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频

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频


(本文编辑:李贞玫)
万方数据
outcomes analysis.
AmJMedSci,2003,326(1):9—14. (收稿13期:2011-08.15)
and
(本文编辑:李冬利)
outcome of treatments of pleural empyema in
pediatric patients:
19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频 原因分析
DOI:10.3760/cma.j.issn.1673-4904.2012.05.028 作者单位:663600云南省麻栗坡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Email:mlpxyy@126.co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膀胱出口梗阻,其中16例存在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术后6 个月仍有尿频症状,夜尿(8.5 4-3.1)Illl。 2.方法:19例患者均行尿常规、尿培养、尿道膀胱镜、尿 流动力学检查。如有感染,依据尿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治疗;对不明原因膀胱过度活动者行膀胱功能训练,辅以药 物治疗;有残余腺体、膀胱颈挛缩和尿道狭窄者再次手术治 疗。比较术前、术后的尿频情况。 结

[1]叶敏,朱英坚,王伟明,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汽化切除术 的并发症分析.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27(8):563.566. 【2]
Ichiyanagi urethral O,Sasagawa I,Suzuki Y,et a1.Relation between and histologic prostatic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尿频;尿道狭窄;尿流动力学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良性前 列腺增生(BPH)的金标准。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损伤小、痛 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f11,不过,与开放手术相比, TURP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其中,尿频是TUR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甚至部分与 手术无关。因此,TURP术后尿频仍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必须 加以重视,以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2007年9月至2009 年11月我院对217例BPH患者施行了TURP,其中19例术 后6个月出现不同程度的尿频症状而再次就诊,本研究回 顾性分析TURP术后尿频的原因,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19例BPH患者,年龄(70.4±7.1)岁。术前 均有进行性排尿困难病史,其中12例出现过尿潴留,B超、 直肠指检示前列腺Ⅱ~Ⅲ度增大,尿流动力学检查证实均存
取中段尿培养的方法,其中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都有出
现,但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特别是大肠杆菌,是TURP术后 尿培养最多见的细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降低TURP术后 菌尿的发生率。 2.尿道狭窄合并感染:TURP术后尿道狭窄是导致尿流 不畅甚至排尿困难的最常见原因,而尿道狭窄多发生于术后 2~6周,若合并泌尿系统感染则成为尿频的主要原因。尿道 狭窄的常见原因是电切镜较患者的尿道直径过大,术中反复 推拉镜鞘尤其是镜鞘长轴与尿道成角时,极易损伤尿道,致 术后组织瘢痕挛缩;术中电流强度过大,会直接灼伤尿道;术 中创面不平整,或切除过深,造成外科包膜断裂,上皮爬行覆 盖创面困难;术后留置导尿管过粗或时间过长,压迫尿道壁, 或导尿管质量差,刺激性大,引起局部炎性反应,使黏膜水 肿,继而缺血坏死致瘢痕形成;术前发现尿道外口有狭窄致 电切镜不能顺利进入尿道从而行尿道口扩开或腹侧切开的 患者术后发生狭窄的可能性很大。针对以上原因在进行 TURP时要选择合适的电切镜及电流强度,进镜时要在直视 下插入并涂以足够的润滑剂,电切时动作要轻柔,术中、术后 应用敏感抗生素预防感染,导尿管保留时间尽量减少。对于 已发生尿道狭窄合并感染的患者在积极控制感染的基础上 可行尿道扩张、尿道内冷刀或电刀切开、尿道狭窄段切除吻 合术或尿道成形术,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本资料患者经过尿 道扩张和抗感染治疗后尿频症状明显好转。 3.膀胱颈挛缩:膀胱颈挛缩多发生于TuRP术后6个月 内,有资料显示TURP术后膀胱颈挛缩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开 放手术翻,其原因可能为患者前列腺小、合并前列腺炎及术中
2005,352(20):865.874. [6]徐振海,傅松.230例小儿脓胸的治疗体会.中华4、JL#b科杂 志,1995,16(4):234. [7】Shoseyov
D,Bibi H,Shamberg G,et a1.Short-term
course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empyema thoracis:an
万方数据
查。16例患者接受尿流动力学检查,除2例膀胱颈挛缩者为 出13梗阻外其余患者无梗阻证据,14例膀胱逼尿肌不稳定, 经膀胱功能训练、药物和生物反馈治疗后恢复。 讨 论
电流损伤。因此,术前对患者的选择及术中操作的熟练程度 成为预防膀胱颈挛缩的重要因素。膀胱颈挛缩的诊断可以通 过最大尿流率的测定及膀胱镜观察来确诊,一旦确诊可采用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等方式解决。本资料膀胱颈挛缩3例患者 经再次TURP治疗痊愈。 4.腺体残留过多:在TuRP过程中大多数术者更为关注 的是避免术后尿失禁的发生,因此,为了防止电刀切破包膜 或损伤尿道外括约肌,更多的临床医生选择“宁少勿多”的切 除方式,尤其对于初学者及尿道操作不熟练者,往往残留过 多的腺体。而对于某些患者前列腺增生越过精阜远端,到达 尿道外括约肌周围,为了避免精阜及尿道外括约肌的损伤而 少切甚至放弃切除超过精阜的增生组织,从而使得尖部附近 出现门扇或活瓣样结构,为术后发生尿频甚至排尿困难留下 隐患。本资料腺体残留过多4例,其残留部位在前列腺尖部, 由于不敢切除超过精阜的组织,使得尖部呈活瓣样结构,经 再次TURP切除残留腺体而症状消失。 5.膀胱逼尿肌不稳定:亦称不稳定膀胱,是指膀胱储尿 期自发或诱发的膀胱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国外报道其发生 率为52%~80%E3】。病因归纳为以下3种:(1)膀胱出口梗阻。 (2)神经源性疾病。(3)特发性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本资料14 例不稳定膀胱患者于术前经尿流动力学检查证实存在膀胱 逼尿肌不稳定。国内有报道称经尿流动力学检查发现,30% ~80%下尿路梗阻老年患者存在不稳定膀胱,其中2,3在前 列腺切除后仍有尿频、尿急、尿失禁现象搠。故术前一旦确诊 可用维拉帕米、溴丙胺太林、地西泮或仪受体阻滞剂改善症 状后再行手术。另外,术中气囊注水应小于25 ml,以减少膀 胱三角区刺激。术后仍然存在膀胱逼尿肌不稳定的患者除用 上述药物治疗外,可行电刺激或针灸等物理治疗,并可行生 物反馈治疗及提缩肛门锻炼。 总之,TURP术后引起尿频的原因众多,必须全面考虑, 对因治疗和综合治疗,才能解除患者痛苦,同时术前应该向 患者解释清楚术后尿频等下尿路症状不缓解的可能,以便取 得患者的配合。 参 考
elasticity and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of the
composition
prostate in
patients
with
benign
hyperplasia.Urology,1999,53(6):1149-1153. [3]
Chapple CR,Smith D.The pathophysiological
changes
in
the
bladder obstructed by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r J Urel,
1994,73(2):117.123. [4]黄忠荣,汤成华,高尚志.老年外科围手术期治疗学.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2006:305. (收稿日期:2011-07—13)

