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萃取与升华的基本操作1.萃取的定义:萃取就是将溶解或悬浮于某一相中的物质转入另一相中。
2.应用萃取可以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所需要的物质(叫做提取),也可以用来除去物质中的杂质(叫做洗涤)。
3.作为萃取用的溶剂须符合下列要求:(1)与被提取液的互溶度要小。
(2)对杂质很少溶解(3)有适宜的比重和沸点。
(4)性质稳定和毒性小。
常用的溶剂有乙醚、石油醚、二氯甲烷、氯仿和苯等。
其中,乙醚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醚在上层,水在下层)1.液-固萃取采用的装置是索氏提取器,液-液萃取采用的装置是分液漏斗。
2.分层后,如何将两层液体倒出来?答:等液体分成清晰的上下两层后,先取下上端玻璃塞,让下层的液体放入锥形瓶中,到快分离完毕时,关闭活塞,轻轻晃动分液漏斗,使粘在壁上的液体流下,再开启活塞使四氯化碳流出,待分离结束后,立刻关闭活塞。
剩下的溶液则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在另一只锥形瓶。
1.分液漏斗如何检漏?答:将分液漏斗下端的玻璃活塞关闭,往分液漏斗中倒入一定量的水。
过一段时间,水柱高度下降,则说明分液漏斗是漏的。
1.液-液萃取中分液漏斗的放气问题答:①为什么?由于大多数萃取剂沸点较低,在萃取振荡的操作中能产生一定的蒸气压,再加漏斗内原有溶液的蒸气压和空气的压力,其总压力大大超过大气压,足以顶开漏斗塞子而发生喷液现象,所以在振荡几次后一定要放气。
②怎么做?在分液漏斗中加9ml四氯化碳,塞紧顶塞,用右手手掌握住漏斗颈部,左手握住漏斗下端的玻璃活塞,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活塞柄的旋转,其余两指垫在活塞下边,关闭活塞,两手同时振摇分液漏斗,每振摇几下应将漏斗下端朝上倾斜,打开活塞放出四氯化碳蒸气。
③如何提高放气效率?重复多次实验三熔点的测定1.熔点的定义:熔点是固体化合物固液两相在大气压力下达成平衡时的温度。
2.初熔至全熔(称为熔程)温度差不超过0.5~1℃。
含杂质的化合物其熔点较纯粹者低,且熔程也较长。
3.方法:毛细管法。
4.毛细管的填样:将熔点管的开口垂直插入粉末中,使粉末进入熔点管,然后在熔点管倒过来,开口向上,从一根垂直的长约40cm的玻璃管中自由落到表面皿上,重复以上操作几次,直到熔点管内样品的高度约2~3mm为止。
装入的样品要求细而实,使传热迅速而均匀。
误差分析:Ⅰ加热速度、样品高度和样品的致密程度都会影响物品的熔点。
Ⅱ如果样品高度过高(如1.5cm)的话,但仍敦得很实。
结果测出来的熔点也是错的。
高度偏高会使熔点变高。
Ⅲ粘在熔点管外的样品粉末要擦去,以免污染浴液,同一种样品应同时填装三支熔点管。
同一个毛细管第二次时仍使用第一次时的毛细管,是错的。
1.Thiele管熔点测定装置:①将装有样品的毛细管用橡皮圈固定在温度计上,橡皮圈不能触及浴液,样品部位与温度计水银球部位相平,最终是温度计的水银球正好插入浴液的中部。
②Thiele管中浴液的受热部位,在b形管的夹角处(详见实验书P12,图4-2)1.苯甲酸的正常熔点:122.4℃2.有两种样品,测定其熔点数据相同,如何证明它们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物质?答:取少量两种样品混合,再次测定其熔点(和熔程),如果熔点与原来的熔点相同,则它们是相同的物质;否则,则是不同的物质。
实验四沸点的测定1.沸点的定义:液体表面的蒸气压=外界蒸气压时的温度,叫沸点。
2.沸点测定的方法:微量法测定液体沸点。
①外管中滴加3~5滴乙醇,将内管开口一端插入外管乙醇中,然后固定在温度计上,使外管内乙醇液面与温度剂水银球上限平齐。
