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钻石理论
本书介绍了波特的“钻石”模型——一种理解国家或地区全球竞
争地位的全新方法,现在已经成为国际商业思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
分。
波特的“集群”观点或相互联系的企业、供应商、相关产业和特定
地区的组织机构组成的群体,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思考经济、评估地
区的竞争优势和制定公共政策的一种新方式。
波特的理论已经指导了新西兰和其他地方国家竟争力的重新评估。
他的观点和亲身参与研
究形成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如荷兰、葡萄牙、等国家以及中国
台湾、美国的麻萨诸塞州地区,上百种集群占略已经在全球遍地了。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根据企业凭以竞争的生产率,第一次给
出了理论解释。
诸如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之类的传统比较优势,波
特解释了它们作为财富的源泉是如何被替代的,以及对于竞争力
泛泛的宏观经济解释是不充分的。
国家竞争优势论有四个点,组
成一个四边形,通常被称为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理论”,具
体如下:1)要素条件:土地(包括自然资源),资本,劳力,劳
力教育水平,国家基础设施质量等。
这些要素条件,有些是自然
因素,另一些则是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2)需求条件:国内市场是否足够大。
多数公司首先的目标是着重于满足国内市场
的需要。
如果国内市场很小,公司很难开发出新产品。
3)相关及支撑产业。
波特聚类自然形成,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
际竞争力。
4)公司战略,结构及对抗表现:国内的竞争环境造
就了公司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钻石理论描述了企业如何以动态的
形式利用钻石理论要素,如何提高企业的创新意识与全球化竞争意识
来取得国家持续的竞争优势. 文章通过举例二战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瑞士,瑞典,意大利等国家如何提高国家竞争优势来论证
钻石理论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从文章举例论证可明确知悉:不同国家在面临不
同的竞争环境下,钻石理论是如何解释上述国家取得竞争优
势即1)国家在获取竞争优势发展过程中应起什么样的作用, 2) 企业是如何利
用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与相对劣势来创造生产要素, 2) 如何满足国内与国际不同
客户(精致或挑剔的客户需求或温和的客户需
求), 3) 相关与支持产业是如何的纵向与水平集群及集群现象对国
家竞争优势的获取有何作用, 4)企业采取什么竞争战略. 总之, 国家要取得竞
争优势应充分利用优越的生产要素, 更重要是创造新生
产要素,如提高人力资源水平,重视教育与培训. 培养精致与挑剔的
国内与国际需求,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协助相关和支持产业提升竞
争优势,发展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的纵向集群和扩大水平集群,以提高扩散效应. 企业依据本国生产要素与需求条件与产业集群情况采
取不同的竞争战略与策略. 国家在不同的竞争能力优势发展过程中
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如在生产要素导向阶梯,国家采取深度介入,在竞争导向阶段,国家因由直接介入转变了间接介入. 国家的主要职能是为企业营造一个竞争的
环境, 促使企业不断创新, 改善, 和改进.以获得持续的国家竞争优势.然而过度的介入或产业政策的失误如补
贴,产业保护政策可能导致国家竞争优势的丢失.
波特将国家的发展阶段分为四个。
很显然,我们国家的几乎所有地方都仍然处
于第一个阶段:生产要素导向阶段。
我们以前在阐述中
国市场的前景时,总是不免讲起两个理由:丰富的廉洁劳动力和广阔
的潜在市场。
按照波特的理论,我不觉黯然神伤起来,劳动力的丰富
福祸其实难以区分,潜在市场若无法引领世界潮流,则难免托国家竞
争力的后腿。
这着实是一个令我寝食难安的结论,我所接触到的企业,
无不在千方百计地寻找那些容易满足容易宰割的客户,根本没有卧薪
尝胆的精神去超越自我。
而中国人好静、保守、易满足的国民性难免
会助长企业得过且过的心态,这种心态在国外的虎狼之师面前,将令
我们的国家竞争力不堪一击。
商业竞争场合,一般是不讲宽容仁义,
也不讲兼爱非攻,奉为圭臬的大概只有丛林法则。
波特虽然总是苦口婆心的告诫政府和企业要努力促成竞争,抵制联合,寻找富有挑战性的客户,确定对自身发展有阻碍作用的但具有
前瞻性的法规,等等等等。
但企业面临的博弈得益矩阵并不是一个囚
徒困境型的,而是存在占优策略,此外,在现在的产权状况下,怎么
能够保证企业的领导者思考几十年后本企业或本产业的竞争力?因
为这些问题一旦考虑到长期,就容易被上纲上线,失去讨论的可能性
基础:谁都知道如果要永葆竞争优势,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跟自己较
劲,永世不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