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纸动画》课程简介
《无纸动画》是影视动画专业二维动画方向的核心课程。
课程主要面向动画绘制员、动画美术设计、原画等岗位,以二维动画项目为主要载体,将动画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主要目的让学生基本掌握使用动画专业软件制作动画的技术,并可以进行动画短片的创作。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掌握无纸动画的实用技术,提高无纸动画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艺术+技术”的应用型动漫专业人才。
本课程组教师团队共有10人,其中专职教师8人,兼职教师2人,团队成员都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
专职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3人,占38%;中级职称教师2人,占24%;初级职称教师4人,占50%;兼职教师有2人均为行业一线知名专家和技术骨干,在本课程中担任校内实训课程和校外实训指导。
教师平均年龄为38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
课程以“动画生产过程为导向”,构建了与动画综合职业能力相对应的学习领域和“生产性教学”为特征的实践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全部以项目展开,涉及多个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和技术岗位,部分内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课程使用Flash、Retas、Harmony三种专业软件展开项目实训,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的学习途径,全面熟悉了解无纸动画的知识体系。
通过把企业实际镜头进行分解作为小项目,到把企业已出品的动画片段作为实际案例项目,最后把订单式项目作为实训项目,逐步实行“生产性教学”。
课程共有120课时,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为1:3,课程融教、学、做于一体,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制作无纸动画的能力,为学生以后进入动画公司实习和工作打好良好的基础,对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在八小时工作室开展的项目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案例”、“项目”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每个项目中包含了小的独立的工作任务,使学生从“小项目”获得“小成功”开始,注重学生成就感的过程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画的兴趣和热情;课程主要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互动研讨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态”或“全真”的职业环境和企业完整的工作流程中完成项目或课题方案,以“双师型”教学团队为组织,以理论为先导、以实践为重点、以产品为成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建立了以“生产性”为标志的共享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常州高职教育园区现代工业中心动漫实训基地由我院承担建设和管理,基地建成3年多来,现有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已投入设备2356.51万元,已建成传统二维制作、二维无纸动画、
英国原装VICON动作捕捉、三维动画制作、动画集群渲染、AVID数字化录音播音、动画造型快速成型等十四个工作室。
在此基础上,分别承载了常州国家动画无纸化人才教育培训平台和常州旅游商品研发中心两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江苏省第一批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和“加拿大‘ToonBoom’中国授权(无纸动画)培训中心”、“Wacom数字艺术中心”、“迪生动画授权(无纸动画)培训中心”三个校企共建实验中心,可以同时满足500人的动漫教育培训和生产需求。
动漫实训基地除了本专业课程提供实训支持外,还为常州科教园区六所院校及省内外其他高、中等职业院校提供了师资培训和学生实训。
动漫实训基地近三年实训67130人次,258295小时;每年有3000多人次在动漫实训基地进行技能培训与鉴定。
动漫实训基地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社会服务。
承担了教育部广播影视类教指委及相关其他的专业建设会议;为动漫企业与公司开展了员工培训与技术服务,如为厦门大拇哥动漫、上海预言软件、上海派莱蒙等动画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在同行业和同类院校中产生了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
经过共同努力和实践积累,学生的制作水平和综合素养都得到了进步,近三年来师生积极参加全国各类大赛。
在2009年,本课程组教师辅导江苏省选手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动画组比赛获得了两个一等奖的好成绩,我院因此获得了江苏省教育厅颁发的省职业技能大赛特殊贡献奖;同年我专业师生参与厦门大拇哥动画有限公司制作的Flash系列动画片《加油宝贝》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第二批优秀国产动画片奖;另外我专业师生积极参加了行业举办的各类全国大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在2009获得了中国经典文化创意动漫设计大赛获最佳团队奖;第三届全国数字艺术动画设计大赛手机动画银奖等。
课程所在的影视动画专业依托行业办专业,依托专业服务企业,设备资源优势和共享服务功能明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行业专家、动画企业的一致认可,课程也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