②加热时,由于内管起着汽化中心的作用,在毛细管末端有小气泡缓缓逸出,当溶液温度高于乙醇沸点时,沸点管内出现一连串气泡并快速逸出,此时停止加热,溶液温度下降。
而液体开始进入毛细管内时,马上读出此时的温度,此温度即为样品乙醇的沸点。
Ⅰ某一物品沸点恒定不一定是纯净物。
恒沸物:大气压、温度一定时,两物质混合后沸点可不变。
Ⅱ当有气泡冒出时的温度不是沸点,要等到液体倒流时的温度才是此物质的沸点。
Ⅲ如果毛细管封口漏气,沸点(乙醇的正确沸点是78℃)会偏高。
实验五水蒸气蒸馏与减压蒸馏1.水蒸气蒸馏的装置与普通蒸馏的装置区别:水蒸气蒸馏的发生器比普通蒸馏多了一个水蒸气发生器。
2.水蒸气蒸馏原理: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液面上的总蒸气压为各组分蒸气压之和,即=+式中为混合液体总蒸气压,为水蒸气压,为与水不相混溶物质S的蒸气压。
蒸气压升高,物质的沸点也升高。
1.水蒸气蒸馏方法的适用范围:此法特别适用于分离那些在沸点附近易发生氧化、分解和聚合等反应的物质,也可以从组成复杂的中草药中分离出具有挥发性的有效成分。
2.进行水蒸气蒸馏时,对要分离的有机化合物有以下要求:(1)不溶或微溶于水,这是满足水蒸气蒸馏的先决条件。
(2)长时间与水共沸而不与水反应。
(3)近100℃时有一定的蒸气压,一般不小于10mmHg(1.33kPa)1.丹皮酚可用三氯化铁试剂检出(含酚羟基)(图见P18)2.水蒸气蒸馏的操作步骤:(P19 图6-1)(1)先加热(电炉)水蒸气发生器,当T形管中有水滴下时,关闭弹簧夹(2)加热酒精灯(3)开冷凝水(4)加三氯化铁(5)依次关冷凝水、酒精灯,打开T形管下的弹簧夹,关闭电炉1.水蒸气蒸馏装置中的安全管作用:当安全管中水位上升,表示装置管道被堵塞了。
1.减压蒸馏的对象:一般高沸点有机化合物可在比正常压低100~120℃的情况下蒸馏出来的。
2.减压蒸馏时要用水浴加热,而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3.克氏蒸馏瓶中未加沸石,因为有毛细管。
毛细管作用:①调节真空度②代替沸石克氏蒸馏瓶作用:使蒸馏烧瓶与冷凝装置相隔较远,防止倒吸。
1.减压蒸馏的装置(玻璃仪器)比普通的玻璃厚,因为在减压蒸馏过程中有负压。
如果玻璃仪器有裂缝,则不能用。
2.减压蒸馏的仪器使用顺序:①在克氏蒸馏瓶中加入100ml工业酒精,开泵抽气(开了之后就不要关)②逐渐旋紧毛细管上端的螺旋夹,使液体中有连续平稳的微小气泡冒出③开启冷凝水④用水浴加热克氏蒸馏瓶,水浴的水面应超过蒸馏瓶内的液面,并注意瓶底不能碰到水浴锅底⑤当瓶内液体开始沸腾时,控制水浴温度,使每秒馏出1~2滴馏出液,收集馏分⑥结束后,停止加热,关冷凝水⑦松开毛细管上端的螺旋夹,并拔掉泵上的橡皮管实验六折射率的测定1.折射率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它主要取决于物质与空气间的密度差。
2.折射率,临界角β ,在一定条件下,β 是一个常数,它与折射率的关系为:=1/sinβ0(定义式)。
3.折射率与临界角(内因)、光线、温度、浓度(外因)有关。
温度升高,折射率减小。
但折射率不可能小于1。
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样品架没洗,则蒸馏水的折射率会偏大。
5.几个数据:薄荷油的折射率为1.46;丁香油的折射率为1.53;蒸馏水的折射率为1.336.阿贝折射仪中正确的观察位置见P25 图7-4(只有当明暗分界线在三条线的交界处时才是正确的。
