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群体
传统家庭的主要特征
• ①从事自给自足单一的农业生产,既是生产的基本单 位,又是生活的基本单位,是名符其实的社会细胞; ②父亲,父家长拥有权威,结婚的目的是为了生儿育 女(特别是生儿子)传宗接代;③婚姻缔结的方式是父母 之命,媒妁之言,全由父母包办,强调“门当户对”; 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推崇夫唱妇随;⑤崇高大家 庭,家庭结构比今天相对大些,家庭关系也比较复杂, 以父子关系为中心;⑥男尊女卑,重男轻女,在贞操 观方面实行两个标准,男性可以内妾、嫖妓,女性却 要婚前婚后守贞从一而终;⑦受神权、族权、父权、 夫权四权统治。
家务劳动分担的变化
• 农村家庭夫妻既参加生产劳动,又承担 家务的双重角色加强。传统的“男主外, 女主内”分工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 击,出现了与城市双职工家庭一样的发 展趋势。它是妇女地位提高,夫妻关系 日益走向平等的反映。
• 调查还表明,越是经济发达、乡镇企业 发展快的地区,夫妻共同决定家庭事务、 妻子决定家庭事务、夫妻共同承担家务、 丈夫共同承担家务、丈夫承担家务等, 所占比重也就越高。同时,家庭的权力, 也就越趋向分散。显示出家庭人际关系 民主平等的程度增高。可见生产方式的 变革,正促使农村家庭人际关系逐渐发 展为带有本质性的变迁,以适应农村迈 向工业化、城市(镇)化的需求。
基本群体的特点
• • • • • • • 1、规模小,人数有限,一般2—30; 2、成员见有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 3、成员间相互扮演多种角色,表现全部个性; 4、成员间交往富于感情; 5、成员难以替代; 6、群体整和度高; 7、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基本群体举例:桃园兄弟(刘关张)
家庭的涵义与功能
子(女)
家庭的起源和发展
• 血亲杂交---伙伴婚姻---对偶婚---一夫一 妻
一夫一妻
对偶婚 伙伴婚
血亲 杂交
家庭类型与发展趋势
• • • • • 核心家庭; 主干家庭; 联合家庭; 其他:单亲家庭、空巢家庭、丁克家庭-以核心家庭为主体,主干家庭和联合家 庭日益减少,其他家庭日益增多,离婚 率上升。
家庭结构类型的变迁
• 整个家庭结构类型,有逐渐走向小型化的趋势。 核心家庭、夫妻家庭、单亲家庭增长,便是小 型化的具体表现。另外,主干家庭,联合家庭 的人口构成,日益减少到最小数量,也是表现 之一。家庭结构类型的小型化,是当前农村家 庭结构发生的最重要的变迁,它反映了农村家 庭人际关系日趋简单,有利于发挥家庭民主和 减少矛盾,是农村社会发展的结果,同农村实 现现代化的过程是相适应的。
1956年到1978年,即高级社和人 民公社阶段
• 农民家庭的生产功能被取消了,失去了 直接从事生产的对象和手段,特别是 1958年和1959年两年,大跃进、大炼钢 铁、瞎指挥、刮“共产风”,搞“一平 二调”,办公“公共食堂”、托儿所、 敬老院,家庭的消费,教育和赡养功能 也被弄得支离破碎,使得整个农村家庭, 成为一种功能稳乱、很不完备的社会细 胞。
社会群体的分类(四)
• 内群体与外群体: • 内群体——其成员具有团结、忠心、亲 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也就是成员在心 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 • 外群体——指内群体之外的任何“别人” 的结合,成员在心理上无任何归属感。
基本群体的概念
•
基本群体是在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时最 初接触到的、由经常的面对面的直接交 往所形成的具有紧密的人际关系的社会 群体。
核心家庭
• 涵义:又称夫妇家庭,是只有父母与未婚子女 共同居住和生活。有三种形式:仅由夫妻组成、 夫妻加未婚子女(含领养子女)、单亲家庭。
主干家庭
• 涵义:指父母(或一方)与一对已婚子女(或者 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
联合家庭
• 涵义:指父母(或一方)与多对已婚子女(或再 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包括子女已成家 却不分家。 父母
家庭规模的变迁
• 所谓家庭规模,是指家庭拥有的人口数量。一个家庭 拥有的人口数量越多,家庭的规模也就越大,反之, 则家庭的规模也就越小。根史学界考证,中国从公元2 元(西汉元始二年)到公元1911年(清宣统三年)的1900多 年间,有典籍可考,能推算出比较可信家庭人口数的, 计有71人,其均值为4.95人。其中家庭平均在4-7人之 间的就有55次,8人以上的只有一次,1911年全国家庭 的平均数为 5.17人。一般讲家庭规模,多指家庭户的 规模,在中国农村,户和家基本一样,但也有少数不 一致。解放以后,中国农村家庭户的规模与以前相比, 明显缩小了,减少1人左右。
社会关系
• 血缘关系:
• 血缘关系是由婚姻或生育而产生的人际关系。如父母与子女的 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其他亲属关系。它是 最早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 地缘关系:
• 地缘关系是指以地理位置为联结纽带,由于在一定的地理范围 内共同生活、活动而交往产生的人际关系。如同乡关系、邻里 关系。
• ——家庭是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 养关系为基础的有共同生活活动的群体。 • 1、经济功能:生产和消费; • 2、两性生活和人口生产功能; • 3、抚养后代和赡养老人功能; • 4、休息娱乐和情感交流功能; • 5、教育和宗教功能; • 6、其他
