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傣族PPT课件

傣族PPT课件


• 到了傣历一五0年(公元788年),召苏南罕将泐西双版纳的昆细琅法 哈琅勐头目改为由其亲信组成的“昆细、昆别”(4大臣、8大臣)等 12个大头目。又派这12个大头目分别到各地去建勐,各勐皆有固定的 势力范围,并有世袭的召勐。为了保护各勐的共同利益和调整各勐之 间的关系,由部落议事会扩展为勐的议事会。因此,勐集合成为更大 的整体,与小部落向泐西双邦部落联盟的过渡是一致的。勐的组织大 体上也是按照泐西双邦部落联盟的躯壳组织起来的,形成了较泐西双 邦更为巩固的亲属部落联盟,为后来帕雅真统一勐泐奠定了基础。在 以后的族与族、部落与部落之间的兼并战争中,帕雅真作为一个部落 酋长战胜和兼并了众多的部落而成为一个地区性的大酋长。他建立的 部落联盟,包含着两种不同性质的部落组织。一种是原来勐泐境内各 勐永久性的部落联盟,另一种是联合邻近诸侯组成的一个临时性的联 盟。在几年的战争以后,帕雅真又以结盟的方式统一了勐泐,建都于 今景洪,使其管辖的疆域不断扩大,原来以泰国景迈为盟主的庸那迦 国也加入了帕雅真的大联盟。明朝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封建 领主制在傣族社会完全确立。自帕雅真统一勐泐后历经数朝,逐步建 立起了一套西双版纳傣族的政权体系,即自上而下的五级垂直行政系 统。其最高统治者傣语称为“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而 帕雅真成为西双版纳地区的第一代傣族召片领。
• 上述政权体系和等级制度的基础,是傣族社会原生、古老的村社组织。在 傣族社会中,由于封建社会领主制的建立及其封建化过程未能改变其古老的 村社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故使其传统的村社组织得以长期保留下来。 由于每一个村社都有波曼(村长)、咩曼(副村长)、昆欠(文书)、昆悍 (武装干事)、波板(通信员)、波章(祭师)、板闷(管水利)、陶格 (乡老)等兼职公务人员维护体系,所以,村社可自行组织村社成员开展修 水利、架桥、筑路、祭祀等公共事务,也管理土地和负担的分配以及民事纠 纷的仲裁,还管理婚姻和宗教事务、村社的对外关系以及村社成员的迁徒等。 村社中许多农民还身兼章哏(银匠)、章罕(金匠)、章列(铁匠)、章梅 (木匠)、章哈(歌手)、章拉(屠夫)、摩雅(巫医)、乃怀(商贩)等 职业。依靠这些门类齐全的行业,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便能在村社中自行解 决。同时,村社中的青壮年皆是军事上最高指挥官召片领的士兵。他们平时 农务,战时征调入伍服役。这种制度与村社制度相适应,是原始军事制度的 延续。在村社的农民中,特别是在傣勐等级中,村社公有制的观念并未改变, 村社被农民视为基本的生存环境,他们从村社中得到土地、得到保护,因而 他们将被驱除村社看做是最大的惩罚。
民族语言
傣语属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语族, 有德宏方言和西双版啦方言。傣族 有拼音文字,各地使用文字略有不 同, 傣文可分为傣仂文(西双版纳 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 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4种。 4种傣文都来源于古印度字母。
民族历史
•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 息在中国西南部。
州一部和老挝、泰国北部、缅甸、印度阿萨姆广大区域,后渐向西南
迁徒。他们是最早张骞传》就有傣族的历史记载,
皆称傣族为“滇越”,《后汉书·和帝本纪》等数称傣族先民为“掸”
或“擅”。魏晋时期,称傣族为“僚”、“鸠僚”、“越”、“濮”;
到了唐宋时期,傣族被称为“金齿”、“黑齿”、“膝齿”、“绣
•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双版纳傣族人 民从封建农奴制社会中解放出来。1953年1月, 成立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956年,和平协商 土地改革后,封建农奴制被废除,西双版纳傣族 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发展阶段。
礼节习俗 建筑
饮食
服饰 节庆
• 宗教食俗
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 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 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泼水节期间,除酒、 菜要丰盛外,各种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
如有一种糍粑是用糯米饭舂成团,包苏子糖馅做成的圆饼,用抹 上腊油的芭蕉叶包好,食时可用火烘软或炸后蘸蜂蜜吃。粑丝是用水 把米粉搅成颗粒,蒸熟后舂成团,擀成薄而大的圆饼,冷后叠成叠, 食时烫软入碗,撒各种调料。泼水糍粑是用糯米粉和成团,包红糖蒸 熟,再裹上一层炒香的碗豆面,用芭蕉叶包好可作待客点心。

