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一直是历年中考化学试卷中必考知识点之一,一般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将溶解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提纯等知识点与题中所给出的溶解度曲线图相结合起来综合考察。
一、溶解度曲线定义溶解度曲线是指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
例如:图中A点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为80g。
二、溶解度曲线含义1、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2、曲线的走向表示某物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例如:图中溶解度曲线表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例如:A点表示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4、曲线上面的各点表示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有未溶晶体,曲线下面的各点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例如:图中Q点表示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有未溶晶体,N点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三、溶解度曲线应用1、查找某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例如:查找图中甲物质在t3℃时的溶解度,就是Q点对应的纵坐标,也就是说,在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80g;2、比较某一温度下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例如:比较乙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从图上可知,乙的溶解度是大于丙的;3、选择使某种物质从溶液中的结晶方法。
结晶的方法一般分为三种,分别是降温结晶、蒸发结晶和升温结晶。
降温结晶(又称冷却热饱和溶液),它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例如图甲或硝酸钾;蒸发结晶,它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图乙或氯化钠;升温结晶,它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例如图丙或熟石灰。
四、典型例题1、下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在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2、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30℃时,将40g甲物质加人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D.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3、下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________℃.(2)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仍然饱和的是________的溶液.(3)t3℃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4、如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__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________乙(填“>”“<”或“=”).(3)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E.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学到唯一的一个定律,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也是中考化学的热点内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一下如何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题。
一、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意:1、适用范围——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2、守恒对象——真正参加反应的那一部分物质的质量,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3、“总和守恒”——参加化学反应的所有物质质量总和守恒,比如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
说明: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变与不变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概念性知识判断举例:化学反应前后必定发生改变的是()A、元素种类B、原子数目C、分子种类D、物质的质量总和2、某物质化学式的推断解题思路:1.分别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元素种类;2.数对应元素的原子个数,依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补充足够的对应原子个数;3.组成化学式。
举例:工业上利用下列反应制取金属Hg:4HgS+4CaO=4Hg+3X+CaSO4。
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CaS。
3、反应物、生成物或其质量、质量比的确定解题思路:1.根据题目数据,计算各物质变化的质量;2.根据变化的质量确定反应物、生成物(质量减少为反应物,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写出表达式;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举例: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A“待测数值一定为2gB 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7D 该反应可能是铜与氧气的反应4、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确定解题思路:1.根据题目数据,计算各物质变化的质量;2.根据变化的质量确定反应物、生成物(质量减少为反应物,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写出化学反应的表达式;3.根据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及反应中的变化量,确定表达式的计量系数,即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举例:将25g甲物质跟5g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含有10g甲物质,11g丙物质,还有另一种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式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A、B、C、D,则表示它们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A+B=C+D B.2A+B=C+2DC.2A+B=2C+D D.A+2B=2C+D三、典例解析1、下列各项:①元素种类;②物质的总质量;③反应物的总质量;④原子个数;⑤物质种类;⑥分子种类;⑦分子个数.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A.③⑤⑥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④⑥⑦2、在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氨气和氧气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X+6H2O,则X的化学式是( )A .N2B .N2OC .NOD .NO2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B .乙是反应物C .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1︰4D .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4、下图是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根据他们描述的内容,试判断他们所指的化学方程式是( )(相对分子质量为:S:32 O:16 C:12 H:1)A.S+O2SO2B.2CO+O2 2CO2C.2H2+O2 2H2OD.CH4+2O2 CO2+2H2O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
因此,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也是中考的必考考点之一。
本讲主要从物质的物理、化学变化,物理、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类型几个方面来和大家分享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主要内容。
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概念: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现象:多变现为外形、状态的变化。
含义:宏观——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没有改变,微粒的间隔发生改变。
举例:酒精挥发,水结成冰等。
2、化学变化概念: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现象:伴随能量变化、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的变化。
含义: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改变,变成其它的微粒。
举例:葡萄酿酒、纸张燃烧等。
注意:(1)不能根据现象来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2)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例如:锅炉的爆炸、车胎的爆炸是物理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沸点、硬度、熔点、密度、挥发性、导电性、溶解度等。
2、化学性质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氧化性、毒性、酸碱性等。
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汉语表述中常常用“能”“会”“可以”等词加以区别。
如“硫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化学变化;而“硫能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硫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四、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作化合反应。
特点:多变一表达式:A + B + ••• == C举例: S+O2SO22、分解反应概念: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
特点:一变多表达式:C == A + B + •••举例: Ca(HCO3)2CaCO3+CaCO3+CO2+H2O3、置换反应概念: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作置换反应。
特点:一单一化表达式:A+BC==AC+B举例:Al+CuSO4=AlSO4+Cu4、复分解反应概念: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作复分解反应。
特点:两交换,价不变表达式:AB+CD===AD+CB合反应举例:H2SO4+BaCl2=BaSO4↓+2HCl特殊反应——中和反应概念:酸和碱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举例:H2SO4+2NaOH=Na2SO4+2H2O五、典型例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挥发B .水的电解C .瓷碗破碎D .干冰升华2、下列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B .金属铜能导电C .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D .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3、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干冰——作致冷剂B .小苏打——焙制糕点的发酵剂C .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迹D .合金钢——制造坦克外壳4、下列反应能发生,且是复分解反应的是( )A.SO2+2NaOH=Na2SO3+H2OB.KNO3+NaCl=KCl+NaNO3C.Na2CO3+Ba(OH)2=BaCO3↓+2NaOHD.Zn+H2SO4=ZnSO4+H2↑5、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uO+H2SO4=CuSO4+H2OB.Na2CO3+2HCl=2NaCl+H2O+CO2C.NaHCO3+HCl=NaCl+H2O+CO2D.Cu(OH)2+2HCl=CuCl2+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