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企业薪酬福利管理的基本程序(ppt 60页)
企业薪酬福利管理的基本程序(ppt 60页)
工作岗位评价的特点(222)
工作岗位评价的基本功能 (223)
工作岗位评价的信息来源 (223)
岗位评价的功能
1、在一个企业内建立一般的薪酬标准,是之与同地区、同 行业类似企业保持同等水平,并使其具有预期的相对性,从 而符合所在地区的平均水平。如图;
薪
市场薪酬趋势线
酬
企业薪酬趋势线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岗位评价分数
有 魅 力 的 头 衔
满
意 的 办 公 设 备
餐午午 餐 、 交 通 车
薪酬
精神(内在的)
物质(外在的)
参 与 决 策
更 多 的 责 任 和 权
个 人 成 长 机 会
有 趣 的 工 作
满
工 作 自 由
组 织
基 本 工 资
力
意活
的动
分多
工样
化
1、明白自己付出的回报,利于平衡 2、诱导员工 3、为公司出谋划策
第二单元 薪酬制度的制定 一、单项薪酬制度制定必要的程序 (1)准确标明制度名称; (2)明确界定作用对象和范围; (3)明确薪酬支付和计算方法; (4)涵盖该项管理的所有工作内容。支付原
则、等级划分、过渡办法等
二、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制定的程序
(1)根据员工薪酬结构中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 所占比例,根据薪酬总额,确定岗位工资总额 或能力工资总额;
(1)确定岗位类别的数目。
(2)对各岗位类别的各个级别进行明确定义。
(3)评价与等级标准进行比较,确定合适的类别中的 级别上。
(4)当岗位评价完成以后,就可以以此为基础设计薪 酬等级了。
。3、要素比较法,是比较精确和复杂的岗位评价方法之一。 它通过依据不同的薪酬要素多次对岗位排序,然后再综合考 虑没一个岗位的序列等级,并得出一个加权的序列值,最综 确定岗位序列。其程序是;
成对比较法
工作岗位 甲 乙 丙 丁
甲乙
—
1
0—
0
1
0
1
丙 丁 总分
1
13
0 00
—01
1— 2
。2、岗位分类法,是按一个假设的量表,把工作岗 位划分为几个类别,每个类别常有明确的界限,加以 说明。根据所判断的岗位的整个价值与几种分类描述 的关系,把一种工作岗位划入特定类别。此方法需要 有岗位说明书和岗位等级的说明。工作程序是:
工作岗位评价指标与标准
一、工作岗位评价要素和指标的内涵 二、影响员工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的因素 (226) 三、确定工作岗位评价要素和指标的基本原 则(228)
权重系数的基本理论 什么是权重系数? 权重系数的类型(229) 权重系数的作用(229)
四种岗位评价的方法
• 1、岗位排列法,是一种简单的岗位评价 方法。小型企业的工作岗位不多,运用 这种方法比较有效,但不精确。
内部因素
战略、企业经营状况 企业人才价值观、薪酬策略 工会力量
薪酬
个人因素
岗位、职务、能力、工龄、 工作表现、量、绩效 工作环境
薪酬管理的概念
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管理制 度的设计与完善,薪酬激励计划的编制与实 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薪酬形式的激励作
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有效的薪酬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4)企业薪酬制度结构的确定。依据工作岗位 分析和评价、薪酬调查结果以及企业实际
情况,确定各级员工薪酬结构,工资结构线。
(5)设定薪酬等级和薪酬标准。 (6)执行薪酬制度、控制和调整薪酬。
三、制定薪酬管理原则的工作程序 (1)薪酬调查; (2)工作岗位分析和评价; (3)了解劳动力需求关系; (4)了解竞争企业人工成本;
(2)根据企业战略等确定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 的分配原则;
(3)岗位分析与评价或对员工进行能力评价;
(4)根据岗位(能力)评价结果确定薪酬等级数量以及划分 等级;
(5)薪酬调查与结果分析; (6)了解企业财务支付能力; (7)根据企业薪酬策略确定各薪酬等级的等中点; (8)确定每个薪酬等级之间的薪酬差距; (9)确定每个薪酬等级的薪酬幅度; (10)确定薪酬等级之间的重叠部分大小; (11)确定具体计算办法。
(1)获取岗位信息。根据岗位说明书收集评价相关信息。
(2)确定薪酬要素。心理要求、身体要求、技术要求、职责、 工作条件。
心理要求包括:智力、记忆力、推理、语言表达、人际关系 处理、能力。基础教育和专业知识。
身体要求包括:身体素质、身体状况。
技术要求包括:设备操作、精确协调、等能力,以及工作经 验积累、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
计时工资
凝结 劳动成果
容易计量
条件不同成果不同; 计件工资 试验失败成果为负; 绩效工资 价格体系背景欠缺 奖金
薪酬制度设计的准备工作
