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设计表

2014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设计表

1、结合课例的内容、特点、方法步骤来确定分工。例如在初读课文时,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齐读全文,或分人分节朗读,或由学生一人读,其余学生给他指出毛病,给他示范。遇到言语交际课,往往让内向的学生先说,先表演,这样10位学பைடு நூலகம்的说话水平由低到高,后面交流的不断补充好的新的内容,使前面的学生受益匪浅。有时遇到十分好说的话题,就不指定按顺序说,让学生们自由交流。
2、结合成员的想法,优异点等方面来确定分工的内容,来细化分工。
3、结合成员之间的协调能力,个成员的个人性格特点、水平程度、统筹兼顾的来进行具体分工,使分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4、针对学习内容的不同及学习难度的高低,指定按不同的顺序进行分工。
使用哪些符号代表不同的合作状态(即发明一些大家统一使用的符号代表某种含义)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设计表
课例研究中的问题: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你的大致想法(意图)
你的具体办法(措施)
课例研究组成员之间如何分工(假定有10位成员)
学习小组成员学生分工必须兼顾综合水平与能力。避免有些后进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没有发言锻炼的机会,又能避免小组学习活动无组织,盲目性地胡说,同时便于教师分类分批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学习。
3、结合在课内所学内容的要点、重点、难点等内容作出必要记录,为课后的巩固,学习、总结来作出明确指导。
如何汇总记录的结果(即记录的结果如何整理或表达)
根据内容的特点,重要性,要点,难点,并结合自已的想法来收集内容的各方面的信息。将课堂记录的的情况转化为数值量化积累、总结。
按照课堂发言、课堂展示、组内讨论、扣分惩罚、总结等几大类制作表格,表格内按照等级、细化再次分为小的记录条,并用不同的符号及具体的数量统计。根据已经分好的小组,每节课以小组为单位,对每个成员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加分或者扣分,一节课后或一周后进行统计,积分最高的组授予“最佳合作团队奖”,而这个组长则获得“最优秀小组长奖”。
2、根据内容的要点来讨论总结,并结合自已的想法、理解程度进行总结。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合作的表现,并及时给予评价。
3、用讨论的方法来探讨内容的要点、
重点、难点,真正把知识理解透彻,并结合自已来记录总结。
4、自我评价。学生在反思和我评价的过程中,回顾一节课所学,总结自己收获的内容及遇到问题,如有疑问不能解决,可以记录下来提出来作为下一节课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
制作小组表格,根据分工每人在小组合作的表现,均用优良中及格分为不同的等级,细化每条均为分值记录。加分时每一面小红旗为加一分、大拇指加二分、减分时每一个哭脸为负一分。等等
加分奖励机制①课堂发言:得到老师特殊表扬的或积极参与组内讨论的,加一面小红旗。
②课堂展示:有解题方法的总结或得到老师特殊表扬的,赢得一个大拇指。
怎样反映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即整理后的数据结果说明什么)
根据在课内内容的所学、理解、记录,并结合自已的理解程度,想法来进行归纳、总结等来表达自已的所学。
1、回顾自已在课内所学知识的要点、
重点、难点、并根据所记录的内容来理解掌握。在组内交流的过程中小组成员还要对同伴的表现从完成的速度﹑完成的质量等方面给予评价。
③完成任务:老师或组长分配的学习任务,及时完成的,加一面小红旗。
扣分惩罚机制:根据分工每人在小组合作的表现,酌情扣分。
如何做记录(即如何使用上面的符合在课堂中收集信息)
分类分组制作属于小组的表格,由记录员及时记录。
1、结合内容的要点、重点、难点来确定信息收集。
2、要根据自己的特点,结合对内容的理解程度来作不同的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