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考前押题:溶液组成的化学计量及其应用

高考化学考前押题:溶液组成的化学计量及其应用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2014高考化学考前押题:溶液组成的化学计量及其应用[考纲要求] 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2.了解溶解的含义。

3.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4.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考点一 溶解度及其曲线1. 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 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该溶剂里的溶解度,其单位为“g ”。

固体物质溶解度(饱和溶液)S =m 溶质m 溶剂×100 g 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1)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由结构决定)。

(2)外因:①溶剂的影响(如NaCl 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汽油)。

②温度的影响:升温,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少数物质却相反,如Ca(OH)2,温度对NaCl 的溶解度影响不大。

2. 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该气体(其压强为101 kPa)在一定温度时溶解于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常记为1∶x 。

如NH 3、HCl 、SO 2、CO 2等气体的溶解度分别为1∶700、1∶500、1∶40、1∶1。

气体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和压强有关,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溶解度增大。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度/g4.溶解度曲线的含义(1)不同物质在各温度时的溶解度。

(2)曲线与曲线交点的含义:表示两物质在某温度时有相同的溶解度。

(3)能很快比较出两种物质在某温度范围内溶解度的大小。

(4)多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有的变化不大(如NaCl);少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5)判断结晶的方法: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如NaCl)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

②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采取蒸发浓缩、降温结晶的方法。

题组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某温度下,向100 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 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沉淀物的质量为5.6 gB.沉淀物的质量为7.4 gC.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 gD.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 g答案 D解析因为原石灰水是饱和的,当加入生石灰后,0.1 mol生石灰要消耗石灰水中的水0.1 mol,生成氢氧化钙并析出,同时因为原饱和石灰水减少了1.8 g水,致使其中的溶质氢氧化钙也会析出一部分,故溶液减少的质量会大于1.8 g,所以最后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就小于98.2 g。

题组二溶解度的应用2.已知四种盐的溶解度(S)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NaCl溶液蒸干可得NaCl固体B.将MgCl2溶液蒸干可得MgCl2固体C.Mg(ClO3)2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用重结晶法提纯D.可用MgCl2和NaClO3制备Mg(ClO3)2答案 B解析A项,由于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正确;B 项,虽然MgCl2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但由于Mg2+的水解,直接蒸干不能得到MgCl2固体,而得到Mg(OH)2固体,错误;C项,采取蒸发浓缩、降温结晶的方法,可以结晶出Mg(ClO3)2固体,而NaCl仍留在滤液中,达到提纯的目的,正确;D项,当把MgCl2、NaClO3混合后,由于Mg(ClO3)2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当降温时,首先析出Mg(ClO3)2固体。

3.碳酸钠俗称纯碱,其用途很广。

实验室中,用碳酸氢铵和饱和食盐水可制得纯碱。

各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

实验步骤Ⅰ.化盐与精制:①粗盐(含Ca2+、Mg2+、SO2-4)溶解;②加入足量NaOH和Na2CO3溶液,煮沸;③过滤;④加入盐酸调pH至7。

Ⅱ.转化:①将精制后的食盐溶液温度控制在30~35 ℃之间;在不断搅拌下,加入研细的碳酸氢铵;保温,搅拌半小时;②静置,__a__、__b__;③得到NaHCO3晶体。

Ⅲ.制纯碱:将制得的NaHCO3放入蒸发皿中,在酒精灯上灼烧,冷却至室温,即得到纯碱。

完成下列填空:(1)“化盐与精制”可除去的粗盐中的杂质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转化”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转化”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35 ℃之间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__;为什么温度控制在30~35 ℃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处的操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a2+、Mg2+(2)Na++HCO-3===NaHCO3↓(3)水浴加热温度过高造成NH4HCO3分解,温度过低NH4HCO3的溶解度小会析出(4)过滤洗涤解析(1)加NaOH除去Mg2+,加入Na2CO3除去Ca2+。

(2)含有Na+、Cl-、NH+4、HCO-3的混合液中,当将温度控制在30~35 ℃时,由于NaHCO3的溶解度较小,所以会析出NaHCO3晶体,离子方程式为Na++HCO-3===NaHCO3↓。

