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验样本量计算器
色为可选的输入参数,绿色为计算的输出结果 2.单组目标值 选择设计类型
终点:率 试验的基本参数 目标值: 试验产品预期的率P: I类错误a II类错误b 0.3 0.115 0.05 0.2
优效性
优效性
脱落率l: 中间参数计算Z1-a/2: 中间参数计算Z1-b/2:
终点:均数 试验的基本参数 目标值: 试验组观察均数μ : 试验组观察标准差σ : I类错误a II类错误b 0.4 0.3 0.165 0.05 0.2
脱落率l: 中间参数计算Z1-a/2: 中间参数计算Z1-b/2:
0.2 1.959963985 0.841621234
计算得出的样本量 试验组N: 27
0.3 1.959963985 0.841621234
计算得出的样本量 试验组N: 说明: 1.单组目标值法一般为优效性设计 2.a常取单侧 0.025,也即双侧0.05, b =0.2 3.诊断试验 选择设计类型 57
终点:率 试验的基本参数 预期灵敏度P1: 预期特异度P2: 灵敏度允许误差D1 : 特异度允许误差D2: I类错误a 脱落率l: 中间参数计算Z1-a/2 0.9 0.9 0.08 0.08 0.05 0.2 1.959963985
优效性
计算得出的样本量 对照组Nc: 试验验Nt: 21 21
说明:
1. 对于优效,非劣效,a常取单侧 0.025,也即双侧0.05, b =0.2 , 相应的界值 2. 对于等效性试验,a常取双侧 0.1, b =0.2 ,相应的界值为1.645,1.282 3. a默认为双侧,b 没有单双侧概念。在等效性试验中,以b/2来估算样本量,
临床试验样本量计算器
更新说明: 1.两组平行率比较采用精切公式 2.增加修正对脱落率的考虑 3.联系guhonggqiu#
终点:均数的比较
试验的基本参数 试验组均数μ t: 对照组均数μ c: 界值 D: I类错误a: II类错误b : 样本量比K,试验/对照 脱落率l: 中间参数:Z1-a/2 中间参数:Z1-b 0 0.004 0.001 0.05 0.2 1 0.2 1.959963985 0.841621234 试验组标准差SDt: 对照组标准差SDc: 试验组样本量nt: 对照组样本量nc: 0.009 0.01 30 30
临床试验样本量计算器
1.两组平行对照 操作步骤简要说明:
选择设计类型
1.选择设计类型 2.选择终点类型 3.输入相应参数
终点:率的比较
试验的基本参数 试验组率πt: 对照组率πc: 界值D : I类错误a: II类错误b : 样本量比K,试验/对照 脱落率l: 中间参数: Z1-a 中间参数:Z1-b 中间参数: ������ ̅ 0.1 0.42 0.1 0.05 0.2 1 0.2 1.959963985 0.841621234 0.26
I类错误a II类错误b 脱落率l: 计算得出的样本量 总的样本量Ntotal: 试验验样本量Nt: 对照组样本量Nc:
0.05 0.2 0.1 119 60 59
至少需要观察到的事件 38 说明: 1.当HR未知时,用中位生存时间之比估计HR
仅限于研究和学习之用,严禁用于商业目的。
All Right Reserved! guhonggqiu#
, b =0.2
终点:均数 试验的基本参数 均数μ : 标准差σ: 相对允许误差: 绝对允许误差: I类错误a 脱落率l: 中间参数计算Z1-a/2 80 10 0.1 0.08 0.05 0 1.959963985
计算得出的样本量 试验样本量: 7
比估计HR
用,严禁用于商业目的。
ht Reserved! ggqiu#
中间参数计算:σ
9.05E-05
计算得出的样本量 对照组Nc: 试验验Nt: 72 72
0.025,也即双侧0.05, b =0.2 , 相应的界值为1.960,0.842 1, b =0.2 ,相应的界值为1.645,1.282 。在等效性试验中,以b/2来估算样本量,但这并非最小样本量。
为可选的输入参数,绿色为计算的输出结果
计算得出的样本量 据P1计算的病人: 据P2计算的常人: 66 66
说明: 1.诊断试验没有把握度的概念 2.用灵敏度、特异度分别计算所需病人,常人 3.a 默认为双侧,b 没有单双侧概念
4.生存分析
终点:HR/生存时间 试验的基本参数 试验组中位生存时间 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 生存风险HR: 样本量比K,试验/对照 总的事件率P: 2.5 1 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