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米修斯》评课稿七星镇中心小学钱英今天在培训时,我们观看了沈老师在“南湖之春”上执教的《普罗米修斯》的课堂实录的视频。
本节课,沈老师运用一个个看似平常的灵动的教学细节,让课堂激情跌宕,隽永饱满,营造了一份精彩、一份感动,带领学生体验了读书的美丽、希腊神话的美丽、生命价值的美丽。
《普罗米修斯》是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课。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对外国神话故事有所了解,知道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神,是英雄的化身,具有为人类谋利益不畏强权、勇于牺牲的精神;二是进一步学习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三是激发学生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沈老师引入的部分还是花了很多心思的,而且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唤起学生已有的对神话的了解,联系以前学习过的童话,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对神话故事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
通过对比中外的童话,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沈老师做得是非常成功。
一、抓主要人物,理清文章脉络。
沈老师这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一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的人物名字比较难读,沈老师就把这几个人物单独列出来读一读,这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告诉学生根据主要人物,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在学生实践之后,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指导,提示学生用两个词语概括两个神之间发生的事情,并在黑板上写下精心设置的板书。
这样就把原来比较发杂的问题简单化,学生学起来也更轻松,老师教起来也更容易上手。
黑板上的板书一出来,就告诉学生试着把这条线窜起来,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先指名说,再让学生自己说。
此时沈老师及时地渗透方法,在课件中明确出示了这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从实践到理论,这也是非常符合我们现在倡导的“授人以渔”的教学模式的,我想孩子们经过这堂课的学习,以后碰到类似的课文,一定能较好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事实证明,对于这么一篇人物关系多而杂的课文,沈老师用了这种巧妙的方法,二、注重语言文字训练,锤炼重点段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课文中普罗米修斯个性鲜明,主要是从他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的,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品读课文这一部分,沈老师以一个主问题:“普罗米修斯的行为让我们感动,哪些句子让你深受感动呢,请画出来,好好品读。
”把学生找到的句子在课件中出示,分析这是从言行两方面对普罗米修斯进行了描写,从言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到文中去圈圈画画,这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是非常有利于学生把原来头脑中感性的认识变成理性的文字,这样也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这里沈老师没有传统的说教,而是让学生去找到人类没有火种时悲惨的情景和有了火种后的美好生活,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进行对比,使学生自己感知,并且通过感情的朗读体现出来。
朗读时不需要老师的指导,学生就能很好地把感情融入进去,因为前面已经有了充分的情感体验,学生深情的朗读是水到渠成的事。
这里安排了一个小练笔,想象体会:普罗米修斯看到这悲惨的情景,他会想些什么?让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普罗米修斯的伟大。
整节课行云流水,不着痕迹。
沈老师语言流畅,在情浓处推波助澜,在评价时点拨引导,在提升时慷慨陈词。
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教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有思想的技术”和“有技术的思想”的统一。
教学永远是一项充满着遗憾的艺术。
本课教学的一点缺憾是:在细节的处理上,应该关注更多的学生是否都动起来了。
沈教师在学生读书后讨论和交流过程中,能够走进学生,关注学生交流的内容,这一点很好,但是,还要照顾到对整体学生的交流指导。
篇二:普罗米修斯(陈荷花)评课稿常态课扎实有效——赵萍老师《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评课金泽小学陈荷花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昨天早上的这堂语文课可以说是赵萍老师为我们各位语文老师上了一堂扎实、有效的示范课,同时为我校课改之路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真善之风,大家也看到了赵萍老师学案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对孩子们的引导,都是在向24字教学模式的课改方向靠拢,尽量为我们展示一堂真实有效的导学案课堂。
说实话,担任此次备课组的组长,我深深地感到惭愧,对于高年级语文教学,赵萍老师经验要比我丰富得多,而我却要给她当组长,觉得自己有点班门弄斧,我无能,也无法站在组长的高度来要求和指导,赵萍老师的这节课是她自己的成果,我只是在她原有的设计上和陈雪莲老师掺杂了一点自己小小的建议。
下面我对赵萍老师执教的这节课谈谈我的一点粗浅的认识。
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神,他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怕触犯天规勇敢的去太阳神那里盗取了火种,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他也与宙斯进行了不屈不饶的斗争。
故事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课文重点写的是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所承受的残酷惩罚。
本周星期一早上,我和陈雪莲老师第一次聆听赵萍老师讲的这篇课文。
一节课下来,发现本节课还是存在着很多的缺憾,感觉老师提的问题太琐碎,老师讲得很多,对于重点段落读得太少,朗读形式单调,另外,环节之间过渡欠自然,设问导读一中的问题“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做了什么?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温馨提示:请用波浪线勾画出两处相反的画面,并做批注,我觉得问题提得有点含糊不清。
