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革命和改革

革命和改革

革命和改革:
对方辩友好!今天距离辛亥革命已经有百年之久,在这一百年里,中国的变化翻天覆地,有社会的,有经济的,更有思想的,“革命”和“改革”两个词贯穿了中国近代史,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而我方坚持认为:改革才是改变近代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更好路径选择。

历史课本上记载过的革命不胜枚举,英国“光荣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以及中国的“辛亥革命”和俄国的“十月革命”。

历史书上对法国的“大革命”的评价是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对俄国的“十月革命”的评价是无产阶级的伟大胜利,对中国的“辛亥革命”虽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也指出这是一次不彻底的狭隘的革命,而把英国的“光荣革命”描述成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妥协的产物,对美国的“独立战争”更是轻描淡写为资产阶级内斗。

我们历史书上评价不高的英国和美国革命缔造了两个强国并延续至今,尤其是光荣革命,并未推翻某些人认为的腐朽落后的阶级,却达到了变革社会制度的目的。

与此相比,而评价高的法国革命只是昙花一现,即使是伟大的“十月革命”最终也是惨淡收场。

由此我有个问题:为什么革命,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唯物历史观说革命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这样的道理我不想去深入,我们所理解的革命就是用最激烈的方式打破既有的体制从而实现自阶层的利益,辛亥革命如此,法国的革命如此,俄国的革命如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之所以叫“光荣革命”,美国之所以叫“独立战争”,那都是有缘由的,因为,他们的革命都或多或少地照顾了不同阶层的需求。

其他的革命都是最大实现了自阶层的利益而忽视了其他阶层的利益。

我党喜欢革命,光其领导的就有三个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文化大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打败了国民党,社会主义革命打倒了资本家,文化大革命又抽走了知识分子的脊梁。

因此,我们总是认为革命是个好东西,尤其是能够领导革命更好,这样才能确保无产阶级的利益最大化。

其实,我们都是被误导了。

革命绝对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双刃剑,因为其对社会生产力破坏力极大,多少家庭因为革命而流离失所,多少鲜活的生命因为革命而流失!除非革命的对象确实罪无可恕。

即便历史上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如此伟大,但最后还是落得个所谓革命果实被窃取,上演了一出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闹剧。

对于这种以“人民的名义”进行革命的方式,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也进行了分析:“专制君主本来可以成为危险较小的改革家……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

”托克维尔认为,专制君主有可能产生民主国家,类似辛亥革命这种方式反而难以实现民主转型。

事实上,民主主义者杰斐逊晚年也指出:“假若十八世纪的君主们能够致力于渐进性地改革环境,为了进步性的提高而做有益的进步性的调节,那他们的臣民就不会被迫通过流血和暴力去寻找轻率和破坏性的革新。

”君主主导改革和民主转型,在很多有着中央集权传统的国家成功了,当然,也有不少国家的领导人试图实施这种改革却失败了。

对方辩友也许又会宣称,只有革命才能推翻过去腐朽落后的阶级。

那我想请问对方辩友,请问你们对腐朽落后的定义是什么?在辛亥革命的条件下,整个中国的大一统政权,或者说唯一的合法政权只有清朝政府一个。

所谓的辛亥革命在很多人眼里看来只是一场暴民的政变。

换句话来讲,在很多人眼里,清朝政府并不是有些人口口声声说的腐朽落后的阶级,他们代表的更是一种稳定的政权。

而纵观中国历史,只有稳定的政权才会带来稳定的生活。

再换句话讲,所谓的民主政体在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眼睛里只是虚无飘渺的神话,无法理解,更无法实施。

当时的革命者,包括现在的革命者都有这样的通病,他们信誓旦旦的宣称只有革命才能给你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只有革命才能让人民真正管理自己的国家,可是他们从来就没有考虑过人民的情况,革命作为一种暴力的、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变革的结果与中国人的传
统习惯有巨大的背离,不能为国人所接受,之所以最后上演了一出袁世凯复辟的闹剧不仅仅是因为袁世凯个人的野心,更是因为当时所谓的民主制度并不适合本身中国的实际情况。

但相对而言,改革作为一种更加温和的变革方式,可以让民主思维、民主制度缓慢的深入人心。

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是否知道清末变法时清朝政府已经准备了一套预备宪法和一段立宪准备期。

有些人堂而皇之的把这些称之为清朝政府为欺瞒人民、镇压革命而抛出的假把式,可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我开来,每个国家适应一种新的制度都会需要一定时间,
所以革命的目的是什么?中山先生说是振兴中华。

不错,但我认为革命的目的更是发展国家,改善民生。

因此,革命成功以后再进行新的革命就违背了革命的目的,社会主义革命如此,文化大革命更是如此,用一个新的革命再去取代旧有的革命纯属多余,前面我们提过,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作用是巨大的,革命后的第一要务是建设。

说到这里,我越来越推崇英国的“光荣革命”,因为不流血,因为有妥协,因为英国人知道,革命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革命不能伤了国家的元气,更不能伤了人民的元气。

美国“独立战争”之后也是这样,虽然又进行了“南北战争”,但是绝大多数国民已经意识到,一个良好的、稳定的、对每个人都有保护的体制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我认为革命之后就是建设,而要建设就必须有一个稳定的体制,诸如英国的君主立宪保持了几百年,美国的民主共和延续了几百年,其他的凡是稳定的体制就逐步繁荣,凡是动荡的体制就持续衰落,这从日本、德国的成功和泰国、菲律宾的失败便可一见端倪。

籍此,我们还可以预见,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还将继续强大,因为这些国家已经进入了良性稳定阶段。

而至于我们的国家我就不好说了,虽然稳定,但这是压倒一切的稳定,是一种仍处于控制性的稳定,而非自发性的稳定。

由此,当一种体制难以为继发生不稳定时,“改革”作为一种温和变个方法便是最好的选择,中国这三十年的经验也说明了这一点。

唯物辨证观点也认为:改革是量变,革命是质变。

量变发展到一定的时候也是可以质变的。

我们的国家的改革还有很多未能完成,希望继续下去,千万不要革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