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压强与浮力》复习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压强与浮力》复习教案-北师大版
(2)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到的结论是:当压力
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
大 气 压 强 是 由 于 大 气 层 受 到 或气体向上托的力。
产生的,离地面越高,大气压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
强。
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 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
的存在,最早测量大气压的实验, 体的重力。
是由意大利科学家
完 公式:F 浮=G 排 。
成的,他测出的大气压的值相当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物
S
知识的 应用应在基
各个符号表示的物理量
p 表示 ,单位 符号 ;
本知识掌握
及单位 F 表示 ,单位 符号 ;
的前提下才
p 表示压强,单位帕斯卡
S 表示 ,单位 符号 ;
能顺利进行,
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符号 Pa;
因此在教学
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
F 表示压力,单位牛符号 N; 中应要求掌
用心 爱心 专心
压力:
面上的力
式,帮助回顾
的力。
掌握各个知 .压强的物理意义:是反
压强的物理意义:是反映
识点的内容。 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
物理量。 理量。
帮助归纳总
压强
结各知识点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
压强的 定义:
内容的区别 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
叫做压强。 强。
与联系。
公式: 各个符号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
F 公式:p=
第八章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设计意图] 本章是在学习了弹力、重力和摩擦力,对力有初步认识后,对力学知识的进行进一步 的研究,是力学知识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本章知识包括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和浮力的知识。虽然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涉及的知识点减少得多, 增加得少,使学生学习的分化点淡化,台阶降低,计算的要求和难度也大幅下降,但由于本 章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日常生活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这些认识是若明若 暗有些是错误的,本节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运用知识 的要求较高,这些都增加学习的难度。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有待进一步的总结、巩固和提 高。 本节的复习和总结首先引导学生系统地回顾这一章的知识内容,形成本章的知识网络, 再结合知识网络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细化,采用提问、强化练习、过程回顾等方法,帮助 学生归纳、总结各知识内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各个知识点内容、探究的过程和 方法 以及知识的应用。 [复习目标] 1.理清本章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2.知道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了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和测 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及浮力,了解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4.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巩固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的认识和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客观事实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复习重点] 压强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探究方法、过程及结论 [复习难点] 压强概念的掌握及浮力大小的判断 [教学过程]
序号 /N
/cm2
序号 /N
积/cm2 序号 /N
/cm2
1
6.0 10
4
3.0 10
7
3.0 20
2
9.0 15
5
4.5 15
8
4.5 30
3
12 20
6
6.0 20
9
6.0 40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和 4(或 2 与 5、3 与 6)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
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表1
表2
表3
实验 压力 受力面积 实验 压力 受 力 面 实验 压力 受 力 面 积
(1)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重为 N,第 4 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
(2)分析表中第 1 列到第 5 列数据,说明:
。
(3)分析表中第 6 列到第 7 列数据,说明:
。
(4)图 9B-9 乙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 F 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是水面距离 h 关系的图像
用心 爱心 专心
-6-
养分析总结
能力,实事求
是的态度
四、综
培养学生应
合应用知
用知识解决
识 解 决 实 投影练习 3—4,引导学生共同 际问题(15 分析,提问、点评学生回答。
练习、回答
实际问题的 能力,并进行
分钟)
适当的拓展
延伸
用心 爱心 专心
-4-
附:投影练习 1-4
1. 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
4. 小明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变化情况,如图
图 9-11
9B-8 甲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
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录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 h 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 F,
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h/cm 0 2 4 6 8 10 12 F/N 6.75 6.25 5.75 5.25 4.75 4.25 4.25
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2. 如图甲所示,此装置叫
,其用途是可以测量
。 小明利用上述装置进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如图乙
甲
乙
所示下表是小明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
序号 液体
1
水
深 度 橡皮膜方
压强计
/cm 向
左液面/mm 右液面/m m
3
朝上
186
214
液面高度差/mm 28
用心 爱心 专心
是( )
甲 乙
[答案](1)6.75 1.50 (2)未浸没时,物体浸入液体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3) 物体浸没液体后,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4)B
[教学评析]本章的知识核心是压强,它是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 关系的基础。因此对压强的复习应是重点和关键。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都是通过学生动手探究得出结论的。这对于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性学 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学努力都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探究过程的回顾、总结与 创新也应是本节复习课的重点内容。
成的,他测出的大气压的
值相当于 76cm 高的水银
柱产生的压强。测量气体
压强的仪器叫气压计。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
方,压强越小。
通过过
三、实
验过程、方 法、结论复 习小结(10
投影练习 1—2,提问,点评学 生回答。
分钟)
程的回顾学
会科学探究
的 方 法 —控 根据练习内容回答。
制变量法,培
教学 阶段与时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用心 爱心 专心
点评
-1-
间分配
根据教师的引导,自主查 不 主 张 安 排
引导帮助学生构建本章的知识 阅资料,与同学讨论交流, 学 生 提 前 预
网络,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可 师生共同构建好本章的 习,背下网络
一、构 构建好框架,学生根据框架填空, 知识网络,了解本章所包 内容,教学中
用心 爱心 专心
-7-
等;
(3)比较序号为
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液体的压
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系。
[答案:(1)1、4、5 ,(2)1、2、3, (3)5、6]
3.某同学 利用课余时间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他制作了一张
方格纸,每边长为 cm,站在方格纸上并描下鞋底贴地部分的轮廓。
他的质量为 50kg,则他站立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建 本 章 知 也可学生一步步引导师生共同 含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 应 体 现 交 给
识网络(10 完成框架内容,知识网络可见苏 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学 生 对 知 识
分钟)
科版 8 年级下册教材 p78 内容。 根据板书或投影的内容, 归纳、整理的
投影知识网络的内容。
掌握知识网络图表的内 方法,培养他
(b)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1、6 或 1、9
或 4、7 或 6、9 或 5、8 (3)(a)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b)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
-2-
方法来增大压 S 表示受力面积,单位平 握 这 些 基 本
强的。例如
方米符号 m2;
内容,为知识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的 应 用 做 好
方法来增大压强 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 准备。
的。例如
下,增大压力的方法 来增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
大压强的。例如压路机
方 法 来 减 小 压 强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减
本节课为一节复习课,通过采用单元知识网络框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 更好地认识 和掌握初中物理知识的体系结构,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物理属性变化规律的知识, 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知识框架学生 对各个局部知识点进行具体的讨论、探索,从而熟练掌握有关的概念、原理、方法、技能, 详细总结本单元知识体系的来龙去脉、逻辑关系、思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