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论文题目: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下调对市场的影响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也在逐年退坡。
但通过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走势分析可以看出,补贴标准的逐年提升并没有对产销量造成影响,反而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是补贴政策在引导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骗补、配套设施不完善等。
通过分析补贴退坡,得出了政府在逐步将主动权归还市场,让市场主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结论。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政府补贴补贴下调正文1.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实施背景及相关介绍1.1政策实施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汽车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同时伴随着能源日渐短缺以及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新能源成为能源开发的重要方向。
在汽车市场,开始出现的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产业的黑马,同时也使中国汽车产业的优化和升级成为必然趋势。
1.2近年来政策的发展与变化2009年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0年出台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3年财政部等4部委又发布了《关于继续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各地方政府也纷纷配合中央政策,出台了购车补贴、税费减免、鼓励公车采购等一些激励政策。
自2010年中央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以来,补贴额度逐年下降,享受补贴的车辆标准逐年提高。
2014年2月8日,国家发改委等单位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将2014年和2015年的补贴标准相较2013年分别降低5%和10%。
2015年4月29日,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和科技部四部委联合下发的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出台,在未来5年,补贴额度大幅退坡。
具体的退坡办法是:2017-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新能源车型补贴标准都实行退坡,其中:2017-2018年补贴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补贴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
针对2015年末曝光的一些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骗补现象,工信部推动出台《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将根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督查报告的结果调整补贴政策。
首先,研究建立与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等因素挂钩的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适当降低6-8米、8-10米等纯电动客车车型补贴标准,并改进补贴拨付方法。
第二,工信部将研究提高进入新能源汽车推荐车型目录的条件,对现有目录进行动态调整,提高补贴产品的先进性水平。
第三,推进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粍量和新能源汽车积分同步管理办法的出台,建立企业平均油耗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挂钩制度,逐步建立市场化机制引导企业加快新能源汽车生产推广。
2.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虽然从2010年小范围的示范运行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壮大,在研发方面取得不小进步,但从整体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新能源汽车在产品性能和可靠性反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随着2013年以后财政补贴标准逐渐上调,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形成了一定规模。
新能源汽车总产销量非但没有随着补贴的缩紧而减少,反倒稳步上升。
尤其是在2015年,新能源汽车出现爆发式增长,我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
汽车市场,不论中央还是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扶持政策逐步落实之后,新能源汽车发展如虎添翼;在锂电池、电机、充电等产业链环节得到充分发展后,一个成熟的产业链布局为新能源汽车产量的爆发提供了现实基础。
2015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了高峰,仅12月一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75877辆和84055辆,同比增长2.6倍和2.5倍。
但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部分电动车厂和租赁运营公司,以循环使用电池组装配整车方式,以少充多,骗取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量补贴。
2016年,工信部、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联合调查,并拟定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
3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影响分析3.1对生产企业的影响分析3.1.1补贴政策形成初期的影响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初期,政策引导尤为重要。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能够在扩大汽车市场规模的同时,将新能源汽车引入一个良性发展的循环中。
我国属于工业化国家,汽车对燃油类燃料的依赖性较大。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环保问题迫在眉睫。
新能源汽车产业应运而生。
财政补贴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生产企业不断探索研发出更优良的产品。
在传统汽车工艺上,我国汽车制造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我国起步较早,并且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是一直没有形成较大生产规模。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出台,能够极大的鼓励更多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从而不断扩大市场规模。