19例患者中13例有泌尿系统感染,感染细菌为大肠杆 菌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肠球菌1例,其他细菌3例。 单纯尿路感染者(无尿路梗阻证据)9例,经选择敏感抗生素 治疗后8例尿频症状消失,1例无明显改善;尿道膀胱镜检查 尿道狭窄3例,其中尿道外口狭窄1例,尿道球部狭窄2例, 3例均合并感染,经尿道扩张并积极抗感染后治愈;膀胱颈挛 缩3例;腺体残留过多4例,其中细菌培养阳性1例,其残留 部位在前列腺尖部,经再次TURP切除残留腺体后症状消 失。3例尿道狭窄者(1例尿道外口狭窄)未作尿流动力学检

目前虽有经尿道激光前列腺切除、等离子电切等治疗方 法,但TURP仍然作为经尿道治疗BPH的金标准。由于患者 基本上是老年人,部分患者已合并有其他膀胱疾病,如膀胱 功能的异常、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术中、术后各种机械损 伤、刺激和感染使得尿频症状无法得到缓解,由于尿频症状 明显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有必要对术后尿频患者进一 步治疗。现对TURP术后尿频常见原因分析如下。 1.TURP术后感染:TuRP术后感染是尿频的最常见原 因,感染的诱因众多:(1)术前感染未控制,尤其伴发膀胱结 石。(2)术前有尿潴留长期留置导尿管。(3)术中未严格无菌 操作。(4)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5)导尿管选择过粗,质 硬或生物相容性差。(6)术后未保持密闭无菌引流。由于前列 腺电切创面彻底愈合需要l一2个月,其间移行上皮细胞间 的连接不完全,覆盖及创面瘢痕组织的脱落都会引起巨噬细 胞、中性粒细胞从组织间逸出,因此,单纯复查尿常规和以尿 中白细胞超过正常上限而确定尿路感染是不科学的。笔者采
[4]孙衍庆.现代胸心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544. 【5 J
Maskell NA,Davies
repeated
ultrasound.guided
needle thoracocentesis
VS
chest tube
CW,Nunn AJ,et a1.U.K.Controlled trial of
Engl
drainage.Chest,2002,121(3):836-840. [8]
Anstadt MP,Guill CK,Ferguson ER,et
intrapleural streptokinase for pleural infection.N
J Med,
a1.Surgica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