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课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口算除法》执教:裴红娜班级:三四班登封市商埠街小学2014年2月26日《口算除法》一、基于标准的教材学情分析(一)课标解读与细化1、《课程标准》相关级段的要求能口算简单的一位数除两位数。
2、《课程标准》的解读与细化(1)结合具体情境探究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知道把几十、几百、几千看作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及几十个十来想的口算方法。
(3)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口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二)教材分析:1、单元教学要求与解读让学生建立口诀求商和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一位数口算除法的区别和联系,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一位数口算除法的口算算理,掌握正确的口算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同时为后续的除法学习做铺垫。
2、教学内容分析与解读这节课结合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一位数的口算除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把几十、几百、几千看作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想,突出本课的新知识与表内除法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
3、本班学情分析及措施学生对于本节课要学习的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一位数口算除法的知识并不陌生,大部分学生对于算式结果都能计算正确,并且有部分同学计算起来速度还很快。
但对于60÷3为什么等于20,而不等于2?发现能够说明白算理的学生并不多。
措施:1、以有层次的体验贯穿全课,使学生自始至终都能以极大的兴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彰显个性化的学习风格,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突出对教学实效性的追求,使教学目标不再是一个虚架子,而是实实在在地分解并落实到了具体环节中。
3、广泛地链接周边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之下,变得丰富多彩。
二、教学目标: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以及掌握算法的多样化。
四、教学难点:如何使每位学生经历口算算理的探究过程。
五、教学方法:教法:自学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练习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法。
学法:自主发现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六、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6捆小棒(1捆10根)七、基于目标的教学反馈与评价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尝试练习,再让学生进行自我验证。
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明算理时,给足自主探索的时间,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来达成目标1和2.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通过质疑60真的变成了6了吗?进一步明确了算理,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谐性过渡,丰厚了探究的底蕴,为孩子们的进一步探究激发了热情和欲望。
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是幸福农庄大丰收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口算。
9×70= 300×4= 50×8=6÷3= 24÷3= 40÷8=让学生说说计算300×4和50×8的想法小结:计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可以把其中一个因数看成是几个十、几个百或几个千,再来计算。
算完后,少看了几个0就得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80里有()个十, 400里有()个百。
240里有()个十,3600里有()个百。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同学们的口算能力真不错,瞧,幸福农庄到了。
(出示图)收集信息1.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2.提出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出示问题。
3.列式,板书课题师:会列式吗?生口答并随机说说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用除法算(板书三个算式)。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除数都是3,也就是他们都运了3次;都是除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口算除法。
4.探究算法,理解算理(1)60 ÷3=师:如果老师想知道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你会口算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说你的算法,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小棒帮助你说明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汇报)(2)王叔叔、李阿姨也是运3次,他们平均每次运几箱呢?请小朋友们动手在草稿本上试着算一算。
算完了,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算并指名汇报。
同意吗?你是怎样想的呢。
你们也是这样算的吗?看来都掌握了方法,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为了节省时间,我们一起来口答。
5、比较小结算法师:好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个算式和复习题里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三)、巩固深化,快乐练习:1、抢答。
90÷3 900÷3 9000÷3 15÷3 150÷3 1500÷3指名生回答观察其中的一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被除数末尾每次都是增加一个0,商的末尾也增加一个0;同一个算式中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也有几个0)2、猜0游戏。
60÷2=3 ( ) 480÷6=8()1500÷3=5( )300÷5=6 ( ) 2000÷4=5 ( ) 4( ) ÷8=50随机让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当猜到300÷5=6时,学生出现争议,师:有不同意见了,到底是几个0呢?说出你的理由!师:看来,刚才的发现并不完全正确,在通常情况下,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就有几个0。
碰到特殊情况时,可不能只看被除数末尾的0来决定商末尾的0哦!而是应该思考:如果把被除数看成整十数,那商的末尾就应该添上一个0(突出300后面的一个0);如果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数,那商的末尾应该添(2个0);如果把被除数看成整千数,那商的末尾应该添(3个0)。
下一个: 2000÷4=5,茄子后面躲着几个0?四)、反馈应用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叔叔阿姨们有了小朋友们们的帮助,高兴地运走了蔬菜走了,而我们小朋友也有了自己的收获。
接下来让我们带着收获再来玩几个游戏吧!(1)小兔回家30÷3 160÷2 400÷5 800÷4 8100÷9 2000÷4 300÷6(随机选题要求学生说出想法)(2)“抢”数。
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助,王叔叔送给了小朋友们人些西红柿(出示西红柿),要求小朋友去分一分,为了方便,我们将我们班分为两组,一二组小朋友是聪聪队、三四组为明明队,当西红柿上的算式得数大于100时归聪聪队,当西红柿上算式的得数小于100时西红柿归明明队,!如果西红柿上算式的得数大于100聪聪队的小朋友说:“我们要”,明明队的小朋友说“他们要”。
如果得数小于100,明明队的小朋友说“我们要”,聪聪人的小朋友说“他们要”。
准备好了吗?开始吧!210÷7 5000÷5 1200÷3 100÷5 450÷9 4000÷8(3)我来分一分。
商店准备把 120个梨装袋进行销售:可供选择方案①每3个装一袋。
②每4个装一袋(1)每3个装一袋,可以装多少袋?(2)每4个装一袋,可以装多少袋?(3)还可以每几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九、板书设计口算除法60÷3=20(箱)↓↓六个十二个十(20)×3=60600÷3=200(箱)6000÷3=2000(箱)《口算除法》教学反思裴红娜2014年2月26日上了教研课。
这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3、14、15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
由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口算能力,因此,从情境的创设到新知的探究,再到练习,各个环节都充分使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并得到多次的强化。
对于本堂课,我注意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另一方面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
在课堂中,着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开始,我首先设计了复习旧知这一内容,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对于书本里的情境图和例题,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探究,通过自身的能力获得新知识。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发现并总结出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并理解其算理。
由于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有能力通过探究而得到,所以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而通过自主学习而得到的东西往往就不容易忘记。
再接着,通过各种练习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口算,判断,解决问题和找规律这样几个类型的题目,最后,课堂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是首先是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
其次是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落实在了课堂里,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交流,去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新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不足之处是1、放手方面还是不够,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讲、听训练。
2、在时间的调配上稍微有一点欠缺,理解算理环节时多了一些,导致没有总结。
3、在知识讲授方面,对于本节课里口算方法的指导,虽然板书了,但没有系统与学生强调,所以从检测的结果看,中下层学生对于表内口诀不熟,所以计算的正确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