(3)由于控温范围在30~35 ℃,低于100 ℃,所以采取水浴加热;在温度较低时,会析出NH4HCO3,而温度过高时,会造成NH4HCO3的分解。

(4)析出NaHCO3晶体后,采取过滤的方法,由于NaHCO3晶体表面会附着NH+4、Cl-,所以应进行洗涤,避免得到的NaHCO3不纯。

考点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是中学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复习时要注意突破“四类”遗忘,正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1.突破“四类”遗忘(1)容易遗忘的实验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烧杯、药匙。

(2)容易遗忘的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转移→定容→摇匀→倒出装瓶。

(3)容易忘记的容量瓶使用方法①容量瓶使用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水(简称“查漏”)。

“查漏”的方法:向容量瓶中加入适量水,盖好瓶塞,左手食指顶住瓶塞,右手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倒转过来看瓶口处是否有水渗出,若没有,将容量瓶正立,将瓶塞旋转180度,重复上述操作,如果瓶口处仍无水渗出,则此容量瓶不漏水。

若漏水,可以在瓶塞处涂点凡士林。

②要选择规格合适的容量瓶。

a.常见容量瓶的规格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 几种。

如配制溶液时明确知道所需容量瓶规格,则需将容量瓶规格一并答上。

b.根据所配制溶液的体积,选择合适的容量瓶,如配置480 mL 某浓度溶液,则需选用500 mL容量瓶。

c.不能用容量瓶直接溶解固体溶质,也不能用于稀释溶液。

d.容量瓶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于长期贮存溶液。

(4)容易忘记的注意事项①如图所示: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末端应插入到刻度线以下,且玻璃棒靠近容量瓶口处且不能接触瓶口。

②在使用容量瓶过程中,如需要移动容量瓶,手应握在瓶颈刻度线以上,以免瓶内液体因受热而发生体积变化,导致溶液浓度不准确。

③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能再滴加蒸馏水。

2.容易混淆的误差分析进行误差分析的依据是c=nV=mMV,根据公式,分析各个量的变化,判断可能产生的误差。

(1)测定结果偏高的情况:砝码生锈,m偏大,结果偏高;定容时溶液温度高;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读数。

(2)测定结果偏低的情况:称量时固体溶质与砝码位置放反而又使用游码;未洗涤烧杯及玻璃棒,使n减小,浓度偏低;定容时溶液温度过低;称量易吸水物质时称量时间过长;称量不干燥的物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溶液在溶解、稀释、转移、定容和摇匀的过程中有液体溅出;定容时,滴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再用胶头滴管吸出;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3)测量结果无影响的情况:容量瓶内有少量水;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

题组一仪器的正确使用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配制0.100 0 mol·L-1氯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2)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3)用固体NaCl配制0.5 mol·L-1的溶液,所用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4)用配制100 mL 0.100 0 mol·L-1 K2Cr2O7溶液(×)(5)在50 mL量筒中配制0.100 0 mol·L-1碳酸钠溶液(×)(6)用1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pH=1的盐酸配制100 mL pH=2的盐酸(×)(7)用量筒量取20 mL 0.500 0 mol·L-1 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 mL,配制成0.100 0 mol·L-1 H2SO4溶液(×)(8)定容操作(×)(9)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2. (2013·江苏,5)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

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答案 B解析 A 项,托盘天平称量时,应为“左物右码”,错误;B 项,用玻璃棒搅拌能加速溶解,正确;C 项,转移溶液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错误;D 项,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量瓶内,错误。

3. (1)配制浓度为2 mol ·L -1的NaOH 溶液100 mL ,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 固体时,天平读数将________(填写字母,下同)。

A .等于8.0 g B .等于8.00 g C .大于8.0 gD .等于0.2 g(2)某实验中需 2 mol ·L -1的Na 2CO 3溶液950 mL ,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为____________,称取Na 2CO 3的质量为__________。

答案 (1)C (2)1 000 mL 212.0 g解析 (1)称量NaOH 固体时需用小烧杯盛放,故天平读数等于8.0 g +烧杯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