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胡盘新主编《普通物理学简明教程》教材自作课件ppt-08气体动理论

胡盘新主编《普通物理学简明教程》教材自作课件ppt-08气体动理论

平衡状态
道 致 远

A
若 A 和 B、B 和 C 分别热平 衡,则 A 和 C 一定热平衡。 (热力学第零定律)
海 南 大 学
08气体动理论
处在相互热平衡状态的系统拥有某一共同的宏观 物理性质,这个性质称为温度. 温标:温度的数值表示方法。
海 纳 百 川
华氏温标:1714年荷兰华伦海特建立,以水结冰的温 大 度为32°F,水沸腾的温度为212°F 道 摄氏温标:1742年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建立,以冰 的熔点定为0°C,水的沸点定为100°C, 热力学温标:与工作物质无关的温标,由英国的开尔 文建立,与摄氏温度的关系为
海 南 大 学
2
2
08气体动理论 第八章 气体动理论
§ 8-2 分子热运动和统计规律
§ 8-2 分子热运动和统计规律
宏观物体都是由大量不停息地运动着的、彼此 有相互作用的分子或原子组成 .
海 海 纳 纳 百 百
现代的仪器已可以观察和测量分子或原子的大 小以及它们在物体中的排列情况, 例如 X 光分析仪, 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等. 利用扫描隧道显 微镜技术把一个个原 子排列成 IBM 字母 的照片. 对于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热力学系统从微观上加 以研究时, 必须用统计的方法.
研究方法
海 海 纳 纳 百 百
统计平均
宏观量

1. 热力学 —— 宏观描述
实验经验总结,
川 川
从能量观点出发,分析研究物态变化过程中热功转
换的关系和条件 . 特点 1)具有可靠性; 2)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大 给出宏观物体热现象的规律, 道 道 致 致 远 远
3)应用宏观参量 .
海 海南大学 南 大 学
o
1)单一性(
川 川
V
大 道 道 致 致 远 远
p, T 处处相等);
2)物态的稳定性—— 与时间无关;
3)自发过程的终点;
4)热动平衡(有别于力平衡).
海 海南大学 南 大 学
08气体动理论 第八章 气体动理论
§ 8-1状态 过程 理想气体
2. 平衡过程 (准静态过程) — 状态变化的过程进行的足够缓慢, 以致于每一个中间态都无限接近平衡态. 非平衡过程
海 纳 百 川
1 pi n V • 02
2
a pi 2 V0

RT a p 2 V0 b V0
质量为 m 的气体
a ( p 2 )(V0 b) RT V0
2 2 2
道 致 远
m a m m (p )(V b) RT M V M M
a = 0.84 105 Pa l2/mol b = 0.0305 l/mol
海 南 大 学
海 纳 百 川
大 道 致 远
08气体动理论
1.构成气体的分子数是大量的。
在标准状态下,对于同一物质气体的密度大约为液体 的1/1000。设液体分子是紧密排列的,则气体分子之间的 距离大约是分子本身线度(10-10 m) 的(1000) 1/3倍,即10倍 左右。所以把气体看作是彼此相距很大间隔的分子集合。

川 川
p
真空膨胀
p,V , T
( p ,V , T )
大 道 道 致 致 远 远
( p ' ,V ' , T )
o
V
海 海南大学 南 大 学
p ,V ,T'Fra bibliotek'
08气体动理论 第八章 气体动理论
§ 8-1状态 过程 理想气体
平衡态的特点
海 海 纳 纳 百 百
p
* ( p ,V , T )

( p ,V , T )
08气体动理论
海 纳 百 川
大 道 致 远
海 南 大 学
08气体动理论 第八章 气体动理论
§ 8-1状态 过程 理想气体
研究对象 热现象 : 与温度有关的物理性质的变化。
海 海 纳 纳 百 百
热运动 : 构成宏观物体的大量微观粒子的永不 休止的无规运动 .
研究对象特征 单个分子 — 无序、具有偶然性、遵循力学规律. 整体(大量分子)— 服从统计规律 .
海 纳 百 川
M mol pV m' RT 0.032 10 106 5 / 8 8.31103 6.67 102 kg 8.31(273 27)
所以漏去的氧气的质量为
大 道 致 远
m m m ' 0.10 6.67 10 3.3310 kg
大 道 道 致 致 远 远
3 温度 T : 气体冷热程度的量度(热学描述).
单位:温标 K (开尔文).
海 海南大学 南 大 学
T 273.15 t
08气体动理论
温度 初
海 纳 百 川
表征物体的冷热程度
A B 绝热板
A、B 两体系互不影响各自
态 末
达到平衡态

