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题解题技能有丝分裂图表图像类解题

综合题解题技能有丝分裂图表图像类解题


4.如图表示细胞周期(图中的M表示分裂期,G1、
S和G2表示分裂间期,其中G1、G2表示RNA及 蛋白质合成期,S表示DNA合成期),有人为确
定DNA合成期的时间长度,在处于连续分裂细
胞中加入以3H标记的R化合物,在下列化合物
中,最适合的是

A.腺嘌呤 C.鸟嘌呤
B. D.胸腺嘧啶
解析 在细胞分裂间期发生的是DNA的复制,要 确定DNA合成期的时间长度,就需要和RNA合成 的时间分开。构成DNA的碱基有腺嘌呤(A)、胸 腺嘧啶(T)、胞嘧啶(C)、鸟嘌呤(G),构成RNA 的碱基有腺嘌呤(A)、尿嘧啶(U)、胞嘧啶(C)、 鸟嘌呤(G)。相比RNA,构成DNA的独特碱基是 胸腺嘧啶(T),因此我们可用以3H标记的胸腺嘧 啶(T),通过观察测量放射性含量在一个细胞内的 变化情况来确定DNA合成时间的长短。在细胞分 裂间期,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时,放 射性开始增加,间期合成结束时放射性达到最大, 经过分裂期的前、中、后、末期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取材
切取根尖2-3mm,乳白色
解离
试剂:10%HCl 10~15min
目的:使根尖组织细胞易于分离
漂洗 染色
试剂:清水。时间10min
目的:洗去解离液,中止解离
试剂:醋酸洋红或龙胆紫 1-2min 目的: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制片(压片(拇指压片法) 不能旋转
观察(先低倍镜找到分生区,高倍镜观察)
(2)临时装片的观察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生长点区域(细胞呈正方形, 排列紧密整齐),移到视野正中央。
色单体是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所以,只要存在
染色单体,其数目就比染色体多一倍(如甲图);
在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
染色单体数为零(如丙图)。因此乙图错误,所以
选B。
答案 B
随堂演练
1.某科学家用15N标记氨基酸,32P标记脱氧核苷酸
研究细胞的分裂,已知相应的细胞周期为20h,
两种物质被利用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
归纳整合
有丝分裂图表、图像类一览
1. 析题原则:识标、明点、析线三个步骤。
2. 析题原则:完成“图→文”的转化。
3. 析题原则:先看清楚纵横坐标的含义,再明确
4. 析题原则:①审题:分析各行各列的数据变 化,最大值、最小值和平衡点;②找答案:把 表格变成文字联想,找出所要考的知识;③定
5. 析题原则:见样题。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1、实验目的
学会辨认细胞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特征; 学会运用根尖压片技术,制作临时状片
2、材料选择 洋葱鳞茎(葱、蒜)的根尖 3、仪器试剂
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 质量分数0.01g/mL龙胆 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 液)、显微镜、盖玻片、 载玻片等
4、实验方法
(1)临时装片的制作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分裂
实验成功的关键 (1)剪取生长旺盛、带有分生区的根尖,同时注意 剪取的时间,一般在上午10点至下午2点左右,此 时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 (2)解离充分,使细胞分散开,是实验成功的必备 条件。 (3)染色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应注意 染色不能过深,否则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 (4)压片时用力必须恰当,过重会将组织压烂,过 轻则细胞未分散,二者都将影响观察。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
解析 本题通过具体表格,考查细胞周期的有关 知识,是高考的常见题型。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 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处于 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多。观察比较表中的数据可 知,分裂期最短的是肿瘤细胞,只有0.5 h,也是 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小的。而综合比较表格中 各个数据,也可以发现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 持续时间不同,而且不是同步的。 答案 B
2.如图所示细胞来自下列哪项实验材料( D )
A.大肠杆菌
B.
C.柳树雌株的胚囊
D.
解析 由图可知,该图无同源染色体,为减数
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人的造血干细胞和柳树雌株的胚囊进行的是有
丝分裂,大肠杆菌进行的是二分裂,只有雄性
果蝇的精巢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3.下表表示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h)。据 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原
因是
答案 (1)③ 分生区 线粒体 (2)能量
(3)b (4)a、c 蛋白质 (5)DNA的复制
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由染色质变成染色体 (6)
分裂期所处的时间短
返回
变式训练
下图中的甲、乙、丙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
程中的三个阶段,a是染色体数,b是染色单体
数,c是DNA分子数,a、b、c的数量关系正确
的是
()
A.甲、乙
B.
C.乙、丙
D.
解析 本题以有丝分裂为命题点,考查有丝分裂
过程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变
化,综合考查图形分析能力和识记能力。由于染
分裂间期 分裂前期 分裂中期
解析 坐标曲线图的纵坐标表示每条染色体中DNA 含量的变化,曲线既可代表有丝分裂也可代表减 数分裂。图一中AB段代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 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图一中BC段的每条染色体中 含有2个DNA分子,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或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或减 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而图二中图B表示有 丝分裂的后期,因此不在图一中BC范围内。 答案 B
述中不正确的是
()
A.15N和32P的利用量,可分别表示细胞中蛋白质的 合成和DNA
B.15N主要用于蛋白质的合成,32P则主要作为DNA
C.间期细胞中的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代谢活 跃,7~12 h
D.DNA复制速率最快的时间在10 h左右,分裂期 时间不足8 h
解析 本题以坐标曲线图的形式,展示了细胞分 裂与两种元素利用量的关系。32P标记的脱氧核苷 酸是DNA复制的原料,不是RNA的合成原料;15N 标记的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合成原料。因此15N和32P 的利用量,可分别表示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和DNA 复制的强度;有丝分裂的间期,细胞的主要变化 为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2~7 h为蛋白质 合成旺盛期,7~12 h为DNA合成旺盛阶段。2~ 12 h处于间期之内,旺盛的物质合成需要相应的能 量供应,因此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代谢活跃。 答案 B
(3)根据诱变育种原理,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时期是
图乙的
阶段(填图中字母)
(4)乙图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较活跃的
时期是
(填字母),这表明在该时期进行了大
量的
的合成。
(5)丙图呈现了一种物质变化和形态变化过程,该
过程的物质变化主要是
;形态变化可描
述为
(6)在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
技巧点拨 做组合类图表题时,要求较高,做题思路大致 分为四步:(1
(2)析图:先从每个图形入手,分析图中所表 达的生物学信息及其数量关系,再把图形与图 形放在一起比较、分析、推理,找到两者之间
(3)回归教材:在收集相关信息后,联系相关 教材知识,利用原有知识,结合所获得的相关
(4)定答案:用简洁的生物学语言表述出来。
再换上高倍镜,在高倍镜下用指针指出中期、后 期细胞。
中期 分


