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4i 不同的社会群体

14i 不同的社会群体

14 不同的社会群体
执笔人:王建玲授课人:班级:五()班组名:姓名:审核人:学习目标:
1.了解社会群体的概念。

知道身边熟悉的人属于什么社会群体。

2. 了解不同社会产生的特点及其社会需求。

3. 体会外务工、失独老人和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

4. 能够不断关注并正确看待和对待特殊的社会群体。

学习过程:
导言:在我们身边,有各种不同的社会群体。

就像彩虹是由七种颜色构成的一样,不同的群体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一、活动一:社会群体大家谈
1.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的父母从事什么职业?有什么爱好?
2.学生交流,教师介绍不同的职业、爱好、居住地点、利益诉求、亲密关系、信仰等将人们划分为不同的社会群体。

3.教师引导:你们发现身边你熟悉的人们属于哪些社会群体?
4.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社会群体。

5.教师小结学生发现的社会群体,归纳总结什么是弱势群体。

6.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弱势群体,让学生讲出发生在这些人身上的故事。

活动二:农民工的故事
1.教师提出问题:通过课前的调查,你们是否知道来自乡村的外出务工人员从事什么工作?他们有衣食住行等生活状况是什么样的?
2.教师引导学生讲一讲他们知道的农民工的故事,让学生深入我了解农民工的生活状况。

3.让学生阅读教科书105页的故事,教师提问这位农民工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到现实生活中:如果你是一位外出
务工人员,从事建筑工人、保安或保姆等工作,你希望你的雇主以及第二家乡的其他人怎样对待你?
5.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举例说明尊重不同社
会群体人们的做法。

活动三: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对失独老人和留守儿童的了解。

2.教师介绍大家熟悉的个别特殊群体中的一员,或者附近孤
儿院、敬老院、志愿者社团的情况。

3.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慰问特殊群体人员、孤儿院、敬
老院或参加志愿者社团活动。

(1)提出慰问要求;就近选择慰问对象;事先联系,设计路线;
注意安全和礼貌;做好慰问计划和慰问对象生活状况资料的收集整理。

(2)引导学生制订慰问方案,明确慰问目的,确立慰问的时间和计划,明确慰问内容。

了解特殊群体的衣食住行、情绪心理等生活状况。

(3)课余活动,那部特殊群体人员,作相应记录以便小组间交流。

4.不同小组进行交流,并填写106页下方表格。

活动总结:今天的活动我们了解了不同社会群体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他们的生活状况,因此是一些弱势群体,我们一定要多关注弱势社会群体,把我们的爱给他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