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旅游介绍PPT
福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城已有2200多年历史, 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福州沿海外向的区域特色 和渊源流长的历史底蕴,孕育了以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 昙石山文化、寿山石文化为代表的闽都文化,并创造出了多 姿多彩的民间工艺、戏曲艺术、饮食及民俗文化。形成“海 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目前福州有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马尾船政、林则徐、三山两塔一条江、鼓山、 闽剧、温泉、寿山石、昙石山文化遗址、青云山。
四大地方文化
昙石山文化:昙石山文化因昙石山古人类遗址而名。遗址位 于福州市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也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实物最多的史前古人类文化遗址。 距今5000多年的昙石山文化,堪与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 媲美,并具有海洋文明独特而鲜明的特征。1954年发现昙石 山文化遗址以来,已先后进行了8次考古挖掘,出土了被誉 为“中华第一灯”的陶灯等一批重要文物。
船政文化:指晚清福建船政兴办时期所形成的思想文化成果。 1866年创办于福州马尾的福建船政,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海 军的摇篮”和中国近代工业、科技、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在 其兴办的40多年里,福建船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 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 “富国强兵”的活动,推动了近代中国造船、冶金、电信、 铁路、飞机制造等新式工业的诞生与发展,并在中西文化交 流等方面留下了丰硕的思想文化成果。
福州枕山、襟江、面海,内河纵横,湖塘相连,独具 “三山、三水、三江、三塔、三宝”等资源与特色,有“东 方威尼斯”之美誉。闽江穿城而过,是城市黄金旅游水道。 海岸线长1137千米,长度居全省第一位,约占福建省的三分 之一。海水、江水、温泉水“三水”俱有。特别是福州温泉, 分布广、储量大、埋藏深、水温高、水质优,全市除罗源外, 从中心城区到近郊乃至各县(市)均有温泉分布,其中市区中 心温泉分布面积达9平方公里,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独一无二。
人文古迹
三坊七巷、南后街、衣锦坊水榭戏台、镇海楼、乌塔、 白塔、西禅寺、林则徐出生地、冰心故居、邓拓故居、福州 文庙、林则徐墓、严复墓、罗星塔、船政衙门、梅园监狱旧 址、中法马江海战烈士碑亭、中坡炮台、亭江炮台旧址、一 号船坞遗址、福州英国领事分馆旧址、开元寺、升山寺、华 林寺、鼓山涌泉寺、福州金山寺、万福寺、万佛寺、地藏寺、 溪源宫、福州仓山旧领事馆区遗址、鼓楼前公园、王审知墓、 闽王祠、濂江书院、昙石山文化遗址、福州琉球墓园、琉球 馆、瑞云塔、芹壁村、福清黄蓦寺、弥勒岩
福州小吃
福州菜是闽菜的代表,闽菜有“福州菜香飘四海,食文 化千古流传”之称。选料精致,刀工严密谨慎;讲究火候, 注重调汤;喜用佐料,口味多变,预示了四大光鲜特征:一 为刀工灵巧高明,寓趣于味,素有切丝如发,片薄如纸的美 誉,比力有名的菜品如炒螺片。二为汤菜众多,变化多种多 样,素有“一汤十变”之说,最有名的如佛跳墙。五大代表 菜:佛跳墙、鸡汤氽海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鸡。 五碗代表:太极芋泥、锅边糊、肉丸、鱼丸、扁肉燕。
“三坊七巷”文化:“三坊七巷”文化源于福州历史文化街 区“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坐落于福州市中心城区(鼓 楼区),是从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 “三坊”即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 “七巷”即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 吉庇巷。 寿山石雕:寿山石文化以寿山石雕为载体。出产于福州晋安 区寿山乡的寿山石是上等雕刻彩石,因其色彩斑斓、温润如 玉、晶莹剔透,素有“石之君子”、“国之瑰宝”的美誉, 寿山田黄石更是被誉为“石帝”、“石中之王”。
福州
福州依山傍海、山青水秀、风光给丽,素有“温泉古都、 有福之州”的美誉,是一座山川钟灵琉秀的绿色之城,也是 一座名胜古迹众多的旅游之都,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 优势。
地文景观 鼓山、旗山、青云山、于山、乌山、屏山 水域风光 平潭岛 建筑与设施 三坊七巷、罗星塔、瑞云塔、三峰塔、西湖公园、 江滨公园 人文活动 林则徐故居、冰心故居
自然风光
乌山、于山、鼓山、高盖山、鼓岭、鳝溪、旗山、十八 重溪、西湖公园、左海公园、温泉公园、金牛山公园、金鸡 山公园、烟台山公园、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屏山公园、闽江 公园、福州柳杉王公园、青云山、石竹山、天门山、福州龙 台山生态园、百漈沟、琅岐岛西溪、五虎礁、金刚腿、龙头 泉、海坛风景名胜区、青龙瀑布、石牌洋景区(半洋石帆)、 龙凤头(龙王头)、黄檗山、永泰赤壁、晦翁岩、叠翠岩、 弥勒岩、董奉山、皇帝洞、三叠井森林公园、灵石山国家森 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