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播学纲要重点整理

传播学纲要重点整理

第一章传播定义传播是人类运用符号将信息进行传递或接受的过程。

1,? 这一定义明确了人类的传播与物理传播和生物传播的区别。

物理自然界存在的多种多样的传播形式,人类的传播行为则是一种运用符号进行的活动,是一种有意识的,可以运用符号来准确表达意义的活动。

2,? 传播的内容是信息。

一切与人有关的,或是人们感兴趣的自然信息都是传播的内容,同时,传播的重要内容便是社会信息,这又是人类传播区别于其他类传播的重要特征之一。

施拉姆说“传播同社区一词有共同的词根,这绝非偶然,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同样,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

”传播建立了,改变了,维持了社会关系。

3,? 传播行为既可以是传递行为,也可以是接受行为,所以是双向的共享行为。

传播双方通过信息的传递,反馈来形成互为一体的传播模式,建立协调社会关系,这种双向模式是共享模式。

(1)传播可以分为自我传播,人及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网络传播。

传播的类型可以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生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人内传播:又称内向传播,指人的思维活动。

(一)?? 米德的“主我和客我”理论最早从传播学角度对人的自我意识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

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是具体体现出来;另一个方面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值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的体现。

米德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就是在这种主我和客我辩证互动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

主我是形式(由行为反应表现出来),客我是内容,客我可以促成自我的发生新的变化,而主我发过来也可以改变客我,两者互为人内传播是一个“主我”、“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社会过程,互动的介质同样是信息,用米德的话来说即“有意义的象征符”。

非语言符号和语言符号的关系:所有非语言符号都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非语言符号不能表达所有语言符号的信息(特别是较抽象的语言符号,非语言很难表达。

)语言符号是一切传播的基础,非语言符号补充语言符号的传播效果。

信息的三个特征:信息:一切事物、状态变化和特征的表征或反映。

1、它总是与现实或历史中的事实、现象相关,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2、只有处在交流中才具有信息的意义,因而需要被相关的接受者接受,无人承认的信息不实信息3、信息的功效与传播的实效成正比,失效的信息不再是信息讯息:具体的信息第二章传播学在20世纪的形成原因1、社会背景:a、20世纪大众传播的迅速发展。

功能凸显,引起统治阶级、利益群众及社会大众出于自身利益,研究,关注b、工业革命带来传播技术的变革,使原有的传播形态变化重组。

城市人口的增长意味着传播成为生活需要。

促成传播手段和传播对象的社会性结合2、学科条件:a、诸多社会门类的形成,为其研究提供了较多的方法论和研究手段b、20世纪40年代,“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参透其中中国传播学研究中的主要问题:1、研究的巩俐目的过强2、研究侧次总体停留在介绍层面3、研究的话题长期分散4、课堂教学基本停留在大众传播领域第三章传播者的五个特征:1、人具有经验的独特性2、人的精神世界的不可测量性3、传播中的人通常会有回应4、传播中的人具有反思的能力5、人的传播是言说的,可以为事物诉说、命名“关系的讯息”的种类1、社会角色的讯息2、伦理的讯息3、理解的讯息人际发展的发展九阶段1、初识阶段2、测度阶段3、升温阶段4、鼎盛阶段5、分歧阶段6、削弱阶段7、停滞阶段8、回避阶段9、破裂阶段约哈瑞窗口约瑟夫-鲁夫特和哈林顿-英翰姆1、开放区:在自我领域中,自己了解,别人也了解的区域,如身体,体现,职业,一些外语,性格等结论2、盲区:自己没认识到,而别人感受到的关于自我的一些特征,如一些性格中的缺点,优势3、无知区:别人不了解,自己知道的东西,如隐私,内心和秘密等4、封闭区:自己不知道,而别人也不知道的关于自我的信息如一些潜意识的东西,才智,潜力,能量等。

传播能力的三个主题帕克斯1、控制2、适应3、合作说话能力的三个标准:1、准确传递信息2、使用适当词汇3、对事物命名非语言符号涉及的方面1、表情2、目光3、人际空间距离4、身体接触5、动作举止6、外表7、时间 8空间9、嗓音非语言符号在人际传播中的特点:、1、传播通常是日然流露的,多渠道和持续发出的2、空间化,立体的,无形中强化着语言符号的功效3、带有较强的文化规定性H-库利“镜中我”理论所谓镜中我:是指一个人的自我观念乃是与其产生互动的其他人对于他的态度的反应。