家庭关系的调适
• 基本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 • 家庭基本三角关系图 • 夫(父) 妻(母)
家庭人际关系的变迁
• 重要的标志是家庭权力结构的变化和角色模式 的重新调整,在14省(市)农村家庭调查中,家 庭权力结构的变化是明显的,从事何种生产, 买生产资料,买大型家俱和耐用消费品、孩子 教育、对孩子职业、日常生活开支、储蓄和投 资、借款、日常文化开支、谁出任当家人等11 项家庭事务由谁来决定中,1986年与1978年相 比,发生了明显变化。今天中国农村家庭的当 家人,虽然也有些女性但绝大多数还是男性。
邻里
• • • • • • 地域性、情感性、选择性 传统邻里:地缘+血缘 现代邻里:地缘+业缘或淡化 互组、治安、社会化、沟通、协调功能。 同质邻里与异质邻里 开放邻里、半开放邻里与封闭邻里
社
第四讲
会
学
社会群体
艾丽娟
社会群体
• • • • • 主要内容: 社会群体和基本群体 家庭 邻里牛,走不如马,而牛马为用, 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 --------------《荀子集注》 • 人类结群生活起源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需要。人类的结群生活具有非自然选择 性和非本能性。人类的群体生活具有剧 变性和不可逆性。社会群体是联系个人 与社会的中介。
大儿子、大儿媳 孙子
二儿子、二儿媳 孙女
三儿子、三儿媳 孙女
单亲家庭、空巢家庭、丁克家庭-• 单亲家庭:至少有一个孩子 与单身家长居住在一起的家 庭。 • 空巢家庭:一般是指家庭中 因子女外出工作学习老人独 居的一种现象。 • 丁克家庭:是指那些具有生 育能力而选择不生育,除了 主动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观 或者客观原因而被动选择不 生育的家庭。
人类的结群现象
其他群居生物:猩猩、猴子、鼠 类、蜜蜂、蚂蚁-----• 比较:
人类结群
非自然选 择性 非本能性
动物结群
自然选择 的结果 本能性 变化很少 很缓慢
剧变性
社会群体的涵义
• 社会群体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社会关系 所结成的有共同交往活动的人类社会生 活单位。 • 1、社会关系 • 2、共同交往 • 3、社会生活
社会关系
• 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
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和人的关系。 •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 的生产关系体系。
• 政治关系: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特定的利益要求而形
社会群体的分类(二)
• 基本群体和次级群体: • 基本群体——其成员有经常的面对面的 直接交往的群体,如家庭、邻里、友群、 工作(学习)班组等为数不多的群体 • 次级群体——其成员没有经常的面对面 交往的群体,大多是规模较大的业缘群 体。
社会群体的分类(三)
•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 正式群体——其内部关系按照正式的社 会规范建立起来并受正式规范制约。 • 非正式群体——内部关系具有非正式化 的特点。
农村迈向工业化、城市(镇)化
• 家庭生产功能的减弱直至消失,不仅不 同的经济发展地区和村庄,起步早晚有 很大的差异,就是在同一区或同一村庄 里,各个不同的家庭情况也很不一样。 有些家庭的生产功能开始减弱甚至消失。 另有一些家庭非旦不减弱反而在加强(从 事单一种植业的家庭)。
• 伴随家庭生产功能的变化,家庭收入大大增加, 家庭的其他功能发生了突出的变化。建房热就 是其一。家庭耐用消费品的增长,是家庭消费 功能变化的另一重要表现。此外,家庭的生育 功能也有变化,在以农业为主的地区主要是加 强,超生现象比较严重,对计划生育冲击很大, 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始重视优生优良,生育功能 有所减弱,教育功能加强。家庭的赡养功能, 总的讲都有增强,情况是好的。但由于老人在 家中地位的下降,老一代的生活水平普遍较年 轻的一代低。
• 当家人妻子对家庭事务的决定权提高, 尽管提高的比例还不大。由此可见,改 革后的中国农村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向 民主、平权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夫妻 共同决定家庭事务的比例,都已超过一 半以上。
老年人决定家庭事务权力下降
• • • • 原因有二: 一是由联合家庭、主干家庭减少所致, 二是老年人在家中的权力地位大大下降。 二者相比,后者是最主要的。
从1979年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至今
• 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这个阶段 将继续相当长的时期。由于农村从集体 获得了土地使用权,有了生产、经营的 自由权和产品的支配权。农民生产出的 成果,“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 下全是自己的”调动了劳动生产积极性。 农民家庭的生产和经营功能,得到恢复 并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