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
拿破崙
拿破崙生平
1769年 拿破崙.波那巴出生於法國科西嘉島 1779~1784(10~15歲)於布里安軍事學校和 巴黎軍官學校學習 1786年 (17歲) 軍校畢業,被委任為正式軍官 1789年(20歲) 法國大革命展開 1793年(24歲) 在土倫(法國南方重要港口)戰役 擊敗英軍,破格晉升為少將 1795年(26歲) 在巴黎成功鎮壓王黨份子的叛亂, 他的才幹日益引起人們的注意 1796年(27歲) 與貴族遺孀約瑟芬結婚
拿破崙生平
1796年(27歲) 新婚後2天,即帶兵進攻義大利。 義大利戰役是拿破崙生平第一次指揮的大 型會戰,擊敗義軍後又轉往維也納對付奧 軍,逼奧匈帝國皇帝投降 1798年(29歲) 率兵出征埃及,以期切斷英國與 殖民地印度的交通,欲藉此削弱英國勢力 還仿效亞歷山大大帝,召集學者、藝術家 隨行,為法國在埃及方面的研究奠定重要 基礎
法國大革命的經過
1794. 7 ,反對羅伯斯比爾者發動政變,將 他和親信送上斷頭臺處死,恐怖統治結束 羅伯斯比爾死後,溫和派掌權,於1795 年 成立「督政府」,由 5 位督政組成的執政團 領導。但其大多貪污無能,只關心自身權力 漠視國民生計,對外政策亦搖擺不定。 在面對外來威脅和國內不滿的困境下,法國 人寄望於有能力的強人領導,拿破崙遂趁機 崛起,成為法國人的民族英雄。
拿破崙生平
1812年(43歲) 為報復俄國不遵守大陸政策,與 英國往來,率60萬大軍遠征俄國;俄沙皇 亞歷山大只有25萬大軍,故採焦土政策, 下令放火焚燒首都莫斯科,使法軍無法得 到軍需補給,又遭逢嚴寒冬季風雪,拿破 崙只好下令撤退,俄軍沿途追擊,最後狼 狽返回巴黎時,軍隊僅剩十分之一不到, 首嚐慘敗滋味
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線
時間:1789 年。 原因:路易十六召開已取消175年的 「三級會議」,企圖增稅。 經過: 1. 第三階級不滿以階級為單位的投票方式, 發表「網球場宣言」,將三級會議改組為 「國民會議」 2. 路易十六起先勉強同意,後又調兵入巴黎, 意圖鎮壓 結果:巴黎市民暴動,於7月14日攻陷 巴士底監獄。
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群起攻佔巴士底監獄
幾個月後,由民眾佔據的巴士底監獄被毀
法國大革命的經過
國民會議通過「人權與公民權宣言」 (簡稱「人權宣言」) 提出「自由、平等、博愛」口號 通過一系列法案:1. 廢除封建制度。 2. 改良社會風氣。 3. 沒收教會財產。 4. 訂定公平稅法。 5. 制定憲法。
從俄羅斯撤退的拿破崙軍隊
拿破崙生平
1813年(44歲) 拿破崙在萊比錫的「諸國戰役」 中,被英、俄、奧、普的聯軍擊敗,歐 洲各國相繼起兵反叛。 1814年(45歲) 拿破崙被迫簽訂和約,宣布退位 隨即被放逐到地中海義大利西面的厄爾 巴島,以「皇帝」名義統治這個小島, 其實於是軟禁。舊王朝路易十八復位。 1815年(46歲) 拿破崙率領部下潛逃回法國, 在部分群眾擁立下復位,路易十八棄宮 逃逸。
1789年6月20日的網球場宣言是推動國民會議的原動力
巴士底監獄
位於巴黎市區東方一座國家級監獄。 該監獄囚禁的犯人,大多是政治犯,由國 王或政府部長下令拘提,不經審判,而加 以無限期的監禁,乃為專制統治的象徵。 此監獄的失陷代表法王已經喪失巴黎的 控制權,也象徵專制王權的沒落。 7 月14 日的「巴士底監獄日」後來就被 訂為法國的國慶日。
跨越 阿爾卑斯山 聖伯納隘道 拿破崙生平1799年(30歲)從埃及秘密返回法國,於巴黎發動 政變, 奪取「督政府」政權,成立「執政 府」。名義上由三位執政共同掌權,但實 際掌權者為「第一執政」的拿破崙。 1802年(33歲) 由法國議會做出「全民決定」, 成為「終身執政」 。
1804年(35歲)稱帝,成為「法蘭西帝國皇帝」 此後,為稱霸歐洲,到處發動征戰,並 將征服的土地分封給自己的家人
拿破崙生平
1806年(37歲) 因殖民地擴張行動處處受制於英國 改以經濟戰對付英國,實行「大陸封鎖」 政策,以抵制英貨 1809年(40歲) 因龐大帝國後繼無人,與生育無望 的約瑟芬離婚 1810年(41歲) 與奧匈帝國公主路易斯結婚,實為 一場政治婚姻 1811年(42歲) 喜獲麟兒,命名為拿破崙,並封為 羅馬王
法國大革命 與 拿破崙時代
狄更斯《雙城記》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這是一個光明的時代, 也是一個黑暗的時代; 這是充滿希望的春天, 也是令人絕望的冬天。
法國大革命的背景
波旁王朝統治下的法國-專制、保守、特權橫行
社會-分為三個階級: 1. 第一階級-教士 人數較少(約占總人口3%), 享有各種特權(包括免稅), 2. 第二階級-貴族 並擁有龐大財產 3. 第三階級-平民:飽受壓榨剝削 政治-腐敗: 1. 路易十六生活奢侈, 2. 常以「王家密令」任意逮捕人民 3. 地方政府各自為政 財政-國庫空虛: 1. 政府稅收日減 2. 連年征戰(尤其是支持美國獨立戰爭)
即將上斷頭台 的瑪麗皇后
法國大革命的經過
1793. 7 ,革命激進派領袖羅伯斯比爾掌權, 實行恐怖統治,以高壓手段對付反革命者: 反對者一律逮捕,甚至送上斷頭臺處死。 從1793. 9~1794. 5,遭逮捕者就有30多萬人 光1794. 6,就有1000多人被送上斷頭臺 恐怖統治產生了嚇阻效果,國內的叛亂開始 平定,國外的反法聯軍亦被擊退。 隨著國內外情勢的轉變,激進派內部亦開始 分裂。
婦女們也大舉進攻凡爾賽宮,迫使路易十六 承認人權宣言,並要求確保巴黎的糧食供應
參加示威運動者凱旋歸來
法國大革命的經過
革命爆發後,路易十六和皇后試圖逃離法 國,並請求奧匈帝國和普魯士派軍協助鎮 壓,均告失敗。 1793. 1,路易十六和皇后被控叛國罪名成 立,先後被送上斷頭臺處死。 路易十六死後,歐洲各國君主大為震驚, 深恐革命風潮波及自己的國家,於是組成 「反法聯盟」,抵抗法國大革命,法國身 陷內憂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