1、进行薪酬调查(对外竞争) 2、岗位分析与评价(对内公平) 3、掌握企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关系 4、掌握竞争对手的人工成本状况 5、明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目标和要求 6、明确企业的使命、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7、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 8、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员工特点
薪酬管理的内容
1、企业员工工资总额管理 2、企业员工薪酬水平控制 3、企业薪酬制度设计与完善 4、日常薪酬管理
新酬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
1、体现保障、激励和调节三大职能 2、体现劳动的三种形态:潜在形态、流动形态和凝 固形态
3、体现岗位的差别 4、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决定机制 5、合理确定新资水平,处理好工资关系 6、确立科学合理的新酬结构,对人工成本进行有效 的控制;
7、构建相应的支持系统
劳动的三种形态在工资的体现
形态
定义
工资分配依据
困惑
潜在
具有的劳动 能力,如 学历、职称、 工龄、资历
劳动效果与 能力关系密切, 是分配重要依据
有力不出力; 出力效果不好
流动
劳动能力 使用、消耗 的过程
理论上可准确 反应消耗量 (脑力、体力)
实际难以捕捉, 难以计量
工资形式 基本工资 岗位工资 职务工资 工龄工资
(1)工作环境;包括:气温、通风、照明、拥挤 度、工作同事等。
(2)工作环境的伤害;包括:有毒、有害、高温、 高空等。
(3)工时;注意非正常工时的发生:特殊的延长 工作时间,非正常的轮班等。
。6、选择关键基准岗位:
由评价小组挑选出15—25个关键岗位。这些岗位将 是所研究的岗位等级中的典型岗位。
根据薪酬要素将关键岗位排序:
2、在一个企业内确认工作岗位之间的薪酬差距及相对价值。 不同岗位的起薪点与顶薪点对比图
薪
酬
顶薪点
起薪点
0
1
23
薪点等级
[注意事项] 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的关系
岗位评价的结果可以是分值形式,也可以是等级形式,还可 以是排序形式,但人们最关心的是岗位与薪酬的对应关系。
如图:
薪酬
M A
B
岗位评价分数点 *A,B是岗位与薪酬的对应是线性关系;M则是非线性关系
• *对外具有竞争力的原则——客观公平, 即以同行业、劳动力市场设计企业薪酬水 平。
• *对内具有公平性的原则——内部公平, 即以企业内部的工作分析、岗位评估、岗 位评价为基础的、以绩效为评核的薪酬结 构。
• *激励性原则——个别公平,对员工个人 的绩效、经验、能力要有薪酬标准、制度 的保证。
• 对成本具有控制性原则
职责的定义:
(1)对原材料、加工材料、工具、设备、和财产 所担负的责任。
(2)对钱或流通票具所担负的责任。
(3)对盈利或亏损、革新、投资等方法所负的责 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经营决策、公共合同所负的责任。
(5)所担负的信息、记录的责任。
(6)所负的监督责任。包括:计划、指导、协调、 控制和评估等方面。
工作条件的定义:
(1)确定要评价的岗位系列。如行政系列、工程 系列、管理系列等。
薪酬体系设计与薪酬管理技巧
广义的薪酬概念
广义的薪酬包括经济性的报酬和非经济性 的报酬。
经济性的报酬指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和 假期等,也叫货币薪酬;
非经济性的报酬指个人对企业及对工作本 身在心理上的一种感受,也叫非货币薪酬。
薪酬
精神(内在的)
物质(外在的)
参 与 决 策
更 多 的 责 任 和 权
个 人 成 长 机 会
排序过程以岗位说明书的岗位描述为基础,由评价 小组成员(或不同的专业人员)按要素中的行为子 要素赋分,然后核算主要素序列值。
要素计点法:是要求确定几个薪酬要素(如知识 经验、对决策的影响、沟通、监督管理、职责、 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环境等),每个要素应分 等,并要求各岗位中每个要素的等级都是目前岗 位的现实情况。通常每个要素的各项都要赋予不 同的点值,因此一旦确定了岗位中各要素的等级, 只需要把岗位中各要素对应的点值加总,就可以 得出该岗位的总点值。操作步骤是:
二、薪酬管理的基本程序
(1)明确企业薪酬政策和目标。是采用高薪或低薪还是市场平均 价位,薪酬政策必须与
人力资源策略相匹配。
(2)进行工作分析和工作评价。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的 前提和依据。通过工作分
析明确工作岗位情况,并依据此情况使用科学方法对相对价值 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进行排序,以此作为确定企业薪酬制 度依据。
1、引起技术人员外流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与外界同行专业 人员相比工资收入偏低所致?
2、经过内部薪酬调查,问题是出在内部。
请学员评析:
第一单元 薪酬管理的原则和基本内容
一、薪酬涵义及本质
薪酬是员工为企业提供劳动而得到的各种货 币与实物的总和。包括工资、奖金、津贴、提
成工资、劳动分红、福利等。薪酬实质上是一 种交换或交易。
有 趣 的 工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