)实验七色谱分析(一)——柱层析法1.色谱法是一种基于被分离物质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不同,使它们在某种基质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2.色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分离混合物(2)精制提纯化合物(3)鉴定化合物(4)观察一些化学反应是否完成1.柱色谱常用的有吸附色谱(薄层层析法)和分配色谱(纸层析法)实验八色谱分析法(二)——薄层层析法&实验九色谱分析法(三)——纸层析法1.一个化合物在薄层板上上升的高度与展开剂上升高度的比值称为该化合物的比移值,常用Rf来表示:样品中某组分移动离开原点的距离(a)=展开剂前沿距原点中心的距离(b)1.影响值的因素较多,如展开剂、吸附剂、薄层板的厚度、温度等。
同一种物质在条件完全相同时,相同。
值的范围一般在0.05~0.851.薄固定相:硅胶涂成的薄层层流动相:展开剂过程:定起点点样放入层析缸中拿出,定终线计算点样:采用毛细管点样法,太多---拖尾,太少---找不到点放入层析缸中:对角线,展开剂不超过起点,不碰到点样点4. 纸层析属于分配色谱中的一种,滤纸---惰性载体,注意不要污染滤纸固定相:吸附在滤纸上的水5. 纸流动相:展开剂过程:定起点点样放入层析缸中拿出,定终线显色剂,加热计算点样:采用毛细管点样法,太多---拖尾,太少---找不到点放入层析缸中:对角线,展开剂不超过起点,不碰到点样点显色剂要适量实验十旋光度的测定1.旋光度:有些化合物因是手性分子,会表现出一定的光学特性,当一束平面偏振光投射过它们时,能使偏振平面旋转一定的角度α,这个角度就称为旋光度。
使振动平面向右旋转的的为右旋物质(以“+”表示);使振动平面向左旋转的的为左旋物质(以“—”表示)。
2.旋光度不仅取决于物质的分子结构,而且还与被测溶液的浓度、样品管的长度、温度、所用光源的波长和溶剂有关,因此常用比旋光度[α]来表示各物质的旋光性,两者关系为:[α]=式中:[α]——表示旋光性物质在温度为t,光源波长为λ时的比旋光度α——标尺盘转动角度的读数(即旋光度)——样品管的长度(以dm为单位)——浓度(1mL溶液中所含样品的单位:)若是算100mL溶液中所含样品的单位:[α]= ×100(的单位:)1.旋光仪的光源为钠光源。
2.对于未知旋光方向的物质,确定其旋光方向必须进行两次测定。
即当第一次测完后,第二次将液体长度减小(换一支长度为原来一半的样品管)或者浓度减半,若测得的旋光度比第一次小,则为右旋;若测得的旋光度比第一次大,则为左旋。
3.样品管赶气泡使突起的地方往上实验十六乙酰水杨酸的制备1.反应原理:水杨酸与乙酐作用,水杨酸羟基上的氢原子被乙酰基取代,生成乙酰水杨酸。
为破坏水杨酸分子内氢键,加速反应的进行,常加少量的浓硫酸或磷酸作为催化剂。
2. 反应中又三次抽虑:使用的仪器为布氏漏斗和抽滤瓶第一次:固体;第二次:液体;第三次:固体注意事项:布氏漏斗:两层滤纸,抽滤时先用水湿润一下,滤纸应能盖住所有的孔,切口对着抽滤瓶支管固体转移、液体引流均要使用玻璃棒1.步骤1:在一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水杨酸和乙酐,摇匀(若不干燥,?)步骤2:加入磷酸,置于80~90 C水浴中加热、不断搅拌10min。
(磷酸取代浓硫酸,为了安全)步骤3:取出锥形瓶,冷却(自然冷却或冷水浴中)后,加入30mL水,先加2~3mL分解过量的乙酐;在剧烈搅拌下慢慢将水全部加入锥形瓶中步骤4:取出锥形瓶静止在冷水浴中或冷却结晶。
减压过滤,取少量水冲洗锥形瓶并转移到布氏漏斗上,抽干,得粗制品。
步骤5:将粗品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饱和NaHCO3溶液,搅拌到无CO2的放出为止(无气泡放出,无嘶嘶声)步骤6:减压过滤,除去不溶物,并用少量水洗涤。
步骤7:另取一烧杯,加入HCl将滤液分多次慢慢加入烧杯中,边倒边搅拌,阿司匹林从溶液中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