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ppt课件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ppt课件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960年,后周大 将在发动兵变,他的 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赵匡胤随机回师夺取 后周政权,改国号为 宋,以开封为都城, 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
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 现统一趋势。宋太
祖和他的后继者依 照先南后北的统一 方针,陆续消灭了 南方割据政权,结 束了中原和南方的 分裂割据局面。
幽云十六洲示意图
宋辽和战
1004年秋,辽 军进攻北宋,寇准 坚决主张抵抗,宋 真宗亲征,在澶州 打退辽军。
宋辽和战
1005年,辽宋达成和 议,辽撤兵,北宋答应送 辽岁币银10万两,绢10万 两,双方为兄弟之国,这 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 盟”。
宋夏和战
境夏 大军 举队元 进不昊 攻断称 。向帝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 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
律 阿 保
统一了契丹各部,提倡 农业;制定各项典章制 度,接受中原封建文化; 他在位期间,契丹创制

文字。公元916年建立了
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
大辽。大辽王朝最强盛
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
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2.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宋朝注重发展 文教事业,改革和 发展了科举制。宋 朝时大幅度增加科 举取士名额,提高 进士地位,进士不 仅授官从优,而且 升迁迅速。
宋人科举考试图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2.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 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 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 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 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兵权
宋太祖在进行统一大业的同时,加 强中央集权。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 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 牢地控制了军队。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 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 兵之权。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 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3.宋朝重文轻武的影响
宋朝的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 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 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 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课后活动
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 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 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3.宋太祖强化中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权 (2)相权
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 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 权。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 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 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 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3)地方(政权)
北后 宋, 边西
狄青,北宋大将,临阵被发, 带铜面具,所向披靡,屡著战功。
1044年,宋夏订立 和约:夏对送称臣,北 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 茶叶等“岁币” 银5 万 两,绢13 万匹,茶2 万 斤。 。
1、时间、 建立者、 国号
1115年 完颜阿骨打 金
阿骨打为什么把国号定为“金”?这 反映了他的什么愿望?
开封
1127年(赵构) 临安


宋史皇钦 高上帝宗北 宗称,的宋 。 为后弟灭
南来弟亡 宋定赵的 。都构同 赵临在一 构安应年 就,天, 是历做宋
三、南宋的偏安














郾城大捷
宋高宗、秦桧杀害岳飞
正当抗金斗争顺利发 展的时候,宋高宗和权臣 秦桧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 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 于是向金求和。宋高宗连 下12道诏令命岳飞等人班 师。1141年,宋高宗解除 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兵权, 与金议和。秦桧还指示爪 牙诬陷岳飞,以谋反罪名 杀害了他。但岳飞坚持抗 金的正义斗争,赢得了广 大人民的尊敬。
安岭、贝加尔湖一线,
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
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
北部,可谓气壮山河。

公元1038年,

党项首领元昊在今天 的银川登基称帝,从
此西夏开始了它将近
两百年的历史。元昊
统治时期,西夏的势
力有很大的发展,其
辖境“东据黄河,西
至玉门,南临萧关
(宁夏同心县南),
北抵大漠,境土方二
万余里”,包括今宁
夏、甘肃大部和陕西
北部、内蒙一部分。
请按国号、建立时间、建 立者、都城列表归纳北宋、 辽、西夏的建立时间、建立 者和都城。
建立时间: 916年
契 丹 (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辽 )
都城:上京
建立时间:1038年
西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建立时间: 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宋辽和战
耶律德光在位时, 契丹从后晋皇帝石敬瑭 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
“金”不会变质,金能胜铁之意;完 成灭辽大业。
金 灭 辽 和 北 宋
北宋灭亡 (靖康之变)
北宋为什么会灭亡?
主 观
经济 连年征战、岁币,造成内部空虚;
政治
统治腐朽、无能,破坏军民的抗金斗 争;
军事 长期实行重文臣,轻武将,守内虚外
的政策。
客观 金统治者励精图治;女真族骁勇善
战;灭辽后实力大增。
南宋的建立
内容:
(1)南宋对金称臣 (2)每年给金岁币 (3)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 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重文轻武的政策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 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 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拟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 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 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予的“阵图”行军布 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在地方,宋太祖为了加强控制,派 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 来藩镇手下的爪牙。为防止知州的权力 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 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3)地方(财权)
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 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 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 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 收归中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