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说明: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

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

这反映了A.铁犁牛耕的产生B.政治制度的变革C.自然经济的发展D.土地制度的变化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3.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

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①注重农时②精耕细作③自给自足④男耕女织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土地私有制的存在B.地主阶级掌握政权 C .广大农民生活困苦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5.宋代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据宋《燕翼诒谋录》记载:“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宋代“瓦子”生意兴隆的政策性因素是A.商品经济的繁荣B.市民阶层的扩大 C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城市经济的发展6.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

据此最可能的推断是朝代秦汉唐宋元明清次数375 493 874 513 5105 5344频率0.85 次/年 1.7 次/ 年 2.7 次/ 年 5.31 次/ 年 18.5 次 / 年19.9 次/ 年A.政府效率救灾低下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D.农业生产日渐衰退7.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 曾祖父) 无泽为汉市长。

”由此可见,司马迁曾祖父从事的应是A.行政机构管理B.军政事务管理C.商业贸易管理 D .文化典籍管理8. 17 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 万织布工人和60 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

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

材料印证了A.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C.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9.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

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 6 倍。

据此作者认为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B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C.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D .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10.清乾隆中期以后,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

这主要是由于当时A.中国试图融入世界市场B.西方积极向中国开辟商路C.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D.“海禁”政策未能严格执行11.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A.包含着否定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B.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C.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D.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的强烈诉求12.清朝徽商开办的“胡开文墨庄”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方式,店面朝街,内部布局为三合院混合楼房、平房,为制墨作坊。

到第四代传人胡贞观时,胡开文老店已经拥有管事、副管事、雕工、模工、墨工等各类雇工百余人,年产墨数万斤。

这说明当时A.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开始出现B.徽商经营方式深受西方影响C.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增多 D .徽州坊市制度残余依然存在13.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出现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B.民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14.鸦片战争以前,明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政策,其根本原因是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西方列强觊觎中国 C .君主专制进一步巩固D.自满自大的帝国意识15.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商品是A.咖啡和可可B.洋纱和洋布C.产于印度的茶叶D.产于泰国的香米16.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

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A.19 世纪 70 年代B.19世纪80年代 C .20 世纪 20 年代 D .19 世纪 90 年代17. 1878 年,李鸿章主持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机器设备均从美国引进,聘请美国技术人员担任总工程师,“期渐收回利源” ,并规定“十年以内不准另行设局”这一举措A.解决了军事工业资金困难B.剌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推动了近代经济的工业化D.促使了政府放宽实业限制18.鸦片战争前,中国丝的出口,每年一般只有几千包,而1847 年达 22000 余包, 1852 年 44000 余包,1856 年 79000 余包。

茶的出口,鸦片战争前,每年大约五千多万镑,鸦片战争后历年增长,1856 年已达一亿三千余万镑。

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中国A.融入世界市场步伐加快 B .工业化取得重大成就 C .保持外贸出超地位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19.光绪二十年,江苏南通的张謇考中状元,但他毅然弃官从商,创办大生纱厂,后来又创办了轮船、面粉、冶铁、银行等企业,成为一代工商巨擘。

张謇的成功是对下列哪一观念的否定A.实业救国B.学而优则仕 C .国无商不富 D .工商利国20. 1872 年,近代实业家陈启沅在广东简村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 都 )非笑之。

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

此材料可以印证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A.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B.手工业生产方式日趋流行C.近代工业企业体系的完备D.遭到旧习俗、旧观念的抵制21.下表为1912 — 1920 年中国主要民营工业发展速度表。

该表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民营产业19121920 年年平均增长率 (%)行业项目年棉纱棉纱产量指数100. 0 422.4 17. 4面粉面粉产量指数100. 0 516.9 22. 8卷烟资本额137. 8 1680. 4 36 . 7A.发展速度已超过外来资本 B .深受国内民族主义运动影响C.受“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D.得到独立、均衡的发展22.胡适曾在抗战胜利后指出:“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业矿业,□□□□蚕食鲸吞,全国其余经济或则被其窒息而死。

”文中“□□□□”部分应为A.民族资本B.外资企业C.官僚资本D.个体经济23.下面是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申报》关于女工的一些描述:在雇佣女工的场所,“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

”“夫织布、纺纱、轧花等事,虽似乎近乎妇人女子之事,其实仍是工作,机器或稍笨重,一有脱落等情,妇女即束手无策,仍须借力于男工。

”材料的观点A.同情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B.主张女性接受现代教育C.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D.反对女性远离现代工业24. 20 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天演论》,却不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

这种情况最能说明A.新式学堂教育发展迅速B.上海成为女性解放的中心C.维新思潮成为时代主流D.民族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25.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人民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企业时采取了“不打烂旧机构”和“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的做法,这一做法A.推动了三大改造的完成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实现了对原有企业的和平赎买D.推动了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始26.有学者通过坐标的方式,以生产力发展为横轴,经济体制演变为纵轴,将古代自然经济、原始工业化经济、计划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四种经济类型定位。

下面坐标属于计划经济的位置是27.“一五”计划规定,五年中的国家投资总额为766. 4 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55. 8%,各部门所占比例按计划规定( 如下表所示 ) 由此可见,我国当时行业工业农林水利邮电运输文教卫生城市公用事业贸易其他投资比例58.2% 7.6% 19.2% 7.2% 3.7% 3.1% 1.0%备注工业投资的 88.8%用于重工业建设A.充分利用了旧中国原有工业基础B.着力改变原有的不合理经济结构C.初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D.经济建设与三大改造同步进行28.某年的《人民日报》曾报道:“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

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

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某年最有可能是A. 1953 年 B . 1956 年C.1958年D.1960年29.从图一、图二到图三,反映了建国以来A.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提高B.生产资料所有制经历了多次变革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地提高D.农村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调整30.《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汇反映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下表为不同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年代及版次收录的部分新词汇1978 年第 1 版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1996 年第 3 版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2012 年第 6 版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A.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 .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主体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 D .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31.美国学者海斯认为,英国既是第一个推毁专制政体的国家,但也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