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荣成市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第Ⅰ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水星离太阳近,总是湮没在太阳的光辉里,只有在水星大距时,出现短暂的观测机会。
水星大距是指在地球上看,水星和太阳之间的角距离达到最大,当水星在太阳东边时为东大距、在太阳西边时为西大距。
图1为2019年6月24日水星东大距时太阳系部分天体某时刻相对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水星东大距时,水星所处的轨道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2.如果此次水星东大距时离太阳的视角为29°左右,图1该日新加坡观测水星的最佳时刻是A.4时前后B.8时前后C.20时前后D.24时前后3.从地球上看,下列哪颗行星也能上演东大距的天象景观A.金星B.火星C.木星D.土星图2是GoogleEarth软件运行中的画面之一,画面中地球上亮部为白昼,暗部为夜晚,线条为晨昏线,读图完成4~5题。
4.若此时某地昼长比威海长,且与威海同时迎来日落,则该地位于威海的A.西南方 B.西北方C.东北方D.东南方5.1个月后,图中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达到最大值,则在此期间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B.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C.威海日落时刻提前,昼渐短D.威海日出时刻提前,昼渐长图3示意某大陆西岸地区某时刻的气压形势分布,①地的自转线速度大于③地。
读图,回答6~8题。
6.关于图中①②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比③地的年太阳辐射少 B.①地比②地的锋面气旋多 C.1月份两地都吹西南风 D.7月份①地昼长大于②地7.关于甲处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受信风影响向南流动 B.使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北凸出C.因盛行上升流形成大渔场D.沿岸主要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8.图示时刻,②③④三地的天气情况最有可能的是A.②地天气晴朗 B.③气流为逆时针辐合下沉C.④地有冷锋移来D.三地均风力较弱在纳米布沙漠干旱草原地表上存在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被人们称为“仙女圈”。
它中央土地裸露,四周野草环绕。
科学家推测,“仙女圈”的形成与白蚁密切相关,白蚁喜阴喜湿,多以草类植物为食。
为保证自己存活,沙漠白蚁将“仙女圈”内的草啃食,使“仙女圈”内无植被覆盖,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仙女圈”图2图3结构。
图4左图为非洲南部局部地区示意图,右图为仙女圈景观图。
据此完成9~10题。
图49.“仙女圈”所在的沙漠地区上升气流极弱。
下列分析,由此有关的是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②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③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④沿岸寒流造成空气稳定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纳米布沙漠白蚁觅食时间规律最有可能是A.早出午归B.午出夜归C.夜伏昼出D.昼伏夜出潮滩是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根据潮水水位高低可分为高潮滩、低潮滩、中海滩,图5中,左图为我国江苏某潮滩高程示意图,右图为其低潮滩潮位过程线和流速过程线,读图完成11~12题。
图511.推测潮滩中潮沟和微型沙坝的形成原因分别是A.潮水侵蚀潮水堆积B.海水侵蚀海水堆积C.潮水侵蚀海水堆积D.海水侵蚀潮水堆积12.关于16:00-次日5:00时段内潮位与潮水流速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潮位最高时流速最大B.潮位最稳定时刻潮速不变C.潮水的最大流速出现在涨潮时刻D.潮速下降最快的时段为落潮时刻一般的河流只有一个入海口,但珠江却十分有趣,它有八个入海口,俗称“八口入海”。
图6为珠江口及其周边环境遥感图像。
据此完成13~14题。
图613.与长江相比,珠江形成“八口入海”景观的独特之处在于A.全年降水丰沛B.山丘罗列的地形C.地转偏向力D.海水顶托作用14.与A处相比,B处附近浅层地层中A.大理岩较厚B.砾石多C.重金属等污染物多D.低等植物较多哈拉湖是青海省第二大湖泊,湖面面积处于多年稳定状态。
湖区位于西风带,冬春湖北岸和东岸可见到沙堆或新月形沙丘。
共有二十多条河流从四周注入哈拉湖,使之形成一个独立的内陆流域系统。
结合图7完成15~17题。
图715.哈拉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A.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年均降水量B.湖面年蒸发量=年均降水量C.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年均降水量D.湖面年蒸发量<年均降水量16.下列关于该流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程短,流速较慢B.含沙量大C.夏秋径流日变化大D.径流量小且季节变化不大17.冬春季节,该湖北岸和东岸新月形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入湖径流减少,湖底边缘泥沙裸露②山地坡度相对较小③受西南风的定向吹拂④河流众多,泥沙沉积形成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图8为某游客在新疆伊犁河北侧的“天鹅湖”拍摄的照片,此“天鹅湖”终年不冻。
据当地村民说,原本这里没有湖,只是陡坡下有几个泉眼。
上世纪80年代,村民们发展水产养殖业,在此修建多个养鱼塘并引入天然水源,水塘逐渐积水,最后成湖。
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有天鹅在此越冬。
据此完成18~20题。
18.“天鹅湖”引入的天然水源主要是A.大气降水B.冰川融水C.地下水D.河流水19.天鹅将此作为越冬地主要是因为A.全球变暖B.气温较高图8C.食物充足D.水质优良20.在水温全年较高的地区,水气温差越大,蒸发量越大。
