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研究方法方法是指做某件事,或完成一个既定目标的具体的技术、工具或做法.既包括形成精神产品的思维、研究的方法,也包括形成非精神产品的实践、操作的方法方法论是方法的科学安排,特定科学中的方法体系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实证主义,规范主义,实用主义实证主义产生于自然科学,坚持只有通过包括测量在内的观察获得的知识才是可靠的规范主义认为有关好与坏这一主观价值描述性知识是存在的,这类知识可用来得出什么是正确和错误规则性结论强调人们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如效率福利收入、生活标准、生活质量等认为对策性经济研究比严格学科研究更重要实用主义强调知识为解决现实问题服务,实用主义者的兴趣集中在规则性知识上不太重视理论逻辑,以及实证性知识与价值性知识等抽象概念之间的区别。

侧重解决问题,根据理论在解释现实问题中的作用对理论进行评价决策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使用注意的影响事实与价值的区别事实陈述之所以受到价值的影响:1.研究现象本身就包研究人员或者听众存在价值偏见,在社会科学领域含了行为人的价值2.研究者的研究以资料为基础,而这些资料取决于其提供者的价值判断3.研究人员本身是人,必须对什么是重要的作出价值判断事实具有两个基本功能开创理论,观测结果产生建立理论的需要2.有助于对限于理论的重新系统阐述、扩展和澄清知识可分为二类:实证性知识,规范性知识;规范性知识还可以分为:规则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实证性知识:关于可以直接观察或测量的条件、情况或事物的知识;规范性知识是关于价值的知识规则性知识:关于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时什么应该做或什么不应该做的知识,包含价值判断价值性知识:是关于环境、处境和事物好与坏的知识,是有关观点和解释的事情知识还可分为二类:私人知识,公共知识私人知识是我们自己所接受或“知道”,但不能向其他人证明的知识。

如宗教信仰,对它的有效性的接受是建立在“信条”基础上的。

任何领域的知识的可靠性如果不是以证据为基础而得到接受,则就是私人知识公共知识是可以通过逻辑或证据向其他人证明的知识。

公共知识是可靠的,不会因共享而枯竭,其他知识也不会因使用它而二倍排斥。

在研究领域要慎重使用私人知识,公共知识在科学意义上才是可靠的。

在特定条件下,私人知识可以转化为公共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1.感觉:借助五官,是引申出非价值性的实证性知识的主要手段,是获得私人知识的第一步2经验:是积累的结果,可靠与否取决于知识的性质;从经验中产生新的可靠知识是一个特别繁琐的过程3.直觉:对事物的感觉或感受,是内在的私人知识;是成功研究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发现可靠知识的充分条件4.测量:获得的知识是数据,与感觉与经验有密切联系,被认为是真实、可靠的知识5.推理:是对知识或获得知识的“最终检验”,是得到可靠知识的唯一途径。

没有通过逻辑检验的知识是不可靠的经济学方法论: 研究对象是经济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既研究一般经济学方法的功能、特点和这些方法在整体上联系通常所说经济学方法,实际上包括三层涵义:1.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理论或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2..观察社会经济现象、提出经济学命题、证明经济学命题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和具体方法 3.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经济问题的方法经济研究的方法: 将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当作“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是关于研究方法的一门学说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可以分为:1.观察社会经济现象,提出经济学命题的方法;2.证明经济学命题、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方法;3.口头和书面表达经济学思想的论述(叙述)方法,包括经济学各种体裁文章的内容结构和文字写作的方法。

经济学中重要的界线之一是价值判断和事实陈述之间的区别,由此划分了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试图超脱、排除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实证经济学要回答“是什么” 只描述不评价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标准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规范经济学要回答“应该是什么” 要作出好坏的评价实证分析的经济学是“科学” 规范分析的经济学是“艺术”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是否涉及价值判断,是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基本差别1.实证分析不涉及价值判断,规范分析以价值判断为依据就经济问题而言,价值判断是指对经济行为社会价值的判断2.实证方法为了使经济学具有客观性而排斥价值判断,它只确认事实本身,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预测经济行为的后果,不涉及评价问题; 规范分析致力于说明某一经济事物的好坏,因此必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来研究问题。

3.实证分析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是要确认事实本身,研究经济现象的客观规律与内在逻辑,发现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于进行分析和预测; 规范分析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是要说明经济现象是好还是坏,是否符合某种价值判断,或者具有什么社会意义4.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客观的,规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主观的5.实证分析是对经济本身内在规律的客观描述,其结论正确与否可根据事实进行检验; 规范分析涉及到价值判断,它所得出的结论要受到人们的伦理观、哲学观、宗教观、政治观的影响实证经济学中的意见分歧1.在建立什么样模型是恰当的存在分歧1).理论假设不同(消费函数)2).对研究对象的性质的认识不同(市场结构)2.在数量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1)..对采用什么数据存在分歧2).数据资料不充分或不准确,不同时期的资料不可比3).对数量分析结果的解释存在分歧规范经济学中的意见分歧价值判断存在分歧。

