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期末模拟考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一个水利工程造就了“天府之国”,它是()A. 郑国渠B. 都江堰C. 漕渠D. 白渠2.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
右下侧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A. 男耕女织B. 铁犁牛耕C. 集体劳作D. 刀耕火种3.唐朝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A. 对外交流繁荣B. 农业生产发达C. 泉州口岸开放D. 西域都护设置4.成书于明代的《拍案惊奇》总结的社会通则是:“那富的人,怕的是见官。
”材料在本质上反映了()A. 农本思想根深蒂固B. 抑商传统不再实施C.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D. 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5.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
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
”文中的“英雄”是指( )。
A. 迪亚士B. 达·伽马C. 哥伦布D. 麦哲伦6.这是一座用人名来命名的城市,它叫爱迪生市。
19世纪70年代末,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正是在这里开创了一个时代。
以下各项不符合事实的是()A. 电力逐渐取代蒸汽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能源B. 爱迪生最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C. 由电力使用引发的一系列技术革命,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D. 给美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7.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
最先实践“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
A. 禁烟运动B. 洋务运动C. 戊戌变法运动D. 辛亥革命8.江南制造总局在其办公厅和各厂办公所门口都悬挂着两块虎头牌和拷打工人的刑具“水火棍”。
工人常遭鞭打和“枷号示众”,受惩罚重者还要进牢房。
这表明洋务运动中的军事企业()A. 在管理上具有封建性B. 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C.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D. 其工人由士兵充任9.“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
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B. 优先发展轻工业C. 轻重工业同时进行D. 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10.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A. 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B. 爆发民族独立战争C. 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D. 遭受西方殖民侵略11.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
陈列的展品可能是()A. 铁路设备、内燃机B. 电灯泡、蒸汽织布机C. 铁路设备、蒸汽织布机D. 电话机、水力纺纱机12.如下图,漫画形象地展现了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民族工业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②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时产生③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④只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民族工业才能复兴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13.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1974年、1980年贴的两副对联。
1974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为“我也过年”。
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为“欢度春节”。
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B. 人民公社的推行C.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14.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1984年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是指()A.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B. 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C. 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D. 设置海南经济特区15.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C.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D.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16.某现代古物收藏家收集到下列文物,其中可能是赝品的是()①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一尊②宋代花鸟缂丝图一副③唐代青花器一件④元代珐琅彩瓷器一件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17.“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对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完全入迷了。
”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中国自然资源的发现B. 中国对外交流的加强C. 工业革命的需求D. 世界市场的形成18.设想你是一位19世纪70年代的投资企业家,从投资少、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于哪一领域( )。
A. 重工业B. 军事工业C. 农业D. 轻工业19.中国的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因为()A. 交通便利、资源丰富B. 沿海农民比内地农民富裕,市场较广阔C. 西方列强入侵早,自然经济解体快D. 官办企业较多,利于资金流人20.据统计,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加了80%。
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 国民政府实行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B.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发展C. 西方列强因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1.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 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 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C.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D. 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22.“美洲的贵金属来到西班牙就像雨点倾注于屋顶,结果全流走了。
”该观点是指西班牙掠夺的大量财富()A. 主要流入王室贵族手中B. 主要流向了罗马教廷C. 主要流入商品生产发达的国家D. 主要流入东方国家23.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
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 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C. 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D.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24.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
A. 人民公社好B. 把大跃进的战鼓敲得更响C. 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D. 农民领取承包合同书25.2008年l0月7日《人民日报》发布改革开放30年系列调研报告之一《对全国18个典型地区的调研综合报告》,报告显示这18个地区不仅取得了骄人的发展成就,而且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这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 )。
①首次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④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 ②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26.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共14分)材料一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
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在旧城的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商业城市。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材料二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司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
──北宋·王巩《闻见近录》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
材料四 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博览会。
20世纪初,英国的曼彻斯特到处都是新的冶炼厂和新建立的工业部门。
恩格斯说:“不列颠的贸易达到了神话般的规模,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巩固。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城市(集镇)形成的原因有哪些?(6分)(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有什么新特点?(4分)(3)据材料四指出促进英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两大重要历史事件(4分)27.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90年代开始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
”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
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抵押、倒卖一空。
请回答:(共16分)(1)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时代,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思潮?热潮兴起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分)(2)结合所学,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他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
(8分)(3)你认为他的理想能否实现?(2分)请说明理由。
(2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事情总是发展的。
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
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材料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实践过程中我们应当防止出现下面漫画中“新农村规划者”的所做所为。
材料三1978年中国迎来了伟大的转折。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也发生了一场意义深刻的变化。
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
……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材料四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
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消化、吸收、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作贡献。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请回答:(共20分)(1)材料一中,毛泽东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