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指导1、本章的作用和地位写作在高考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高三冲刺阶段有必要进行特定的文体训练,再次明确文体规范,以纠正在习作中常见的文体不清现象。
2、本章的主要内容及课时要求。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明确考纲中作文考试的要求,重新认识记叙文,练习记叙文写作中的选材和素材处理,学习如何展开细节描写,增加文章的厚度,练习如何突出主旨,进行篇式作文的优化训练。
计划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确记叙文写作规范,具备写作较高水平的记叙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实施分点强化训练,明确记叙文写作中的注意要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记叙文写作训练,增强细致地观察世界、深刻地反思生活、生动地表达见解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并处理素材的能力,明确记叙文写作中的注意点。
2、教学难点如何进行细节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饱满。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明确记叙文的基本写作规范二、教学重点记叙文的六要素和新课标的考点分析三、教学难点针对记叙文对新课标中的考点要求进行分析四、教学过程(一)考试说明解读:07和08高考作文部分最大的区别就是作文增加了10分。
考纲虽有表述上的不同,但实质上基本没区别,改的目的是为了去冗余,让表述更准确。
(二)08年阅卷分析:省中学语文学科教研员朱芒芒在江苏高考2009年语文学科教学建议中认为08年高考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的第一次高考,对今后几年的语文高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我们回顾08语文学科的更具体的命题建议中可以看到新课程的影子及作文命题的走向。
具体建议第九条说:作文平实中见新意,不虚空,不板滞。
让考生有较大的写作空间,使中等学生容易上手,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易于发挥,并有利于评分区分度。
力避与各大市模拟题和历年高考题雷同。
在此建议下催生了2008江苏高考作文“好奇心”,但高考作文的评卷结果显示,命题没达到预期的效果,蔡明概括08高考作文出现以下情况:①优秀作文比例大幅下降。
②平庸之作数量之大、比例之高为历年罕见。
08届语文素养明显不如往届。
③问题作文数量有所上升。
游戏之作、庸俗甚至恶俗的作品比往年增加。
④文风不端正。
“题记”、“后记”(阅卷中“题记”、“后记”不看,也不计入字数);一句一段凑字数;行文低幼化;文体不合要求(对好文章文体不成问题,但是对较差的文章会考虑文体问题);书写不规范和错别字问题今年更为严重。
出现上述原因,我认为主要和这个作文题目有关。
这个题目虽然力避了与各大市模拟题和历年高考题雷同,写议论文要了解相关好奇心从产生到培养的一系列知识,否则,会无话可说,对学生来说要求高了点,但写记叙文容易低幼化,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的好奇心不如小学生,这是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高中生可能写不赢小学生,不值得奇怪。
其次,与应考训练有关。
错别字的增加与不考错别字有关,作文虽说考错别字,但真正操作却又是一回事。
新课标写作的三个关键词:自由写作、自主写作、创造性写作。
但阅卷点也特别强调六点:①不要总是回到古代;②不要一味堆砌名言;③不要仅仅浅尝辄止;④不要习惯穿靴戴帽;⑤不要动辄题记后记;⑥不要投机频频分段。
08高考阅卷作文评分细则特别强调:真实生活、真情实感、真知灼见。
因此写作拒绝:无病呻吟;说唬人话、胡话、违心话;代古人或圣人立言;卖弄技巧;抄袭。
08年作文阅卷记叙文特别注意:①人物形象要丰满生动,叙述具体完整;②语言要避免低幼化;③避免内容空洞,情感虚假;④避免单一的叙事,要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
(三)记叙文写作要点: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表达方式的文章。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对细节的描写,考生应根据写作的要求,灵活掌握,突出重点。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交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及结局。
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
(四)记叙文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开端、发展、高潮。
这几个要素必须要在文章中有充分的体现,不论写人的记叙文,还是记事的记叙文,都要求写作时要注意利用好六个要素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1、人物人物是记叙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因而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描写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下面几种:①行动描写: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
写人物的行动应该借助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而进行。
《药》写刽子手康大叔,主要就是用行动描写来对他进行具有流氓反动性格刻画的。
例: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
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贪婪的一面)“老栓只是忙。
要是他的儿子……”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
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流氓形象)动作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塑造人物,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在动作描写时要注意:(1)、不是人物的所有动作都有描写的必要。
