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平教授/硕士生导师建筑历史教研室主任简历:1978—1982: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3—1985: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7—1996: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系讲师、副教授1996—2005: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教授、硕士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主要侧重于中国建筑史与历史建筑保护及建筑理论的研究工作。
·在中国建筑史研究领域:偏重于中国传统建筑景观学研究、中国传统建筑室内空间、传统建筑装饰、传统建筑色彩研究,以及中国建筑史的文化地理学研究,哈尔滨近代建筑研究,唐代渤海建筑遗址复原设计研究等。
·在历史建筑保护研究领域:主要侧重对相关理论的探索,具体历史建筑地段的保护策略和方法,以及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研究。
教学经历(主讲课程):1988-2000 中外建筑史(中国建筑史部分)32学时本科生2000-2005 中国建筑史72学时本科生1995-2005 建筑测绘实习两周本科生1996-2004 宋营造法式选读40学时研究生1996-2005 古建筑设计研究60学时研究生1997-2005 建筑设计(1)60学时研究生1999-2005 中外传统园林(中国建筑史部分)18学时研究生2005-现在中外经典建筑文献选读(中国建筑史部分)36学时研究生2005-现在中外建筑史论(中国建筑史部分)36学时研究生2003-现在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部分)36学时研究生2001-2003 指导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周学时12 x16周本科生2001-2005 指导硕士研究生26人(毕业11人)主要论著:(近三年)1. 刘大平.中国建筑史与文化地理学研究.建筑学报(一级刊物).2005,6:68-702. 梁玮男,刘大平.建筑创新散布研究.建筑学报(一级刊物).2004,8:68-703. 刘大平.传统建筑装饰语言属性解析.第三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中国/北京,2004.84. 张长文,刘大平.日本建筑师继承传统建筑空间理论分析.低温建筑技术(核心刊物)2004,25. 刘大平.The Interface of Interior Spa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第五届亚太国家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俄罗斯/海参崴.2003.96. 刘大平.Education of Architectural History and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Architect.2003建筑教育国际论坛,中国南京.2003.87. 刘大平.东北农业大学图书馆扩建工程设计.建筑学报(一级刊物).2002,12:48-508. 刘大平.Contemporary Explanation to Decoration Languag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 rchitecture.现代亚洲传统建筑国际研讨会,韩国/汉城.论文集.2002.109. 刘大平.The Main Form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ourtyard.国际理科青年学者论坛,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2002.210. 刘大平(文字执笔) 哈尔滨保护建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10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近三年)1. 哈尔滨道台府遗址保护规划研究2004年哈尔滨市建设局委托项目2. 哈尔滨犹太新老会堂复原2004年哈尔滨市建委委托项目3. 中国建筑史本科课程教学方法研究2003年获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4. 中国建筑史本科课程教学方法研究2003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本科生教学)5. 建筑设计课教学改革2003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研究生教学)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近三年)1.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文化地理学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交叉学科研究基金2002-2006 项目主持2. 哈尔滨保护建筑周边环境的整治研究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2003—2004 项目主持3. 哈尔滨第四批保护建筑普查研究哈尔滨城市规划局2004-2005 项目主持4. 哈尔滨道台府遗址保护规划研究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2004—2005 项目主持5. 哈尔滨犹太教会堂的复原保护与利用研究哈尔滨市城市建设局2004—2005 项目主持6. 哈尔滨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保护规划研究哈尔滨市平房区政府2005—2006 项目主持指导硕士研究生情况:1996年8月以来共指导硕士生26 名,毕业11人,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15名。
选题研究方向主要有古建筑复原设计、中国传统建筑环境景观、中国传统建筑室内、中国传统建筑色彩、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国传统建筑理论与建筑美学、中国近代建筑、当代建筑设计理论、历史建筑保护等。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近五年)1. 中国建筑史本科教学方法的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课题项目2001年-2003年项目主持2. 中外建筑史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创新研究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06年项目主持3. 建筑设计教学方法研究(研究生教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课题项目2001年-2003年第二主持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作为第一署名人)1.建筑历史教育与职业建筑师培养2003国际建筑教育论坛论文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2 2. 中国建筑史与文化地理学解读《建筑学报》2005.6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近三年)1. 中国建筑史本科教学研究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 年第一名2. 中国建筑史本科教学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本科教学)2003年第一名3.