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致病菌PPT课件
35
肺炎链球菌与其他甲型 溶血性链球菌的鉴别
肺炎链球菌 其他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胆汁溶菌试验
+
—
菊糖发酵试验
+
—
36
抗原结构
1、荚膜多糖抗原:84个血清型 1-3型致病力强
2、菌体抗原:M抗原:与致病性无关 C多糖抗原:无特异性
37
抵抗力
1、弱,对多数理化因素敏感 2、荚膜株耐干燥,存活1-2月 3、消毒剂敏感,肥皂敏感 4、抗菌素敏感 (较少耐药)
细胞壁
多 糖:(C抗原) 蛋白质:(M、T、R、S抗原)
细胞膜 细胞质
22
抵抗力
1、60 ℃ 30min 2、抗菌素敏感 (较少耐药) 3、消毒剂敏感
23
-溶血
-溶血
不溶血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丙型链球菌
24
链球菌属的致病性
一、所致疾病 二、致病物质 三、免疫性
25
所致疾病
A群:化脓性炎症、猩红热、风湿热 B群: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亚急性心内膜炎
42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一、微生物学检查 二、防治
43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类型:痰液、脓汁、血液、脑脊液 检测方法:涂片镜检
分离鉴定(溶血、胆汁溶菌、 Optochin敏感试验)
44
防治
疫苗:多价荚膜多糖疫苗 抗菌素:青霉素(耐药菌株日益增多)
45
脑膜炎奈瑟菌
46
脑膜炎奈瑟菌的生物学特性
5
培养特性
1、兼性厌氧/需氧 2、普通培养基 3、色素菌落 4、致病菌溶血现象——溶血
6
抗原结构
1、葡萄球菌A蛋白(SPA)—协同凝集试验 2、荚膜多糖抗原—有利黏附 3、细胞壁多糖抗原—具有群特异性
7
抵抗力
1、耐干燥 (2-3月) 2、耐热 (60℃ 1h、80 ℃ 30min) 3、耐盐 (10-15%NaCl) 4、抗菌素敏感 (易形成耐药) 5、碱性染料敏感
29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类型: 脓液、咽拭、血液 检测方法: 涂片镜检
分离鉴定(溶血、菊糖 分解、触酶试验等) 抗“O”试验
30
防治
1、隔离猩红热患者 2、抗菌素:首选青霉素
31
肺炎链球菌
32
肺炎链球菌
33
肺炎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
一、培养特性 二、抗原结构 三、抵抗力
34
培养特性
1、兼性厌氧 2、营养要求高,需血液、血清培养基 3、血平板呈-溶血 4、呈自溶现象,并受胆汁、胆盐的激活
抗体有较强保护性
54
脑膜炎奈瑟菌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一、微生物学检查 二、防治
55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类型:脑脊液、血液、 瘀斑内组织液、鼻咽拭
检测方法:涂片镜检 分离鉴定 SPA协同试验
56
防治
1、疫苗:多价荚膜多糖疫苗(A、C群) 2、抗菌素:青霉素、磺胺类药物
57
淋病奈瑟菌
58
淋病奈瑟菌的生物学特性
检测方法:涂片镜检 分离鉴定 (见后表) 肠毒素检查
15
葡萄球菌属的生化鉴定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
血浆凝固酶
+
—
—
溶血素
+
—
—
耐热核酸酶
+
—
—
SPA
+
—
—
卵磷脂酶
+
—
—
分解甘露醇
+
—
—
致病力
强
弱
无
16
防治
1、防止食物中毒 2、选择敏感抗菌素
17
链球菌属
18
链球菌属的生物学特性
49
抵抗力
1、弱,对多数理化因素敏感,室温3h 2、抗菌素敏感 (有耐药) 3、消毒剂敏感,
50
脑膜炎奈瑟菌的致病性
一、所致疾病 二、致病物质 三、免疫性
51
所致疾病
流行性脑膜炎:普通型 爆发型 慢性败血症型
52
致病物质
内毒素 荚膜 菌毛
53
免疫性
固有免疫:不详 适应性免疫:抗多糖抗原抗体和抗外膜蛋白
一、培养特性 二、抗原结构 三、抵抗力 四、分类
19
培养特性
1、兼性厌氧 2、营养要求高,需含血液、血清培养基 3、血平板上可出现不同溶血现象
20
抗原结构
1、C抗原:A—V群(群特异性抗原)20群 2、M抗原:与致病性有关,有100余种血清型
21
链球菌属的抗原结构
荚膜
菌毛样结构
蛋白质 多糖
肽聚糖
38
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性
一、所致疾病 二、致病物质 三、免疫性
39
所致疾病
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 中耳炎、乳突炎、副鼻窦炎、脑膜炎、 败血症等(免疫缺陷患者)
40
致病物质
1、荚膜 2、肺炎链球菌溶素 3、神经氨酸酶
41
免疫性
固有免疫:荚膜多糖可直接激活补体, 适应性免疫:抗荚膜多糖抗体有较强保护性
8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
血浆凝固酶
+
—
—
溶血素
+
—
—
耐热核酸酶
+
—
—
SPA
+
—
—
卵磷脂酶
+
—
—
分解甘露醇
+
—
—
致病力
强
弱
无
9
葡萄球菌属的致病性
一、所致疾病 二、致病物质 三、免疫性
10
所致疾病
侵袭性疾病: 局部化脓性感染、 全身化脓性感染
毒素性疾病: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毒性休克综合征
26
致病物质
酶类: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毒素:链球菌溶素O(SLO)
链球菌溶素S(SLS) 致热外毒素(SPE) 黏附素(细胞壁蛋白):M蛋白、F蛋白
27
免疫性
固有免疫:M蛋白具有诱生干扰素作用 适应性免疫:抗M蛋白抗体有较强保护
性,但各型间无交叉免疫。
28
链球菌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一、微生物学检查 二、防治
11
致病物质
酶类:血浆凝固酶、脂酶、耐热核酸酶 毒素:溶血毒素
杀白细胞素 表皮溶解素 肠毒素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
12
免疫性
固有免疫:有较高的固有免疫力 适应性免疫:适应性免疫力较弱
13
葡萄球菌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一、微生物学检查 二、防治
14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类型:病灶穿刺液、脓液、血液、 脑脊液、胸、腹水
一、培养特性 二、抗原结构 三、抵抗力
47
培养特性
1、专性需氧 2、营养要求高,巧克力培养基 3、透明、露滴状菌落,不溶血 4、有自溶现象
48
抗原结构
1、荚膜多糖抗原:13个血清群,C群致病力强 2、外膜蛋白抗原:可分若干血清型 3、脂多糖抗原:与大肠埃希菌有交叉反应 4、核蛋白抗原: 类似肺炎链球菌
一、培养特性 二、抗原结构 三、抵抗力
59
培养特性
1、专性需氧 2、营养要求高,巧克力培养基 3、需采用选择培养基提高检出率 4、菌落大小、形态、随培养时间改变,
1
2
葡萄球菌
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 奈瑟球菌
淋病奈 瑟球菌
G+
化脓性感染
食物中毒
烫伤样皮肤 综合征
毒性休克综 合征
G+
G
猩红热 中耳炎
脊髓膜炎
风湿病
亚急性细菌 性心内膜炎
G 淋病
3
葡萄球菌属
4
葡萄球菌属的生物学特性
一、培养特性 二、抗原结构 三、抵抗力 四、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