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

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汪清六中高二地理期末考试题班级 姓名一. 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非洲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A .沙漠面积广大B .海岸线平直,海湾、岛屿较少C .地形以高原为主D .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2. 西亚、北非的地形大部分是A .高原B .平原C .山地D .盆地 3. 非洲的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是A. 环状分布B. 南北对称C. 半环状分布D. 东西对称 4. 关于埃及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埃及的领土全部位于非洲大陆B .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是埃及主要的经济支柱C .开罗既是首都又是埃及最大的港口D .埃及境内尼罗河每年35月定期泛滥 5.有关英国、日本在地理方面的正确叙述是 A .两国都是由四个大的岛屿组成 B .两国都是处在北纬40°一60°的岛屿 C .两国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D .英国能源丰富,日本矿产资源贫乏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和“某地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6--7题。

图1 图26. 图1所示气候类型与图2中甲、乙、丙、丁四地相符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 7. 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地经常会受到热带气旋侵袭B .乙地的水资源、水能资源丰富C .丙地分布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 .丁地地势低平,多涝洼盐碱地降水量(mm )气温(℃)20 2530600读右图,回答8~10题。

8.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A.小麦 B.棉花 C.黄麻D.水稻9.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是A.a工业区 B.b工业区C.c工业区 D.d工业区10.由b直线到d,其年降水量的变化是A.逐渐减少 B.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C.逐渐增加 D.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2008 年 5 月 2 日,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在缅甸伊洛瓦底省海基岛附近登陆,最高时速达 240 公里。

截至 16 日,缅甸强热带风暴造成的死亡人数上升至 77738 人,失踪人数为55917 人,受伤人数为 19359 人。

读图Ⅰ和图Ⅱ(图Ⅰ中沿北纬 20°地形剖面图),回答11~13题。

11.关于缅甸所在半岛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震频繁 B.经济发展快,生产力水平高C.缅甸所在半岛为中南半岛 D.与我国河流相连,水运联系便利12.2008 年2日登陆缅甸的热带风暴对下列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是A.水稻 B.小麦C.棉花 D.黄麻13.通常年份,在孟加拉湾形成的强热带风暴在孟加拉国登陆,对缅甸影响不大,而“纳尔吉斯”风灾造成缅甸伤亡惨重,原因最不可能是A.受灾地区人口稠密,住房不抗风 B.灾发前不能进行准确预报C.风暴角度和风向罕见,绕过天然屏障 D.沿海地区红树林破坏严重读右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能看到的海峡是A.曼德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C.土耳其海峡 D.麦哲伦海峡15.关于C海域形成的原因正确的是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生长边界B.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生长边界C.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D.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16.每年日本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

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A.本州、九州、北海道B.北海道、本州、九州C.九州、本州、北海道D.北海道、九州、本州17.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一带的西南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反气旋的影响C.季风洋流的影响D.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18.中亚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降水稀少B.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C.高原沙漠广布D.深居亚欧大陆内陆下面为“欧洲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图中虚线为流域界线),该河流水量充沛,季节变化大,流域内出产优质葡萄。

读图回答19~20题。

19.该河流径流量最小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0.下列关于阿尔卑斯山脉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形成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21.该河流流域内出产优质葡萄的气候资源优势是A.夏季高温多雨B.全年降水丰富C.夏季光照充足D.冬季昼夜温差大22.有关欧洲西部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较少 B.长度较长 C.含沙量较大 D.水量充沛下图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

据此回答23---25题23. 关于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24. 关于两个三角洲目前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区易受风暴潮侵袭 B.乙地区常受台风影响C.甲地区经常发生海啸 D.乙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25. 如果城市A、B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依次是A.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 B.麻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C.水产品加工业、造纸工业 D.电子工业、制糖工业二.综合题(共计50分)26. 如下图所示并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0分)【材料】以色列面积1.49万平方千米,50%以上为沙漠,盐碱地面积广。

农业以种植业尤为发达。

该国有一种智能的节水压力灌溉系统。

这种系统不但可以通过塑料管直接把水送到植物的根部,而且在灌溉前可先将化肥溶入水中,使水、肥灌溉同时完成,用少量的水肥就可达到最佳效果,整个过程由计算机控制。

(1) 图中A为海,该海区在不断 (扩张或缩小),原因是(2) 20世纪70年代,在B河兴建了一座著名的大坝,并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工水库。

大坝建成后,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选择填空)A.得到发电、灌溉、航运、旅游等综合效益 B.有效防止河流下游的洪水泛滥C.人海泥沙增多,河口三角洲不断扩大 D.由于泥沙淤积,水库的储水量下降(3) 以色列所在的西亚地区沙漠广布,与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相比,成因有何不同?(4) 从自然条件考虑,以色列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该国发展农业的经验对我国西北地区有什么借鉴意义?2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分)(1)图中A附近受气压带控制,盛行气流,降水,因而形成①气候类型区;(2)图中②为气候区,这一地区分为明显的和两季;(3)图中③代表气候,由于受控制,炎热干燥。

(4)图中④代表气候,冬季吹风,来自,因而降水较;夏季受控制,降水;图中⑤代表气候。

(5)与①同纬度的大陆东部并未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28.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0分)材料一 古马里是13世纪~l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

图l2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材料二 N 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

近年来.中国与N 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

表3表示V 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水稻 玉米 杂粮 其它 合计占播种总面积比例(%) 8.O12.O 74.2 5.8 l00 (占总产量比例(%)5.O4.988.8 1.3100(1)简述该国西南部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及区位优势?(2)简述在N 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3)简述该国发展石油工业的优越条件。

29. 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A 、B两国首都气候特征的不同点降甲地降水量月份分配降乙地降水量月份分配是。

(2)C半岛地形多山,整个地势特点是,判断依据是。

(3)冬季A地酸性气体排放量远高于B地,而B地的酸雨危害却比A地严重,试分析原因。

30.简述题:(10分)1)欧洲西部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是什么?2)德国鲁尔工业区今后发展的整治措施有那些?答案:1D2A3B4B5D6C7B8B9C10D11C12A13B14B15B16C17D18D19B20A21C22D23D24B25B 26.(1)红扩张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生长边界(张裂地带) (2)ABD (3)西亚地区沙漠的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带的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候干旱,属于热带沙漠;我国西北地区沙漠的成因: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属于温带沙漠(4)灌溉水源依靠科学发展节水农业27.(1)赤道低上升多热带雨林 a(2)热带草原干季湿季7-9(3)热带沙漠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带(4)地中海西大西洋多副热带高气压带少高原山地(5)该处为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对流较弱、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28.(1)种植园农业,有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有适宜的自然条件(全年高温,热量充足)有便利的海运条件,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2)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

(3)石油蕴藏量大,靠近沿海,海运便利。

29.(1)A国首都为温带季风气候、B国首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A国首都为大陆性季风气候、B国首都为海洋性季风气候。

(2)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或东高西低);河流多自东向西注入海洋。

(3)冬季A地降水少,酸雨危害较轻;西北风把A地大量酸性气体输往B地;B地气候海洋性显著,冬季降水较多,酸雨危害较重。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