与此同时,生产企业在财政补贴的支持下不断增强着自身的竞争力,并形成一整套其汽车生产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3.1.2补贴标准变化对产量的影响分析新能源汽车产量近年来实现逐年递增,并在2015年快速增长。
但这其中却是补贴标准的逐年提升。
我们首先以纯电动汽车为例。
在新能源汽车总产量中,纯电动汽车总量占比十分大。
在2010补贴政策初步拟定并实施开始,纯电动汽车的产量小幅度地上升。
2010-2013年每辆车的最高补贴金额一直保持在每辆6万元,但是其产量增速缓慢。
从2014年可以看出明显的补贴力度下降,但是产量增速不减反增,并且在2015年实现了飞速上涨。
究其原因,不难看出,在近些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企业逐渐实现了规模效应。
引导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也是政策补贴的一个重要原因。
企业在不断生产过程中实现了技术进步,而这为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必要条件。
我们再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例。
和纯电动汽车相似的是,在起初两三年,在补贴标准较低时,该型汽车还出于市场摸索阶段,年产量没有过万台。
2012年只有1311台,但从2012年往后产量稳步上升,并且在2014年实现了产量超过两万台的目标。
2015年产量实现了飞跃,增长提高了近三倍。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虽然所占市场份额没有纯电动汽车那么大,但是增长轨迹却与其十分相似。
这说明该型汽车的生产企业在不断的摸索的过程中,在财政补贴的帮扶下提高了自身的生产力,使更多车型得以推广。
补贴政策的出发点是促进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但操作过程中由于漏洞的存在带来不少的负面作用。
例如汽车生产企业将新能源汽车定价过高,大部分补贴最终成了汽车企业的利润而不是让利于消费者。
于是汽车生产企业只为追求高补贴而不思进取去生产高品质的产品。
从图中曲线陡峭程度我们可以看出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惊人,这不由得让我们思考,是补贴政策真为市场带来了如此大的推动力还是另有其因。
结果表明,这并代表政策的推动力巨大,也不是大片生产企业形成规模经济的原因,。
一个日益明显问题暴露出来,那便是一些企业存在骗补和寻租的现象,通过降低生产标准来扩大产量,利用财政补贴的漏洞来谋求自身利益。
因为补贴政策是在间接补贴消费者,所以生产企业这种行为是在夺取消费者的利益。
不但如此,一些生产企业在得到补贴后不是通过技术提升降低成本,而是通过生产不合乎标准的汽车来达到产量的扩大。
在与其他合格生产企业的竞争中,会出现柠檬问题,骗补企业抢占其他企业的市场份额,而并没有真正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大范围推广。
3.1.3补贴标准提高对生产者市场的作用分析补贴政策之所以逐年递减,就是要在市场逐渐成熟后将主动权还给市场。
由于生产企业的服务水平不能被政府直接观测到,而且生产企业的投入相对于政府属于私有信息,所以二者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所以政策补贴在引导企业的同时可能会引发一定的问题。
对于较大规模的企业,政策补贴标准提高会促进他们的技术革新,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
但是对于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他们还没积累足够的经验,补贴标准的提升会进一步增加他们的生产成本,但是由于是产份额较小,他们不能将价格提高太多,所以最后不仅不能会及消费者,而且不利于这些小型企业的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每年财政补贴新能源汽车的数额都很巨大,但是真正流向消费者的补贴未必很多。
这需要政府在发放补贴的同时要规范企业的行为,做到补贴政策与辅助政策并行,从而在引导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的同时让补贴发挥最大效力。
但是值得肯定的是,补贴政策退坡,会加快生产企业向市场求发展,这也会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
同时可以促进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使其在竞争中不断完善自身。
3.2对汽车消费者的影响分析随着节能环保消费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进步。
3.2.1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驱动因素消费者会根据对不同汽车品牌的偏好选择合适的车型,但是新能源汽车作为刚起步的产业,虽然近几年不断发展壮大,但是还没有达到普及的阶段。
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会很看重汽车的价格。
而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又受到政府相关补贴政策的影响,所以政府的补贴就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驱动因素。
而且政府补贴力度的大小也在侧面影响了企业的服务,售后服务也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
同时,消费者会很看重汽车的质量可靠性、使用便利性和安全保护性。
作为新技术的代表,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也成为消费者考量的重要因素。
消费者在选择购买汽车时,还会受到周围人群消费的影响。
当越来越多人选择新能源汽车出行时,他们便会产生示范效应,带动更多消费者消费。
3.2.2补贴标准变化对销量的影响2015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降10%,地方补贴也将随之递减。
不少人担心,201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补贴政策,当补贴政策退坡后,销量会不会受到很大影响。
我们首先以纯电动汽车的情况为例进行分析。
我们看到从2013年开始最高补贴金额逐年下降,但是销量却在不断高升。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退坡幅度并不大,但是政策已经达到了引导消费的效果。
从最近的市场反馈看,包括比亚迪、上汽乘用车、北汽新能源等新能源汽车企业,都未因补贴退坡导致订单有所减少,这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而且通过质量较高的产品获取了消费者的信任,他们的汽车价格并没有因为补贴政策的变化而提高,反而因为技术进步下调了一部分汽车的价格。
同时补贴政策也调动了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
而且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群体并不只是私人消费者,还有公共部门等,他们的需求价格粘性较低,加之占据公共交通领域大头的客车类补贴并没有下调,销量才会直步上升。
再来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走势和纯电动汽车十分相近,在一定程度上和大部分城市放开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限制有关,加之一些利好的补助政策,对补贴政策加以补充,该型汽车的销量也在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