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式阅读——怎样写批注?(2012-05-14 14:16:00)转载▼标签:分类:教学资料杂谈批注: 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
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批注的位置:可以是“眉批”(批在书头上),也可以是“旁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还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批注的内容非常广泛,大体可以归纳为4类:1.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查字典、找参考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写在空白处。
2.提要:边看边思考,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文章脉络,提示语言特点。
3.批语:读书时,会有各种思想、见解、疑问产生,这些内容可随手写在空白处。
4、警语: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做批注的方法:1.赏析语言特色(如修辞生动、动词准确、修饰语精当、哲理深刻------)2.评点人物3.生发联想4.剖析写法5..质疑问难做批注的注意点:“批注”时应注意用语简洁、精练,语言通顺,不能太繁琐,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做到言简意赅。
一、使用批注符号。
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要明确批注符号的作用。
“~~~”浪线(也叫曲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
“○○○○”圈,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
“——”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二、写感想式批注如果一个人动了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
如在读了<<送东阳马生序>>的第一段后写下这样的批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宋濂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因为他能经受得恶劣的环境的考验。
现在正值冬天,这几天所处的环境有点和书中的环境相似,但我有时候却想打退堂鼓,看来只有吃得苦中若,才能方为人上人啊!”在读到<<五柳先生传>>之后,在末段作了如此批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他曾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是多么旷达的胸怀,只有做到不追名逐利,不随波逐流才有可能写出那么多闲适清新的田园诗。
正如<<饮酒>>中所“说心远地自偏”。
如果一个人心中有市俗的尘埃,就一定不会有“悠然见南山”的惬意。
”这些感想式的批注,不仅能帮助他们深入的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一根敏感的神经,这对于写作也是相当重要的,真可谓是一石二鸟啊!如果坚持这样的读下去,我们想信学生一定会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三、质疑式批注“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
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
这种批注式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
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
这种阅读方法学生用得最多,也用得最广,适合于各类学生各类文体。
如在<<星星变奏曲>>中作出这样的批注:“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这是什么意思?”,还有学生在<<敬业与乐业>>中作出了如下批注“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是什么意思?还有的学生在这一句话旁边(“我信得过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作出了这样的批注:“我觉得作者说的不对。
照他这么说全世界的人价值都一样,我们就没有必要说实现自己的价值了,反正无论做什么价值都一样。
”四、联想式批注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
这种阅读方法有注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
如学生在<<雨说>>的第一段作出如下批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做得多么准确,其实第一段就是这句唐诗的诠释和改写。
还有的同学在<<敬业与乐中>>中“坐这山,望那山”旁边作了一个批注“得陇望蜀”,多么细致!也有人在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旁边作出这些批注“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孤城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怎一个愁字了得?”……他们由此句诗引发出这么多的联想,一下子想到了这么多悲秋的诗句,他们能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做到触类旁通,真正的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自己的一种能力。
五、评价式批注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就应该允许并提倡他们对阅读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
这样的阅读方法在诗歌里经常用到。
他们往往在品味了诗词以后,会对部分诗词作出评价式的批注。
如学生在读了<<沁园春·雪>>之后,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旁边作出了精彩的赏析式评价。
但也有人对文本作出否定的评价的,如我的学生在<<敬业与乐业>>中的这句话作“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______学生______说法”出如此批注:“不如把这两个破折号改成括号,这样更让人明白,也读起来更顺畅。
”他的这一细致而又合理的评价可谓是一石激起三层浪,当时学生反复比较了破折号和括号的读法,倒还真认同了这位学生的批注。
有的学生在“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旁边作了这样的批注:好一个“大约”!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看似漫不经心,竟然把世态的炎凉,孔乙己所受的冷遇暴露无遗,作者真可谓是匠心独运啊,不愧为文学巨匠!六、补充式批注这种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
也可以称得上仿写、续写,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快捷的提高写作能力。
如<<蝈蝈与蛐蛐>>中,有能力强的学生就在写了蝈蝈与蛐蛐的声音之后,又仿照作者写诗的格式,写下了青蛙、知了、小溪的乐声,写的很有诗意。
这种批注方法不适合所有学生,它毕竟有一些难度,但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二、批注的分类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给批注这样分类。
1.按批注的位置分:(1)眉批,也叫首批。
指批注在开头。
适用于课题(文章为什么要起这个题目?这个题目有什么好处?)、体裁、主要内容等方面的批注。
(2)旁批,也叫侧批。
就是批注在自然段旁边的空白处。
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对每一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批注,也可以把你对某一段或者某一段中某些词句的感受和体验批注在这一段空白之处。
(3)里批。
字里行间作批注。
适用于对某个词语的理解的批注。
(4)尾批。
一段、一页或全文之后的批注。
2.按批注的内容分:(1)批生字词。
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查字典、找参考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写在空白处。
(2)批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
边看边思考,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文章脉络,提示语言特点。
(3)批疑惑。
学生在阅读时,肯定会有各种疑问产生,这些疑问可随手让学生写在空白处。
这样,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
(4)批感悟。
只要是学生动了心去阅读,就一定会有各种或深或浅的感悟和见解产生。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读了文章之后,随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
这些感悟式的批注,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写作灵感。
(5)批好词佳句。
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等字样,使自己注意力集中,为背诵提供条件。
(6)批联想。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
这样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一种能力。
三、批注的原则1.宜近不宜远为了便于复习,我要求学生批注时掌握“就近”原则,什么内容,就往什么地方批注。
2.宜简不宜繁批注的用语要简洁、精炼,言简意赅,一阵见血。
3.体现针对性关于一篇文章的批注,学生不可能面面俱到,既有生字词的批注,又有主要内容的批注;既有写作方法的批注,又有中心思想的批注;既有脉络结构分段的批注,又有逐段逐句感受的批注;既有体裁叙述方式的批注,又有背景作者简介的批注;既有所疑所惑的批注,又有所感所想的批注。
学生的批注,由于自身学情、喜好、想法的不同,所批注的重点也不一样。
有的可能对文中的主人公感兴趣,有的可能对优美的语言感兴趣,而有的可能纯粹就不感兴趣。
因此,批注要体现针对性。
5.循序渐进学生批注能力的培养,教师切不可一蹴而就,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五、常用批注符号的使用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在培养学生做批注时,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符号:1.“~~~”(波浪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
2.“○○○○”(圈),主要用来圈生字。
3.“——”(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和记忆的语句下面。
4.“?”(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对该句提出疑问。
5.“‖”、“/”(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6.“=====”(双横线),用来标出特别重要的语句,或者关键词。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批注能力。
既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他们的阅读个性。
同时又让读书不再成为一种负担。
相反读书已经变成了他们的一种精神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一边批注一边阅读中找到了读书的乐趣,形成了独立的思想,拥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批注式阅读学案【概念解析】批注式阅读在我国具有着悠久的传统,我国古代的学者中有不少人的著作就是在对他人文章的批注中形成的。
比如清代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毛泽东主席就是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典范。
在毛主席读过的书中,都在重要的地方有圈、杠、点等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还写着批语。
什么是批注式阅读?批注式阅读是指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
这种阅读方法是古今中外通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读书方法。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批注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与想象能力,让学生在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尽情享受阅读中再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熟悉批注式阅读的基本符号和基本步骤,可以进行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补充式批注等几种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