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T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 诗人运用白描写法,简洁明了,层次分明,写 景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 的画境。
细节
细节描写是指对生活中细微而又具 体的言行举止、神情意态、心理活动、 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典型情节的描写。一 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细节之于诗, 如秋波之于佳人,其审美意义全在于含 情脉脉的暗示。
其它的例子: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
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 “挂”字化动为静,以静写动。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 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 春涧的幽静,以动衬静。
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练习
兰溪棹(zhào)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 1)棹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2) 鲤鱼之类的淡水鱼极爱新水(雨水)、逆流,三天春雨, 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来。
简析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前两句是静景,写月色清爽皎洁,山水的明丽动 人;后两句是动景,写出了多日的春雨,溪水猛 涨,鱼群联翩而至,逆流而上,结句尤为传神, 富有动态美,使人感到美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 生机,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 蓬勃生机,表达了 诗人对兰溪山水的喜爱之情。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中的“山舞银蛇,原驰 蜡像”是以动写静。
虚实结合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 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 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 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 为虚等等。
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 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二者互相联系,互相 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丰富诗中的 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 间。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四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 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 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b、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
动静关系
概念:诗歌常常通过意象的动静结合, 采用相互映衬的手法来开拓诗境,传 达情感。
分类:
以动衬静 以静衬动 动静结合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 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 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 汩汩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 自得的满足心情。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试对第四句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闲敲棋子”运用细节描写,“敲”是
“敲打、敲击”的意思,诗人是在约客客不至 时的反复玩弄棋子的轻轻敲击,反映寂寞、 无聊、幽怨。此处的“闲”是“闲极无聊”。 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既写了诗人 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 种怅惘寂寞的心情。
古代诗歌鉴赏之
描写手法鉴赏
描写手法 方法+主角要度有:
方法:白描、工笔、细节、【衬托 (正衬、反衬)烘托】、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正侧结合
+角度:点面结合;视、听、味、触 觉结合;远近;上下;时空。
白描
白描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白描指不加渲染、 烘托,不用华丽辞藻,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 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其特点是:抓住被 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形神逼肖。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 觉捉摸到的部分;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 实事、实境:
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例2:《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例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例4:《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 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秋 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 “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运用细节描写: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 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写出游子客 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 思念,故又打开信封,验证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将这份思念之情细腻的传达于“开封”这一动作。
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 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 犹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 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 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 前,故也是虚景。
秋蕊香 张耒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 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 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 上阕寓情于景,请从“动”与“静”的角度分析 景中包 含了怎样 的感情。
•上阕起首两句写了微风使金兽炉中的一线香烟 袅袅飘动,是动态描写;后两句写倚栏望远,皓 月流辉,是静态描写。上阕以动衬静,表现出主 人公内心的孤寂、苦闷之情。
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纯用线条 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 法。(可用于写景写人)
<>
精 工笔画
雕 细 刻 , 纤 毫 毕 现
工笔 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描写。
相对于白描,工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以称为细描。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