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3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03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格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2008年11月1日)一、五言(七言)都有四种基本平仄格式五言七言①○仄仄○平平仄①(○平平)○仄仄○平平仄②平平○仄仄平②(○仄仄)平平○仄仄平③○平平○平仄仄③(○仄仄)○平平○平仄仄④○仄仄仄平平④(○平平)○仄仄仄平平说明:第三种“平平平仄仄”,第一和第三字不能同时变仄声,第三字变则第一字应保留平声。

四种平仄格式的来源:五言的四种句式也可以看作是“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这两种四言式增加一字而形成,构成的办法是“前加相同後加相反”。

即(平)平平仄仄——前面加一个平仄相同的字:平(仄)仄仄平平——前面加一个平仄相同的字:仄或者: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在后面加就要加一个平仄相反的字二、在什么地方加圈?有无规律可循?上面列出的加圈位置的字所表示的是可平也可仄的地方,这种做法实际上有限地放宽了平仄限制。

前人用不太准确的口诀来总结这种做法,叫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在五言的一、三或七言的一、三、五字的位置上有时允许灵活变通,可平可仄。

但二、四、六字则一般不能通融,该平就必平,该仄就要仄。

但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是不完全准确的。

它固然指出了格律诗的一三(五)字位置允许平仄灵活,但未强调不得出现“三平调”和不许犯“孤平”这两个问题。

当然,作为口诀,往往要求越简单越好,就不可能照顾到那么全面。

三、什么是“三平调”?诗中句末三字如果为“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就都叫做拗句。

前三种可以有条件地出现在律诗中,而最后一种(末位三个字全是平声字)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这种句子就是三平调。

在古风中诗人往往故意多出现这种句子。

例如:岁晏行杜甫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

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鸣桑弓”、“茅茨空”、“南飞鸿”、“还租庸”、“长相蒙”、“何时终”六句都是句末三字为平声的三平调句。

四、什么是“对”和“粘”的规则?对──律诗要求每一联中对句与出句的平仄必须相反,这就叫做“对”。

如“仄仄平平仄”就要对“平平仄仄平”。

如果没有做到平仄相反,就叫做“失对”。

但如果是首句入韵的话,则因为第二句句末也要是平声字(这是押韵的要求),因此就不可能做到完全相反,而只能前面部分相反。

如“仄仄仄平平”作第一句,则对句只能是“平平仄仄平”,而不能用“平平平仄仄”。

同样,“仄仄仄平平”作起句,第二句则必须用“平平仄仄平”。

粘──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与上联对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同,这条规定就叫做“粘”,如果不相同,就叫做“失粘”,这也是诗家之大忌。

在格律诗中一般是不允许的。

根据对与粘的规则,只要有了第一句,就很容易写出一首其余七句的平仄格式,例如:五言律诗1.仄起仄收式杜甫:春望2.平起仄收式李白:送友人仄仄平平仄,国破山河在,平平平仄仄,青山横北郭,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仄仄仄平平。

浑若不胜簪。

平平仄仄平。

萧萧班马鸣。

每一联中出句与对句平仄完全相反,属于“对”。

上下联之间则是“粘”的关系。

3.仄起平收式王维终南山4.平起平收式李商隐晚晴仄仄仄平平,太乙近天都,平平仄仄平,深局夹俯城,平平仄仄平。

连山到海隅。

仄仄仄平平。

春去夏犹清。

平平平仄仄,白云回望合,仄仄平平仄,天意怜芳草,仄仄仄平平。

青霭入看无。

平平仄仄平。

人间重晚晴。

仄仄平平仄,分野中峰变,平平平仄仄,併添高阁迥,平平仄仄平。

阴晴众壑殊。

仄仄仄平平。

微注小窗明。

平平平仄仄,欲投人宿处,仄仄平平仄,越鸟巢干后,仄仄仄平平。

隔水问樵夫。

平平仄仄平。

归飞体更轻。

首联以两种平收句互为对句,以后三联平仄则仍属于完全相反。

七言律诗1.平起仄收式杜甫:客至2.仄起仄收式杜甫:咏怀古迹平平仄仄平平仄,舍南舍北皆春水,仄仄平平平仄仄,诸葛大名垂宇宙。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平平仄仄仄平平。

隔篱呼取尽余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志决身歼军务劳。

每一联中是句与对句平仄完全相反,属于“对”。

上下联之间有“粘”的关系。

3.平起平收式韩愈:示侄孙4.仄起平收式杜甫登高平平仄仄仄平平,一封朝奏九重天,仄仄平平仄仄平,风急天高猿啸哀,平平仄仄仄平平。

好收吾骨瘴江边。

仄仄平平仄仄平。

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以两种平收句互为对句,以后三联平仄则仍属于完全相反。

违反“粘”规律的诗作:2008年9月27日,央视播音员赵忠祥在《七律·神七颂》,巴山鬼才魏明伦指出是“伪七律”:“第三句失粘,第七句和第八句平仄错乱。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飞船腾焰入云霄,载我英豪举世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句孤平拗救但首联颔联失粘)出舱漫步伴天链,定轨疾驰巡鹊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自古升空常似梦,从今奔月竞如潮。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第七句出句自救但颈联尾联失粘)敢请嫦娥捧陈酿,桂花香满共玉瓢。