若只考虑这个条件,下列哪个时段“天鹅湖”蒸发量最大A.夏季的日出前后B.冬季的日出前后C.夏季的正午前后D.冬季的正午前后我国西北地区黑河上游野牛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发育着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
图9示意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状况。
据此完成21~22题。
21.该流域在图示海拔范围内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变化的总体趋势是A.先增加后减少B.先减少后增加C.逐渐增加D.逐渐减少22.3400米处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光照B.气温C.降水D.风力德国是欧洲人口较稠密的国家,目前城市人口比重约为91%。
读德国净移民人口与总人口增长图和德国失业人口与大型城市群的人口比重图(图10),完成23~25题。
23.德国1960-2010年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是A.人口自然增长 B.国际移民 C.国内移民 D.经济增长迅速24.2006年德国失业人口比重出现高峰,最有可能是该年A.外籍人口大量拥入 B.政策变化C.经济萧条 D.城市环境恶化25.据图推测2009年以后德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图9图10A.从大城市到中小城镇B.从发达地区到不发达地区C.主要迁往大城市D.由北部迁往南部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4道题。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内。
书写的答案如需改动,请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按题号顺序答题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26.(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火星一直是人类深空探测的热点。
当前的火星气候寒冷干燥,其表面平均温度的变化范围为﹣123℃至﹣33℃。
科学家在柴达木盆地西北角寻找类火星环境,他们把盆地西边的老茫崖沿315国道往东30公里到碱山的这片南北跨度160公里的广大地区命名为“火星谷”。
该区域平均海拔达3000米,以盐滩和雅丹为主要地貌特征;人迹罕至,成为专家眼中“中国最像火星的地方”。
材料二:柴达木盆地是巨大的山间断陷盆地,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大约在2300万年前形成高原大湖,500多万年前开始的干旱气候使大湖逐渐消失,15000年前大部分地区变成了干盐滩。
今天的柴达木盆地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夏季气温变化剧烈。
材料三:图11为柴达木盆地示意图,图12为柴达木盆地景观图,图13为飞行器拍摄的火星局部景观图。
图11图12 图13(1)分析柴达木盆地成为专家眼中“中国最像火星的地方”的原因。
(7分)(2)推测柴达木盆地从汪洋大海到干盐滩的演化过程。
(5分)(3)说明柴达木盆地夏季气温日变化剧烈的原因。
(4分)27.(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爪哇岛,印度尼西亚的第五大岛,火山众多,海拔1800米以上的火山峰有58座。
属热带雨林气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岛上热带植物丛生密布,草木终年常青,咖啡、茶叶、烟草、橡胶、甘蔗、椰子等物产丰富。
爪哇岛是印尼经济、政治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一些重要的城市和名胜古迹都坐落在这个岛上。
被称为东方四大建筑奇迹之一的婆罗浮屠位于日惹,是座可追溯至9世纪,曾被火山灰掩埋了上千年的遗址。
图14 爪哇岛示意图图15 日惹“婆罗浮屠”景观图(1)“婆罗浮屠”建成距今一千多年,简要说明其能够保存至今的原因。
(3分)(2)爪哇岛天气有“早晴午雨”的特点,请判断其降水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3分)(3)试推测爪哇岛传统民居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原因。
(4分)28.(13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智利被誉为世界“铜矿王国”,其铜矿储量、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图16为“智利24°S附近地形剖面图”,图中埃斯康迪达为智利最大的铜矿之一,该地铜矿形成于3千万年前沿断层侵入的三次岩浆活动,铜矿体一般产生在侵入岩体的内部或与围岩的接触带上。
位于东西山脉之间的中央谷地南北绵延约650公里,地势较平坦,上覆大量冲积土,是智利重要的农业分布区。
图16(1)假如上述3千万前的岩浆活动同时发生于浅海,推测有可能形成的地貌,并说出理由。
(5分)(2)说明该地铜矿体形成的大致过程。
(4分)(3)分析中央谷地地表形态形成的地质作用。
(4分)29.(11分)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处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的祁连山,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占整个山区的三分之一。
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山上的冰川融水哺育着河西走廊,形成“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甘州(现张掖)当江南”的景象。
读祁连山周边地区示意图及冰川条数、面积统计图。
图17(1)说明祁连山南北两侧聚落的分布差异,并结合材料分析其成因。
(4分)(2)说明图示地区聚落所在的地貌类型,分析该类地貌的成因。
(3分)(3)有人提出:将河西走廊大量散居在农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农民转移到城市,实现异地城镇化和生态移民,以减轻环境的压力。
你是否赞成以上说法,请说明理由。
(4分)高三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1. C2. C3. A4.D5.C6. C7. B8. C9. C 10. D 11.A 12.C13. B14. C 15. A 16. C 17. B 18. C 19. C 20. B 21. A 22. B 23. B 24. C25. C第Ⅱ卷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赋分,但不得超过该得分点的规定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