后期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实验原理
(1)解离液将组织细胞固定杀死并相互分离。 (2)龙胆紫(醋酸洋红)能将染色体染成深色。 (3)显微镜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期的图像。 2.实验流程
洋葱根尖的培养:实验课前3-4 d,将洋葱放在 装满水的广口瓶上,底部接触 水,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注 意经常换水,目的是防止烂根, 待根长到5 cm
绘图 提醒 (1)先漂洗再染色,这两步不能颠倒,否 则影响实验效果。 (2)漂洗的目的 ①防止解离过度,根尖过分酥软。 ②洗去盐酸,防止与碱性染液发生作用,便于染 色。
(3)使根尖细胞相互分散的方法 ①解离,盐酸可破坏细胞壁的果胶层,使组织细 胞分离。 ②制片时用镊子捣碎。 ③压片。
(4)显微镜下观察的都是死细胞,不能看到细胞 分裂动态变化,若视野中找不到某一时期的细胞, 可通过移动装片从邻近的区域中找。 (5)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间期细胞数目最多,原因是 间期历时最长。
取材:取根尖2~3 mm
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HCl溶液和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按1∶1的
装 片
解离
比例混合 解离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分散开来

解离时间:3~5 min

解离程度:根尖酥软

漂洗
漂洗时间:10 min 漂洗目的: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
有利于染色
染色液:0.01 g /mL ,或0.02 g /mL
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染色 染色时间:3~5 min
染色目的:使染色体(或染色质)着色 装
片 的
制片:用镊子取出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
制 滴清水,一片载玻片。
然后,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这样可以使
细胞分散开来,再把盖玻片上的载玻片取下
观察:使用低倍镜观察的目的是找到分生区细胞,
答案 D
5.下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乙表示洋葱 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 质中mRNA含量变化;丙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
(1)甲图中,进行分裂的细胞集中在哪一区域?[ ] 。该区域的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2)研究表明细胞的呼吸速率在各时期是不同的, c阶段后期耗氧量最多,这与分裂期需要大量的
细胞类型 分裂间期
十二指 肠细胞
13.5
肿瘤细胞 18.0
成纤维 细胞
19.3
分裂期 1.8 0.5 0.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