即使两个经济学家对模型的意见是一致的,由于所关心的问题不一致,也会提出不同的政策建议区分描述性的和评价性的两种价值判断:描述性的价值判断包括研究的题材和资料的选择,判断新理论的有效性所应遵循的标准,这种价值判断与方法论判断约略相当; 评价性的价值判断指的是对社会状况的评价,它牵涉到各种人类行为以及社会产品分配等评判问题均衡是指各个经济决策者所做的决策正好相容,且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愿再改变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改变自己的经济行为均衡分析的种类:1.静态均衡分析:假定自变量是已知和既定2.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先对变化了的自变量做一次静态分析,在与变化前的均衡状态比较3.动态均衡分析:考察两个均衡状态之间的变化过程边际分析边际是指一个微小的增量带来的变化,即数学中的微分含义边际的概念可分为两类: 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当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时,经济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即达到了均衡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模型:全部变量没有时间先后上的差别,所有变量都属于同一个时期。

动态模型:动态模型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顺序,时序),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数量经济模型: 把经济理论用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来表示科学研究:人类获取新的可靠的知识的系统方法,包括实验室、社会调查、文献综述等不同方法,目的是获取新的、可靠的知识,揭示具有规律性的本质特征。

研究的定义:是获取和证实新的可靠知识的系统探讨;是试图解决问题的方式,目的是开拓人类未知的新领域,或对其他人可能已解决的问题的有效性进行证实研究的目的:是获取新知识,并证明这个知识是可靠的研究的分类:1.基础研究:为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的事实的基本原理、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工作,试图在一个专业领域确定或建立基本事实和关系;2.应用研究:为了获得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3.开发研究:利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实际经验获得的现有知识,为生产新材料、产品和装置,建立新工艺、系统和服务,提出新经营、管理方案,以及对已生产和建立的上述各项进行实质性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4.描述研究:确定、描述或者识别是什么,如产业内的企业数量、规模、区位等;5.分析研究:为什么是这样,这样的过程和机制是什么,如产业的价格和竞争行为。

6.理论研究:侧于通过语言、数学等方法,提出有待检验的理论假说或模型。

理论研究可能使用数学化模型,但好的理论研究是否应用和如何应用数学,完全取决于其需要。

在观点创新等同的前提下,浅显易懂的论文往往更受到重视。

7.实证研究:侧重于用经验数据验证理论假设或模型8.历史研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系统分析揭示研究对象的变动规律研究过程的分解:1.研究问题的界定2.针对所研究的问题确定研究目标3.研究方案的设计4.归纳、总结、演绎推理、计算,以便获得研究结果5.解释和分析研究结果6.应用和检验研究结果研究过程中的创造力:创造力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有点象“艺术”,可以被定义为新思想和新观念的产生创造力的类型:1.想象创造力,如:提出假设,头脑风暴法2.天赋创造力,通过天赋的身体或精神能力产生的创造力3.规则创造力,提出公共政策和准则时运用4.应用创造力,应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创造力5.理论创造力,揭示不同事物关系、提出抽象概念的能力数学的作用:经济理论的目的揭示几个重要的社会、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以说明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所以会产生的逻辑或规律,应用数学时无非是希望使经济学的理论表述更加严谨但是数学不是经济学,数学只是一种逻辑工具,其实逻辑性强的人即使不用数学,只用语言也是能把这种因果关系讲清楚的1.马歇尔关注的是理解经济交易、经济过程和经济体系的本质和发展,他仅把数学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不会赞同数学形式化的扩展以及以“科学严谨”的名义对经济学的狭义化。

2.经济学中的数学倡导者认为,数学赋予这一学科严谨性和精确性。

但是,经济学中的真实和精确不可兼得,二者之间存在某种权衡建立数学模型过程中,简化和抽象是必要的。

因此,理论就会缺乏真实性,描述会缺乏准确性3.弗里德曼指出,数学的用途有限。

他认为,那些基本上用数学写成的文章,其结论和推理可以很容易地用文字重新表述,而数学部分可以放到附录中去,以此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过分重视数学的原因1.经济研究主要集中在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这些国家中作经济研究的人很多,在美国各行各业的经济学家有五万多,尤其是在大学教书的教授必须不断写论文,又没有多少新的问题可以研究,因此大部分的人会倾向于比技巧。

2.数学也是一个门槛。

好的杂志必须有个挑选文章的标准,一般在没有很多新的问题可以讨论时,就只能用数学的严谨和艰难作为挑选的标准3.现代经济研究中运用数学模型的偏好,其隐含的研究程序是:现实世界凌乱而复杂,首先有必要通过抽象建立一个简化的模型代表现实世界,然后对此进行讨论,甚至不再涉及现实世界其结果可能意味着经济学研究在严谨之中与现实无关,在精确之中形成错误数学不能够替代对现实经济的构成和运行的理解。

在实践中,因沉迷于技术问题而忽略现实,多次导致经济学在重大经济转型或危机面前束手无策假设驱动的理论研究:一种理论由一组假设(或假说)和由这组假设导出的结论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