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类试题解题思路
2008
12.5
68549.4
26.9
运用经济常识,分析表一、表二的经济信息。
参考答案:表一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大幅度
跃升;人民收入显著提高。
表二反映了我国农业和农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①从1988年
到2008年,我国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说明我国
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②农业机械总动力不断增加,对农业的物
年份
最终消费支出 投资
净出口
2005年
38.2
37.7
24.1
2006年
38.7
42.O
19.3
2007年
39.4
40.9
19.7
2008年1-9月 44.5
66.5
—11
注意:①目前世界各国消费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60%。②2008年
11 月份我国出口下降2.2%,创1999 年5月以来的新低;进口下降
表一、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如何解决表二中所反映的问题?
参考答案:①表一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大
幅增长,经济发展迅速。表二反映了1989-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
幅增长,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财政收入的增长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
②解决表二中的问题就要做到: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居
参考答案:①反映了广西经济发展较好生产总值持续增加。②投
资、消费与出口共同拉动了广西经济的发展。③居民收入增长,但农民
收增长幅度小于城镇居民,且收入差距大。④出口大于进口,处于贸易
顺差地位,说明广西经济在对外贸易当中处于有利地位。
6、材料一:表一:1978年~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GDP亿 国家财政收入(亿元)
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有较大提高。从材料
二可以看出,某市的农业基础薄弱、农民生活水平低、农村各项事业的
发展相对落后。具体表现在:农业科技贡献率低、农业产业化不足、农
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农村社会保障基础差、村委会建设有待提高。
4、表1:2004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
认识发现新问题。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
(3)表与表之间的比较分析。图表与图表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存在
着一定联系。经过细心的比较,抓住这个联系,我们就会产生新的认
识。前几年的表格论述题基本上是一个表反映成绩,另一个表明存在问
题,两个表是互补关系。
3、三到
(1)由数字到术语。图表型主观题往往以数字来表达某种经济现象,
况
委会的满
意率
农业科技 农产品 劳动者平 懂技术的农 参加各类 患病就
贡献率 加工率 均受教育 民占农民比 社会保险 医率
年限
重
比重
30% 20% 6年
10%
5%
60% 51%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
参考答案:材料一说明2004年以来,某市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但城
乡差距较大;由于国家实施了取消农业税并且对种粮农户给予了粮食补
《图表类主观试题解题思路和技巧》教案
李小超
一、试题特点 1、反映当年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体现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是全 国经济工作会议关注的重点问题 2、题型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一是设问。材料一般由“表题, 2~3个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图饼式三种)、注 释”三部分组成。 3、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第(1)问是:表一、表二分别(或共 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第(2)问是:表一和表二有何内在联系?第(3)问 要求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根据材料设定的其他问题。 二、解题思路与技巧(解答图表题应做到三个“三”) 1、 三读: (1)读图表。图表一般是表格、饼状图和柱状图,有标题、时间、项 目、数据以及小字注等构成。标题表明什么行业、什么部门、什么社会 群体等单位的什么经济状态。它总揽和规定着表格的基本内容。项目则 把各种数据按照一定的类别划分开来,按照一定关系有序地进行排列。 (2)读注文。图表下的注文对图表起着补充作用。是图表式主观题的 重要组成部分。注文还对答题思路有提示作用。 (3)读设问。图表是为设问服务的,设问是命题测试意图的直接表 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读设问,一要弄懂各问分别问的是什 么,二要弄懂各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当然要注意图表中具有重大历史 事件的时间。如图表中出现1978年我们应联想到改革开放,1997年就联 想到党的十五大。2002年应联系到党的十六大。) 2、三比 (1)纵向比较。对同一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它反映的是一事物自 身变化发展的趋势。 (2)横向比较。发现不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加深对事物的
高,对外开放规模不断扩大。
原因:①最根本的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并逐步完善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②积极推进经济
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③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
平结合起来,着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
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
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7、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
键抉择。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人居民储蓄
GDP总量 人均GDP
进出口总额
人均收入 均纯收入 存款余额
1978年 3645亿元 381元 343元 113.6
表二: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变化
年份
农业增加值占国 农业机械总动 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
内生产总值的比 力(万千瓦) 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
重(%)
重(%)
1988
29.8
20912.5
13.8
1993
28.4
28707.7
15.7
1998
20.8
36118.1
18.4
2003
16.4
52573.6
21.3
路。④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
水平。
8、材料 中小企业在一些国家企业总数中的比重、贡献率、就业人数情
况
美国 德国
日本
中国
占国内企业总数 99% 99.7%
99.7%
99.5%强
对经济的贡献率 50% 45%
47%
55%
就业人数
60% 70%
70.2%
75%
注:美国70%的创新发明是在小企业实现的
20912.5 62.4
13.8
1990 28.4
28707.7 60.2
15.7
1995 20.8
36118.1 52.2
18.4
2000 16.4
均可支配收
入/增长率
农村居民人 2366/4.2% 2476/4.8% 2622/4.3% 2936/6.8% 3303/12.5%
均纯收入/增
长率
注:从2004年起,某市取消了农业税并且对种粮农户给予了粮食补贴。
材料二 某市部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农业生产经营状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农村社会事业 村民对村
注:基尼系数是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行标
准,基尼系数低于0.3属于均等分配区间,0.3~0.4属于合理区间,大于
0.4表明收入差距过大。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表1和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表1、表2和材料一是什么联系?
参考答案:①表1反映出200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大,且东
部、中部和西部的总体收入也存在一定差距。表2反映出1978年以来,
我国基尼系数连年增加,说明我国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
②表1、表2和材料一是一种因果联系。(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影响了社会
公正和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因此党和政府
要运用材料一的措施加以调控。
5、今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现收集了广西经济的一些基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前三季度,元) 3073
15.8
材料二:前三季度,全区进出口总额102.7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63.7%。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31.34亿美元,增长63.6%。其中,对
东盟出口额21.14亿美元,增长93.6%;自东盟进口额10.20亿美元,增长
23.8%。
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简述我国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治意义。
参考答案:①材料一说明表中各国的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主
体力量,在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做出重大贡献。中小企业在我
国经济中的地位与美德日大体相当。②促进中小企业良性发展,有利于
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国家政权;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表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GDP总量 人 均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人 居民储蓄存款余
GDP 人均收入 均纯收入 额
1978年 3645亿元 381元 343元 113.6元 210.6亿元
2007年 24.95万亿 2460美元 13786元 4140元 172534亿元
元
注:在过去的29年中,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率是9.8%
在回答问题时必须用术语概括这一现象。
(2)由现象到本质。我们必须在由数字到术语表述基础上,揭示出本
质。
(3)由理论到实践。政治高考不仅仅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更主
要考查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训练与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