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必修三随机事件的概率(黄鹂)
高中数学必修三随机事件的概率(黄鹂)
教学重点
事件的分类;概率的统计定义以及和频率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方法
学生探究、教师引导
课型
新授
教学用具
硬币、彩票、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及教学流程
备注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看我手里拿着什么?(彩票)对了,这是我早上刚买的彩票,大家说我一定能中奖吗?(不一定)那就是可能中也可能不中,也就是说买彩票中奖这个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在数学中我们把这类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宁夏育才中学课时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
3.1.1随机事件的概率
设计者
黄鹂
教材分析
本节课“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人教版数学必修3中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随机事件的概率”主要研究事件的分类,概率的意义,概率的定义及统计算法。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作为“概率统计”这个学习领域中的第一节课它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今后学习概率统计的预备知识,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2)当x是实数时, ;
(3)没有水分,种子发芽;
(4)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新闻.
解:(1)随机事件
(2)必然事件
(3)不可能事件
(4)随机事件
例2.某射手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射击,结果如下表所示:
射击次数
10
20
50
100
200
500
击中靶心次数
8
19
44
92
178
455
击中靶心频率
(1)计算表中击中靶心的各个频率;
1.频率折线图围绕在0.4~0.8之间上下波动.
2.当试验次数很多时,出现正面向上的频率值在0.5附近波动。
规律:掷一枚硬币试验中,“正面向上”在每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不能预知的,但大量重复试验后,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总在0.5附近摆动。
四、理论升华
1.频数:在相同条件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 为事件A的频数.
那“太阳从东方升起呢”?(必然事件)
“没有水分,种子发芽”?(不可能事件)
二、事件的分类
请同学们利用初中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事件的类型:
(1)“导体通电时,发热”;
(2)“抛一石块,下落”;
(3)“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为3℃时,冰融化”;
(4)“在常温下,钢铁熔化”;
(5)“某人射击一次,中靶”;
(6)“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
组次
试验总次数( )
正面向上
总次数( )
频率(m/n)
第三步:统计全班的试验结果,填入下表:
班级
试验总次数( )
正面向上总次数( )
频率(m/n)
第四步:把试验的结果看成一个样本,统计每个个体的频数,并计算相应的频率:
第五步:找出抛掷硬币时正面朝上这个事件发生的规律。
2、观察与归纳:接下来同学们观察课本表3-1计算机模拟掷硬币的试验结果、掷硬币的频率图及表3-2历史上一些掷硬币试验的结果,我们发现:
(2)这个射手射击一次,击中靶心的概率约是多少?
六、课堂小结
1、知识内容
(1)三个事件: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随机事件
(2)概率的统计定义
(3)频率和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4)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试验
2、思想方法:统计的思想方法
问题1:与其他同学的试验结果比较,你的结果与他们一致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计算学生间的极差.
在这三类事件中,必然事件一定会发生,不可能事件绝对不发生,而随机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我们不仅关注它发生或者不发生,更关注它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对于“可能性大小”,我们把它称为概率,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那如何获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呢?最有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试验。
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不能事先确定的,那么在大量重复试验的情况下,它的发生是否会有规律性呢?
2.频率:我们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 为事件A出现的频率.
3.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定义: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 总是接近于区间[0,1]中的某个常数,我们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作P(A).
五、例题讲解
例1.指出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
(1)某电话机在一分钟之内收到三次呼叫;
(1)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回越来越接近概率.
(2)频率本身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
(3)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是客观存在的,与每次试验无关.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3.1.1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事件分类:二、概率与频率例1:
1、必然事件1、频率
2、不可能事件
3、随机事件:2、频率例2:
学情分析
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缺乏兴趣,学习数学缺少主动性,少动手解题。因此,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
(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
4、确定事件:
教学反思
三、实验观察归纳
1、实验:下面我们通过做一个抛掷硬币的试验,来了解“抛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这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第一步:每人各取一枚同样的硬币,做10次抛掷硬币试验,记录正面向上的次数,并计算正面向上的频率,将试验结果填入表中:
姓名
试验次数( )
正面向上次数( )
频率
(m/n)
10
第二步:每个小组把本组的试验结果统计一下,填入下表:
引出三类事件的概念:
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简称必然事件;
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简称不可能事件;
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简称随机事件;
注:(1)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
(2)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B,C……表示.
问题2:与其他小组的试验结果比较,各组的结果一致吗?为什么?计算组与组之间的极差.
问题3:比较全班的结果与多数小组的结果哪个更接近0.5?
问题4:根据上表画出相应的正面朝上次数的频率分布条形图:
问题5:找出抛掷硬币时正面朝上这个事件发生的规律: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稳定在0.5附近
问题6:事件A发生的频率 是不是不变的?事件A的概率P(A)是不是不变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