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古典文献学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
中国古典文献学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
目录的其他名称
荀勖《中经新簿》;
阮孝绪《七录》;
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毋煚《古今书录》;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王尧臣《崇文总目》;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朱彝尊《经义考》。
《崇文总目》
《直斋书录解题》
《郡斋读书志》
《读书敏求记》
第二节
目录的内容与功用
目录的构成
书名
篇卷Biblioteka 著者及时代提要版本
大小序
古书命名的方式
(1)以通称为书名——《诗经》
(2)摘取书中一二字为书名——《急就章》
明人临摹的《急就章》(片段)
(3)以姓名为书名——《孟子》
乾隆手书《孟子》
宋版朱熹《孟子集注》
(4)以朝代命名——新旧《唐书》
中华书局版
(5)以时间命名——《白氏长庆集》
《白氏长庆集》
《元氏长庆集》
(6)以官名、郡望命 名
仿宋本《韦苏州集》
明本《韩昌黎集》
(7)隐括内容为名——《说文解字》
仿宋小字本《说文解字》
宋刊《说文解字》
目录的体例
1、每部类有小序,书名下有解题: 《文献通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
2、有小序而无解题: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等。 3、无小序和解题,只记书名: 《通志•艺文略》之类。
《汉书· 艺文志· 六艺略序》(大序)
《汉书· 艺文志· 诗经类序》(小序)
目录的功用 1.显内容 2.便稽检 3.免错乱 4.防散佚 5.考分合
6.辨真伪
7.便辑佚
目录学的功用
一、读书学习的指南。
清代学者王鸣盛指出:“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 必从此问途,方能是其门而入。”
二、科学研究的良伴。 章学诚提出目录学应以探讨学术源流,考究其得失为宗
第三章
文献目录与解题
第一节
何为“目录”
“目”:本义是指人的眼睛,以 “目”来表
示复数的事物,后引申为节目、条目、细目、 项目、名目之义。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录”:本义为刻木发出的声音。
许慎《说文解字》:“录:刻木录录也。” 引申为抄写,记录。
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 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歆于是总
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
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车略》,有 《术数略》,有《方技略》。 ——《汉书·艺文志》
不通《汉书· 艺文志》,不可以读天下书。
《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 ——清· 金榜
目录一词最早见于《七略》,其佚文云:“《尚书》
有青丝编目录。”
《汉书•叙传》云:“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爰著目
录,略序洪烈。”
目 录
目录学中,目指一书的篇名或群书的名称。
录指叙录,即一篇书或一部书的内容提要。
现存最早的目录——《周易· 序卦》
《晏子· 书录》
的内容
目 次
校雠整理情况
作者生平
内容评价
《七略》之后,具有典范意义的目录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0卷。
﹁ 四 库 全 书 总 目 提 要 ﹂ 卷 一 首 页
《四库提要》是先秦至清初学术史的总结。
泛滥无归,终身无得。得门而入,事半功
倍。……今为诸君指一良师,将《四库全书 总目提要》读一过,即略知学术之门径矣。 ——清张之洞《輶轩语· 语学》
旨,“校雠之义,盖自刘氏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
术,考镜源流。”
三、文献工作的基础。
姚名达云:我国的传统目录,“其优于西洋
目录者,仅恃解题一宗 。 ”
——《中国目录学史》
提
提要即内容提要:
要
包括著者生平、里贯、字号、科第、官位、生
卒年以及书的内容、评价、流传和版本源流。
提 要 的 类 型
1、叙录体提要——《别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四 库 全 书 总 目 ﹂ 之 ﹁ 旧 唐 书 ﹂ 提 要
《四库全书总目》之《李太白文集》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之《杜诗详注》提要
2、传录体提要——晋王检《七志》首创
《七志》亦不述作者之意,但于书名之下,每立一传。
——《隋书· 经籍志》
版
本
《遂初堂书目》
辑录体提要—《文献通考· 经籍考》
引用成文,广泛辑录相 关资料,如序跋、题记 以及历代叙录、注释、 列传,成为提要。
《九经三传沿革例》
大 小 序
《汉书· 艺文志· 总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