整堂课学生说的比较多,就感觉缺少写话练习, 鉴于以上情况,我和陈雪莲老师提出了改进方法:将本课的问题进行取舍,只留两个提纲挈领的大问题。
另外建议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要让学生反复朗读,边读边思考,放手让学生的感官在文字中停留,从读中体会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另外建议在结尾处加一个写话练习,让读写结合,实现阅读为写作服务的目标。
同时,让学生在自然流露情感、表达的过程中,对普罗米修斯产生无限敬佩之情,并且学习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火的精神。
由于我和陈雪莲老师在星期二去定西考计算机,没有顾得上给赵萍老师再进行第二次的磨课,在这里只能说声抱歉。
下面我就将昨天早上听了这节课自己的所思所感与各位老师进行交流:一、巧用人物、激情引入长文短教,是实现语文课堂高效的方法。
如何确保其效果,那就必须造好势、设计好突破的方法。
赵老师先大屏出示,四位古希腊神话中天神名字:普罗米修斯、宙斯、老赫利俄斯、海格立斯,先让学生读,然后说说你喜欢其中的哪一个人物?并说明理由。
让学生初步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众神的爱恨及理由,为后面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精神展现打下铺垫。
同时也潜移默化的训练了学生如何读好外国人名,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把人名读得既干脆又流畅。
再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迅速入情入景,达到了对文本预习的检测,又为后文的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对比、再现情景赵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打破了文本的固有顺序,扣出对比韵味强烈的片断,以想象为基础,以对比为手段,把一个个文本片断演绎成一个个活生生的画面,在学生脑海交相辉映,让学生不知不觉走入文字,身临其境般的体会着普罗米修斯的伟大精神。
将人类没火和有火后的生活进行对比。
具体实施中,老师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没火时和有火时的相反两个画面,并将自己的体会做批注。
一个画面是没有火时,人们过着生吃食物、寒冷恐惧的生活。
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让学生走进画面,真切如斯地去体会人们对火的渴求。
另一个画面是人间有火后,人们烧熟食物,驱寒取暖,驱赶猛兽的幸福生活。
这种幸福来自于普罗米修斯的冒险盗火,来自于普罗米修斯对人类的“爱”。
使学生明白了“大爱”的含义。
三、抓关键词、读中悟情我们知道,一篇文章中往往有几个句子是文章的关键句,从中能够深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一句话中,很多时候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往往又在个别重点词上。
在教学中,赵萍老师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子,句子中又抓住重点词语,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摒弃繁琐的分析,取得的教学效果较好。
尤其是为了人类他盗取火种受到惩罚的这一段。
赵老师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普罗米修斯的痛苦之情。
四、通过想象、体悟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赵萍老师多次设计了想象补白练习,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已有的知识储备,大胆发挥合理想象,还原空白,使空白处不再空白。
这样不但加深其理解,丰富其语言,而且拨动其情感,丰富其感受。
在教学课文第四自然段时,老师让学生想象人们得到火后欣喜若狂的样子,并将其写下来。
由于之前老师对人们的到火后生活会有什么不同,进行了提示性引导想象,所以学生们思维的火花被激起,此时设计这样一个写的环节,既培养了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又为学生创造了想象空间,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一吐为快”,同时我认为这是也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还有通过学生想象普罗米修斯遭受各种各样痛苦的画面以及普罗米修斯顽强忍受各种痛苦,不顾个人安危的画面,还有普罗米修斯心里所想的,进一步体会他的坚强、勇敢与献身精神。
但是,再好的课堂也是有缺憾的,在本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1. 尽管课堂小组学习有2人合作的,也有4人合作的,但小组合作展示的实效性不强,仍然是个人展示比较多。
2.课堂是生活的例子,生活是课堂的延伸。
读写结合永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旋律,赵老师这堂课在有了火和没有火的对比的环节中,让学生动手写花费的时间有点多,导致小练笔这个环节没有进行,我想本节课就能更好的实现阅读为写作服务的目标。
3. 除了这些,我觉得赵老师的这节课还有一些小小的瑕疵,如:老师在强调火焰的“焰”字笔顺时,“火”字旁应该是点、小撇、大撇、再点,而赵老师确给学生强调错了。
还有文中出现的是利“爪”(zhǎo)而不是利“爪”(zhuǎ)另外,我觉得对文中出现的多音字“解”,老师补充了一个“解”(xiè)字,并组了词是解元,我觉得在这里很有必要给学生讲清楚解元是啥意思。
总之,在活动中我们寻找差距,在活动中我们互相学习,活动使我们的教研一步步前进,老师们,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在活动中成长,将有效课堂努力向高效课堂推行,我的交流完毕谢谢大家。
篇三:普罗米修斯盗火评课稿《普罗米修斯盗火》评课稿《普罗米修斯盗火》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的,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承受了巨大痛苦,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不惜牺牲一切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李娟老师的这堂课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由于篇幅较长,李老师选取了人类有火、没火的生活和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巨大痛苦作为这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
当然,好课的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几点是共识:一堂好课离不开一位好老师;一堂好课体现在学生学得好;一堂好课还体现在乐此不疲的课堂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