建国后,据考古工作者在云南省滇池、景洪、勐腊、孟连等地和
其他省、区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以及近年来在泰国班清、
北碧、黎府等地出土的大量石器、青铜器等历史文物证明,远古傣语
各族的先民就生息在川南、黔西南、桂、滇东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
沿至印度曼尼坡广阔的弧形地带,即我国云南、广西大部,四川、贵
傣族
概况 礼仪习俗
禁忌
傣族舞蹈
Everything you say and think has power to create its likeness.
Ppt演讲:刘宇峰 找资料:刘宇峰 Ppt制作:刘宇峰
傣族的婚礼和 家庭是怎样的
呢?
地理人口
经济
政治
语言 历史
• 傣族,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我国傣 族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 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 族自治县和临沧地区,少数散居在附近其他州县。傣族通 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我国傣族人口 约150万,绝大多数的傣族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全世界的傣族现有人口约5000万,虽然国内属于少数, 但学术上认为,傣族先民出自我国云南西南傣族聚居区, 东南亚各国傣族都来源于此。而居住在国外的傣族主要分 布于泰国(约3000万人)、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等 东南亚国家。历史上傣族以泰国北部和缅甸为核心建有佛 教国家——焚香国。后经历史演变,这个国家已不复存在, 傣族散居于我国西南一带和各个东南亚半岛国家。
• 20世纪50年代前,傣族地区的交通非常闭塞,如今县县 通汽车,绝大多数乡、村兴修了公路。从昆明到思茅、昆 明到保山开辟了民用航空线。手工业、商业服务业有了较 大的发展。各地普遍兴办了小学,不少中学和中等专业学 校相继建立,许多学校以傣文教学。西双版纳和德宏自治 州都办了傣文报纸,用傣语进行广播,并翻译出版了各类 书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傣族聚居的边疆地区,疟 疾、霍乱、伤寒、鼠疫等10多种烈性传染病流行,尤以疟 疾为甚,广大傣族人民缺医少药,十分痛苦;现在医院、 卫生防疫站、疟疾防治所以及妇幼保健机构迅速建立,乡 有卫生院(所),许多村有医疗站,早已扑灭了鼠疫,控 制了疟疾、霍乱、伤寒等传染病,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显 著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傣族地区的工农业生产、 手工业及副业生产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傣族地 区欣欣向荣,现在已成为比较富饶而又十分美丽的“孔雀 之乡”了。
面”、“绣脚”、“白衣”等;元明清时期,都称傣族为“白夷”、
“百夷”、“伯夷”、“摆夷”等。

以上称为都是他称,傣族自称都是“傣”,至于各地傣族自称又
有所差别。
历史沿革
• 我国于1953年1月24日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 治州。以后又相继成立了德宏傣族景颇族 自治州(1953年7月24日)、孟连傣族拉祜 族佤族自治县(1954年6月16日)、耿马傣 族佤族自治县(1955年10月16日)、元江 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80年11月22 日)、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980年11月 25日)。
政治因素对于傣族村落形成的作用
• 傣族,古称“水摆夷”,“傣”意为英勇勤劳或是和平友善的人。傣族有 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西双版纳境内以傣仂(水傣)支系为主,兼有傣哪(汉 傣)、傣雅(花腰傣)两个支系。 西双版纳傣族社会的发展形式独特,村 落的形成受政治因素的作用十分明显。由于西双版纳傣族社会经济发育较早, 政治制度较为完善,在农奴制度的严格管理下,以阶级等级为建寨的基础, 村社的等级体现了阶级的等级。等级制度使传统的社会秩序得到了维护和巩 固。西双版纳傣族原始社会基本是氏族公社、家族公社、农村公社递进并存 的社会,跨入阶级社会尤其是进入封建社会后,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夕,傣族社会的性质基本没变,依然是邓健领主制下的农村公社。 傣族先 民建寨建勐,即从定居农耕阶段进入了按血缘拥有一定地域的家族公社时期, 形成了家族公社土地所有制。西双版纳古称“勐泐”,其境内从来就是若干 部落各自择地而居的。据傣文史籍《泐西双邦》记载,古代的勐泐,因受邻 近异族的侵扰,邦荒、邦帕、邦罕、邦洛、邦绍、邦黑、邦兰、邦莫、邦莱、 邦盖、邦陇、邦赖这12个小部落组成了“昆细琅法哈琅勐”(各部落酋长之 意)的“泐西双邦”部落联盟组织。为了争夺勐泐的统治权,傣族与其他民 族展开了长期的部落战争,最后,傣族获胜成为统治者,其他民族则成为被 统治者。泐西双邦的建立是勐泐傣族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奴隶主土 地所有制的形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傣族社会是由封建领主经济向封建地主经济发展的 历史过程。在景东、新平、元江等地区,傣族和汉族交错杂居,吸收了汉族 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生产力发展较快,较早地进入了封建地主经济, 傣族人民直接遭受到民族内外地主阶级和国民党政府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西 双版纳、德宏等边疆地区傣族社会的发展则相对的较为缓慢,特别是西双版 纳地区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封建领主经济。 新中国成立后,傣族人民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1953年建立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1953年建立德宏 傣族景颇族自治区,1956年改为自治州。从1954年至1980年先后建立了孟 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和元 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分别采取不同方式进行了土地改革和所有制的社 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经济、文化有了较大发展。 建国以来,大力兴修水利,加快农田基本建设,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粮食产量成倍增长名中外的“普洱茶”生产迅速发展,西双版纳种植橡胶树 成功,橡胶增产显著。地方和乡村工业发展很快,先后建立了采矿、机械、 电力、化学、陶瓷、皮革、造纸、制盐、食品加工、制茶、榨糖、制胶等厂 矿企业。勐海茶厂、怒江坝糖厂、西双版纳的景德工厂、德宏的新华工厂、 芒市机械厂都是云南省有名的企业,工业总产值不断增长。特别是电力工业 发展很快,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各乡已建成上百座小型发电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