五、长律只要遵守对、粘规则,就可以突破律诗仅八句(四联)的限制,就可以写成少则五联(10句)长达上百句的格律诗,这就是长律(也叫排律),例如:《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庭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所联即五言排律: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

入泥怜洁白,匝地惜琼瑶。

有意荣枯草,无心饰萎苗。

价高村酿熟,年稔府粱饶。

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

寒山已失翠,冻浦不生潮。

易挂疏枝柳,难堆破叶蕉。

麝煤融宝鼎,绮袖笼金貂。

光夺窗前镜,香粘壁上椒。

斜风仍故故,清梦转聊聊。

何处梅花笛?谁家碧玉箫?鳌愁坤轴陷,龙斗阵云销。

野岸回孤棹,吟鞭指灞桥。

赐裘怜抚戍,加絮念征徭。

坳垤审夷险,枝柯怕动摇。

皑皑轻趁步,翦翦舞随腰。

煮芋成新赏,撒盐是旧谣。

苇蓑犹泊钓,林斧或闻樵。

伏像千峰凸,盘蛇一径遥。

花缘经冷聚,色岂畏霜凋。

深院惊寒雀,空山泣老鸮。

阶墀随上下,池水任浮漂。

照耀临清晓,缤纷入永宵。

诚忘三尺冷,瑞释九重焦。

僵卧谁相问,狂游客喜招。

天机断缟带,海市失鲛绡。

寂寞封台榭,清贫怀箪瓢。

烹茶冰渐沸,煮酒叶难烧。

没帚山僧扫,埋琴稚子挑。

石楼闲睡鹤,锦罽暖亲猫。

月窟翻银浪,霞城隐赤标。

沁梅香可嚼,淋竹醉堪调。

或湿鸳鸯带,时凝翡翠翘。

无风仍脉脉,不雨亦潇潇。

欲志今朝乐,凭诗祝舜尧。

注意:全诗共35联,除了首尾两联外,其余各联全是对仗句,当然平仄也都相反。

此外,所有押韵字都来自同一韵中。

例如以上联句完后,有如下对话:湘云伏着已笑软了。

众人看他(宝钗、宝琴、黛玉)三人对抢,也都不顾作诗,看着也只是笑。

黛玉还推他往下联,又道:“你也有才尽之时。

我听听还有什么舌根嚼了!”湘云只伏在宝钗怀里,笑个不住。

宝钗推他起来道:“你有本事,把‘二萧’的韵全用完了,我才服你。

”湘云起身笑道:“我也不是作诗,竟是抢命呢。

”众人笑道:“倒是你自己说罢。

”探春早已料定没有自己联的了,便早写出来,因说:“还没收住呢。

”李纨听了,接过来便联了一句道:‘欲志今朝乐’,李绮收了一句道:“凭诗祝舜尧”,李纨道:“够了,够了。

虽没作完了韵,腾挪的字若生扭了,倒不好了。

”说着,大家来细细评论一回,独湘云的多,都笑道:“这都是那块鹿肉的功劳。

”本人七言排律一首供参考:七言排律·文革叹左倾泛滥闲暇少,批斗频繁运动多。

负屈含冤家突变,无路平反泪成河。

斯文扫地戴高帽,批斗挂牌敲大锣。

赤县家家犹禁闭,小人个个舞婆娑。

祖宗丘墓遭挖掘,孔孟衣冠受杖呵。

毁画烧书成吃饭,抄家入室似穿梭。

停工辍学闹革命,小叫狂呼效斗鹅。

诬蔑造谣刑毒辣,文攻武卫动干戈。

几多俊杰受迫害,亿万平民遭折磨。

大寨农民被追捧,成千英彦见阎罗。

工农学校来掺沙,教授田间去插禾。

迫做伤天害理事,逼吟牛鬼蛇神歌。

位为权贵犹难免,身是黎民历劫波。

四处高呼斗阿妹,九州不许有情哥。

聪明美丽刘三姐,毒草糖衣屎一坨。

宁养韶山冲里草,铲除西国帝修荷。

住房固窄胜糖罐,衣带虽宽有铁锅。

传统批光缺仁义,中庸斗臭不调和。

斗争进步艰苦地,蜕化变修安乐窝。

音乐唯听样板戏,舞台绝迹美娇娥。

心思稀饭填肠胃,手捧红书念弥陀。

户迁农村犹贬谪,身居异地似廉颇。

未闻庭训不知义,失雨幼苗难发柯。

大好时光全浪费,青春岁月尽磋砣。

瞬间虽已多年过,没齿难忘魇梦魔。

注:昨日成此,友人指出似史而非诗,服为确论。

然亦不悔,且又增若干句,将“五歌”韵中常见字几用尽。

古人云:“诗言志”,如此而已,岂有他哉!(2008年10月1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