
这样,五言的8种平仄谱,就形成了。
同样可以推导出七言、六言的每式8种平仄谱。
方法二(尝试法)——已经有了“仄仄平平仄”为首句的一首仄起仄收绝句。
下一个,以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为首句,第2句与其相对(平仄相反),即为“仄仄仄平平”;第3句与上句相粘,而且必须是仄脚,必选“仄仄平平仄”。
最后只剩一句作为第4句(肯定与上句相对,平仄相反)“平平仄仄平”。
首句为平收(入韵)时:末尾是“仄仄平”的,第2句对末尾选“仄平平”的那句;末尾是“仄平平”的,第2句对末尾是“仄仄平”的那句;第3句找相粘的那句(五言1、2、4字平仄相同;第2、4字平仄相反。
七言1、2、3、4、6字平仄相同;第4、6字平仄相反);第4句,和首句平仄格式完全相同。
首句入韵绝句平仄谱,4句标准律句只用了3句。
⑨长律,就是在律诗的基础上,继续“粘、对”。
6、“一三五不论”,但要避免“三平脚”和“孤平”,尽量避免“三仄脚”。
①孤平定义是:平声全部孤立存在(没有平声相连)的平收句式。
仄收句式允许孤平存在。
②三平脚定义为:句末尾三个字都是平声。
三仄脚定义为:句末尾三个字都是仄声。
7、三平脚中,阴平声、阳平声兼有,算作合格,不算优秀。
三仄脚中,允许上声、去声兼有。
“上上上”相连音,因有音变,不算三仄脚。
8、“一、不”发生音变时,在诗中按“平仄两读”对待。
孤平句“仄平仄仄平”,孤平后面的仄声字是“一、不”时,不视为孤平。
同音平仄双音字,比如“看、教、磨、冠、空;分、和、创、数、中”,也按“平仄两读”对待。
9、标准律句“平平平仄仄”可变成“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平仄”式,属特定律句,不属拗救。
10、标准律句“仄仄仄平平”可变成“仄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平”式,属拗句,不算孤平。
二、普通话新韵当代普通话新韵:1、19工韵( 阿a,鹅e,喔o,椰ie,埃ai,欸ei,熬ao,欧ou,安an,恩en,昂ang,英eng,雍ong,鱼i、ü,屋u,知--i [实际为r 韵],丝-i [韵],儿er ) 。
合并其中的三对共鸣音,就变成:2、16谐韵(1.发花 a / ia ua,2.国歌e、o / uo ,3.协约ie / ue ,4.徘徊ai / uai ,5.玫瑰ei / uei ,6.遥条ao / iao ,7.秋收ou / iou,8.田园an / ian uan üan,9.人云en / in un ün ,10.汪洋ang / iang uang ,11.灯笼eng / ing ueng ,ong / iong,12.崎岖i 、ü,13.姑苏u,14.支持--i [r韵],15.词丝-i [韵],16.儿而er ) 。
16谐韵为最谐和的韵部划分。
3、14通韵:考虑后三个窄韵(14支持、15词丝、16儿而)语音相近,一共就8个字音节,不少地区又平卷舌不分,分开就更不好作诗,暂时合并为14“诗词(--i、-i、er)韵”。
当前,暂以14通韵为诗韵。
三、拗救拗救歌:“本句后位救孤平,小拗下句对平声;大拗对句前位变,最佳一字救多宗。
”1、本句后位救孤平。
指“仄仄平平仄仄平”句。
当第3字变仄,成“仄仄仄平仄仄平”时,就出现孤平。
应该把第4字孤“平”后边第5字的“仄”改成“平”,变成“仄仄仄平平仄平”,使两平相连,就避免孤平了。
2、小拗下句对平声。
当出句第1、3、5字平(仄)违律时,可在对句中,将相对应的1、3、5字以仄(平)相救。
如:平平仄仄仄平仄,(出句第5字违律)仄仄平平平仄平。
(对句第5字相救,小拗可以不救)3、大拗对句前位变。
当第4、6字平变仄违律时,可在对句中,将相对应4、6前一位的3、5字以仄变平相救。
如:平平仄仄平仄仄,(出句第6字违律)仄仄平平平仄平。
(对句第5字相救,大拗必须相救)4、最佳一字救多宗。
有时,改变一个字(如对句的第5字,仄变平,救了出句第6字的平变仄的大拗,也救了出句第5字平变仄的小拗,还可以救本句第4字的孤平。
如: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说明:1、3、5 字平仄异变,属小拗;2、4、6字(诗句节奏点)平仄异变,属大拗(倒数第2、3字平仄互换除外)。
四、仄韵诗格谱1、仄韵格谱的标准律句,与平韵格谱一样,只是顺序有变更:五言诗: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