(2)、动作描写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表现人物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人物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
(3)、要善于抓住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进行概要或细致的描写。
动作描写比较常见的失误:(1)对人物的动作不加选择与取舍,不明白动作描写的目的。
(2)动作描写与人物身份的年龄、性格不符,对人物缺乏细致的观察。
(3)动作描写不准确,不具体,不形象,词汇贫乏,语言表述力差。
②肖像描写:人物外貌描写指对人物长相体态,衣着打扮,神态表情,姿势声音以及生理特征等的描写。
为此外貌描写应能抓住人物外形的特征,又体现出人物性格特征,并与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符合,切忌面面俱到。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鲁迅所说的画眼睛的写法,他笔下的祥林嫂有三处集中的以眼睛说话从而揭示其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感的描写。
我们改变一下课文中的描写顺序,按时间先后体会一下肖像描写的独特魅力:初到鲁镇年纪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二到鲁镇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三到鲁镇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弱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三次描写,都反映了人物不同阶段的人生境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说得很对。
③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的直接表现。
因此语言描写最重要是能反映人物的心声,并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一定要透过语言把握人物的身份、性格,也就是我们说的“语言描写的个性化”。
我们一定会记得那个贪婪的吝啬鬼吧,他的视财如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的内心独白恐怕是让人永不能忘怀的。
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就应该抓住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去写作,否则就会很不谐调。
语言表达一定要得体。
《红楼梦》中的焦大绝说不出林黛玉说的话来。
此类描写常见的失误是:(1)对人物语言不加选择或选择不当,使人物语言与其身份性格不符。
(2)语言无个性。
(3)语言拖沓重复枯燥。
④心理描写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是心理描写。
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在心理描写的方法上却可以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大致有以下几种:a、直接描写心理。
往往表现为“××想”“他觉得……”。
b、动作表情写心理。
如他“拖着铅一般重的腿。
”“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的冰冷的皮,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望着大家。
”c、环境写心理。
如“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他脸上,这使他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
”d、内心独白写心理。
“完蛋了吗?”母亲问自己道。
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e、幻觉写心理,也可以通过梦境写心理。
《祝福》结尾: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的香烟,都醉醺醺地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荔枝蜜》中作者化为蜜蜂的描写也属此类。
2、时间、地点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提供了生活场景,同时,时间也有结构文章的作用,一般记叙文的写作要依照时间来行文,依时间划分,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几种方式。
一般写作用顺叙,但为了突出结局,可以采用倒叙的方法,这可以设置悬念。
插叙、补叙往往起到扩充文章内容,丰富文章表达的作用。
平叙在学习过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中使用过。
3、情节情节是一个记叙文完整内容的具体展开。
它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个别作品可以有序幕和尾声。
作为写作的重点,“发展”部分和“高潮”部分是需要特殊关注的,一篇文章的闪光点往往就体现在那儿。
情节的构思应遵循生活的真实,要有“生活的合理性”。
所谓“生活的合理性”是指写作的内容要符合生活实际,但我们也不必太拘泥,学一学鲁迅先生的“杂取种种个,合成一个”的方法会使文章更加充实丰富。
情节的构思将直接决定一篇文章的好坏,物别是写事的记叙文,当然写人的记叙文也要通过一个事儿来反映人物的性格。
这样在设计结构的时候就应该斟酌了。
常见的情节结构:①悬念式情节:习作要善于突破平淡的情节发展方向,叙述中应善于为人物性格的展示设计出悬念。
如写一则小文:例文:照相她一向聪明,可这回给难住了。
几个外国人要给她拍照,并要她保持刚才的姿势:肩挑菜箩,弯腰拣地上的菜皮,烂叶。
菜是自家的,挑来卖完了,拣回人家剩下的菜边菜叶喂猪,这有什么新鲜?不给照?咱们农家妇女不懂外国人的风俗习惯,别得罪了人家。
给照?咱们又不缺吃少穿,照了去,岂不丢人现丑?有了。
她将身子一转,换了个角度,迅速作出了刚才的姿势。
可那几个外国人一看,几乎同时耸动了肩膀,挤出了围观的人群。
原来,她巧妙地利用了身后的标语牌——“公共场所,自觉注意卫生”。
②一波三折法:如果写一名同学练习写作,然后投稿,这一个属于尝试性的内容就可以以此写出波折了。
③突破常规法:记一件好事或写一个人做好事,我们可以突破写好人好事的俗套,求鲜,求变。
请依据下面提供的情景,写一则具有突破常规的作文:冬天的冰雪路、清晨、上学去的小芳、买豆腐的老奶奶。
④欧·享利笔法:苏比的6次努力地犯罪行为,都没有让他如愿地到监狱去越冬,而决意改变自己的时候,警察的手却搭在了他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