A B
C B
导热板
A、B 两体系达到共同的热
海 南 大 学
08气体动理论
Example-P5-8-2
海 纳 百 川
例题8-2 容器内装有氧气,质量为 0.10kg,压强为 10105 Pa ,温度为 47°C。因为容器漏气, 经过若 干时间后,压强降到原来的 5/8,温度降到 27°C。 问(1)容器的容积有多大? (2)漏去了多少氧气? 解:(1)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m pV RT M mol
大 道 致 远
求得容器的容积 V 为
mRT V M mol p 0.10 8.31 (273 47) 8.31103 m3 0.032 10 105
海 南 大 学
08气体动理论
若漏气若干时间之后,压强减小到 p,温度降 到 T’。如果用m 表示容器中剩余的氧气的质量, 从状态方程求得

川 川
大 道 道 致 致 远 远
微观量:描述个别分子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不可 直接测量),如分子的 m , v 等 .
宏观量:表示大量分子集体特征的物理量(可直 接测量), 如 p,V , T 等 .
海 海南大学 南 大 学
08气体动理论 第八章 气体动理论
§ 8-1状态 过程 理想气体
微观量
已知 p1=8.5104Pa, p2=4.2106Pa,T1=320K,V1:V2=1:17
所以
p2V2 4.2 106 1 T2 T1 (273 47) 930K 4 p1V1 8.5 10 17
这一温度已超过柴油的燃点,所以柴油喷入气缸 时就会立即燃烧,发生爆炸推动活塞作功。
致 远
T t 273
单位为开(K),称为热力学温度.
海 南 大 学
08气体动理论 第八章 气体动理论
§ 8-1状态 过程 理想气体
二 、平衡态和平衡过程 一定量的气体,在不受外界的影响下, 经过 一定的时间, 系统达到一个稳定的, 宏观性质不随 时间变化的状态称为平衡态 .(理想状态)
海 海 纳 纳 百 百
海 南 大 学
08气体动理论
3. 分子在作永不停息的运动,其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在连续两次碰撞之间分子所经历的路程平均为10-7 m , 而分子的平均速率很大,约为500 m/s。因此,平均大约经过 10-10s,分子与分子碰撞一次,即在1s内,一个分子将受到10 10 次碰撞。分子碰撞的瞬间大约是10-12 s,这一时间远小于分 子自由运动所经历的平均时间(10-10s)。因此 ,在分子的连 续两次碰撞之间,分子的运动可看作由其惯性支配的自由 运动。
热力学
相辅相成
海 海南大学 南 大 学
气体动理论
08气体动理论
海 纳 百 川
大 道 致 远
海 南 大 学
08气体动理论
研究物质热现象、热运动的学科 微 观 以气体分 子热运动 规律为基 础,用统 计方法。 理论体系 研究方法 宏 观
海 纳 百 川
统 计 物 理 学

以事实 为基础, 应用热 力学基 本定律
一 、 气体的物态参量及其单位(宏观量)
海 海 纳 纳 百 百
1 气体压强 p :作用于容器壁上 单位面积的正压力(力学描述).
单位:
2
p,V , T

川 川
1Pa 1N m 标准大气压: 45 纬度海平面处, 0 C 时的大气压. 5 1atm 1.01310 Pa
2 体积 V : 气体所能达到的最大空间(几何 描述). 3 3 3 3 单位: 1m 10 L 10 dm
海 南 大 学
海 纳 百 川
大 道 致 远
08气体动理论
2.统计性 但从大量分子的整体的角度看,存在一定 的统计规律,即统计性。
海 纳 百 川
大 道 致 远
海 南 大 学
08气体动理论
二、分子热运动的基本特征
分子热运动的基本特征是永恒的运动与频繁 的相互碰撞。它与机械运动有本质的区别,故不 能简单应用力学定律来解决分子热运动问题。 1.无序性 某个分子的运动, 是杂乱无章的,无序 的;各个分子之间的 运动也不相同,即无 序性;这正是热运动 与机械运动的本质区 别。
海 海南大学 南 大 学

川 川
大 道 道 致 致 远 远
08气体动理论
一、分子热运动的图像
分子热运动:大量分子做 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由实验可知,热现象 是物质中大量分子无规则 运动的集体表现,人们把 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 做分子热运动,即所谓的 布朗运动(1827年)。 工s08-布朗运动swf
摩尔气体常量
p1V1 p2V2 T1 T2
m pV RT 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