建筑设计教学方法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研究生教学)2003年第二名4.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设计大赛优秀指导奖2002年5.哈尔滨工业大学校三育人先进工作者哈尔滨工业大学2003年刘松茯教授/博士生导师简历:1978.10-1983.7 清华大学建筑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6.9-1989.12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1997.9-2001.7 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1983.8- 1988.9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助教1988.9- 1996.9 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系讲师1996.9-2002.9 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2.9-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4-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5-2005.5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院访问学者从事外国建筑史教学和研究工作16年,从事当代西方建筑研究9年,为硕士研究生开设当代西方建筑思潮课9年。
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院做访问学者。
1997年起开始指导硕士生从事当代西方著名建筑师及建筑作品、建筑理论和建筑美学等课题研究,目前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1人,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12人,博士研究生3人。
近年来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多篇。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主要侧重于外国建筑史、当代西方建筑思潮、中国近代建筑等领域的研究·在外国建筑历史研究领域:偏重于以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为代表的西方古典建筑的发展演变、构成形态、美学主张及对当代建筑创作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在当代西方建筑思潮研究领域:主要侧重于对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及相关作品为代表的当代西方先锋派建筑师的全新的建筑设计理念、设计手法、和美学的新趋向的研究与探索。
·在中国近代建筑领域:主要侧重于对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概况、中国近代建筑的形式特征、在中国建筑史上的承上启下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教学经历(主讲课程):1991.3-2000.7 外国建筑史(城市规划专业) 32学时本科生1989-现在哈尔滨近代建筑艺术 18学时本科生1999.3-现在当代西方建筑流派 36学时硕士生2000.3-现在中国近代建筑史 20学时硕士生2000.3-2005.7 中外传统园林 10/20学时硕士生2000.3-现在外国建筑史(建筑学专业) 64学时本科生2001.9-2004.3 专题文献研究 60学时硕士生2001.9-2004.3 古建筑设计研究 60学时硕士生2005.5-现在中外建筑史论 18/36学时硕士生2005.5-现在中外建筑经典文献阅读 18/36学时硕士生2005.5-现在历史建筑保护 18/36学时硕士生2005.9-2006.1 建筑概论 18学时本科生2006.9-2007.1 当代西方建筑美学36学时博士生2005年-2006年建筑测绘实习两周/年2001年-2007年指导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近五年来出版的主要论著与发表的学术论文:1.庄威刘松茯技术的作用力——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形态解读《华中建筑》 2007.12.孙巍巍刘松茯建筑技术属性的拓展——从原生态技术到艺术技术《华中建筑》2007.13.刘松茯.分段解读——外国建筑史教学随笔《华中建筑》2006.64.刘松茯.哈尔滨近代建筑的艺术走向.城市建筑.2005,(11)5. 刘松茯,杨雪蕾.构成体系的介入——探索当代西方建筑的新视角.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核心刊物). 2005,(4)6. 刘敏,刘松茯.从普里茨克奖看当代西方建筑思潮的新精神.华中建筑(核心刊物).2005,(3)7. 刘松茯.哈尔滨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及其特征.2004年中国近代建筑史研讨会论文集(国际会议).2004.88. 陈苏柳,刘松茯,饶望.历史与未来的搭接——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的再解读.华中建筑(核心刊物).2004,(3)9. 刘松茯,丁格菲.高技术发展与新建筑文化的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核心刊物).2004,(1)10. 刘松茯.近代哈尔滨城市转型的模式探析.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11. 刘松茯.西方现代建筑在哈尔滨的发展轨迹.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核心刊物).2002,(3)12. 刘松茯.近代哈尔滨城市建筑的文化表征.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核心刊物).2002,(2)13. 刘松茯.近代哈尔滨城市建筑的文化结构与内涵.新建筑.2002,(1)14. 刘松茯.近代哈尔滨城市建筑的文化整合.第二次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国际会议),中国杭州,2001.815. 刘松茯.谈哈尔滨城市风貌的保护与近代建筑的合理开发.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核心刊物).2001,(4)16. 刘松茯.建筑中技术的“建设力”与“破坏力”.建筑学报(一级刊物).2001,(3)17. 刘松茯.哈尔滨的教堂与庙宇.建筑史论文集第14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418. 刘松茯.哈尔滨历史建筑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实践.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119.刘松茯.哈尔滨城市建筑的现代转型与模式探析(专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20.侯幼彬,刘松茯. 《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哈尔滨篇》(专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2主要科研成果鉴定及获奖情况:(近五年)建筑中技术的“建设力”与“破坏力” 登载于建筑学报(一级刊物)2001/3,获黑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