库利认为,镜中我由三部分构成:(1)想象自己怎样是现在别人面前。

(2)想象别人对这种呈现作如何的判断。

(3)形成某种自我感觉。

第四章组织:有一定的追求目标、内部有一定的结构的人的组合社会组织的三大特点(马克思·韦伯)成员各安其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组织构成的五大条件(费孝通)1、有一个一定的、经过挑选的人员组成的,互相依赖、彼此合作的集体2、有固定的目标3、有一个规范性的组织章程4、有一个权威的领导集体5、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装备组织传播的三大要素:人组织传播1、组织的信息传播行为只能由具体的组织成员担当,组织成员作为个体和组织人的双重属性,对组织传播具有影响2、除了以组织名义进行传播活动外,还存在着大量的组织成员的个体互动以及小群体传播活动3、组织内的等级决定了组织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从而传播活动会受到话语体系和特有符号的制约四种以类比为特征的组织传播理论:1、以“机器”类比组织将组织看做机器,以生产为组织运作的中心,忽略了组织主题的需求2、以“家庭”类比组织成员应该像家庭成员一样获得归属安全自我实现等方面的满足3、以“系统”、“有机体”类比组织组织不是独立自主的机器,而是必须与周围环境互动以求得生存的复杂有机体4、以“文化”类比组织组织内传播可分为以下几种传播方式(1)? 下行传播:即有关组织目标,任务,方针,政策的信息,自下而上得到传达贯彻的过程。

(2)? 上行传播:指的是下级部门向上级部门或部下向上级汇报情况,提出建议,愿望和要求的信息传达活动。

(3)? 横向传播:指的是组织内传播的同级部门或成员之间互通情况,交流信息的活动组织的文化传播形态:器物性文化制度性文化观念性文化组织环境:组织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内外要素总和分类:授权型功能型规范型普通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CIS将组织文化与理念统一设计,利用整体表达体系传达给组织内部公众与社会公众,使其对组织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以形成良好的组织映像,最终促进组织利益和目标的实现MI理念识别 BI行为识别 VI视觉识别形象修复理论班尼特在组织形象遭遇危机事件时,有五大战略方法进行形象修复与维护,即否认,规避责任,减少错误行为的范围和程度,亡羊补牢,自责第五章大众传播的特点1、它是公开的社会性的传播活动2、基本传播路径是点向面的传播,信息主要有点单向流动到面,反馈是偶然的、延时的3、面对这些点来说,是分散的、不确定的多数(大众)大众传播的主要社会功能1、信息传播2、检测环境3、社会协调4、文化传承5、提供娱乐6、赋予任何事物知名度7、麻醉功能、拟态环境李普曼大众传播营造的信息环境。

大众传媒通过对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新加工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一方面向人们提供了新的信息,一方面制约着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受众在大众传播中享有的权利:传播权知晓权传媒接近权大众传播的研究三个阶段1、“魔弹论”阶段主导观点是强效果论,认为大众传媒威力无比,对手中哦那个的影响是单向而不可逆转的2、“有限效果论”阶段承认传媒对受众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传媒处于现存社会关系的结构之中,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运行,它对受众的影响必然受到种种社会关系的制约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a、信源的影响b、信息组织内容c、诉诸恐惧3、“回归强效果论”阶段a.议程设置理论:(麦库姆斯和肖)传媒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

b.沉默的螺旋理论:(诺依曼)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

为了防止因孤立而受到惩罚,个人在表明观点之际,往往观察周围多数人的意见,以此确认自己的归属。

当发现自己属于优势意见时,个人更积极地发表观点,反之则会因无形的舆论压力保持沉默。

这样,意见的表明和沉默就形成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特点:舆论观和效果观奏效的条件:①个人不能相互交流私人意见时,理论才成立②传媒意见和多数受众的观点具有特定的一致,并产生过预期的意识积累,持不同意见的人才能出现沉默的螺旋c.培养理论:前提在于电视机已经成为家庭的中心成员。

接触电视共同消息所产生的效果就是培养作用,或提供同一价值观和思想体系的作用。

开辟了了文化分析的研究取消d.知识沟理论:大众传播导致了人们知识水平的差距。

①传播技能差异②先赋差异③社会关系差异④认识差异⑤大众传播系统一定意义上就是为社会上层服务的e.第三人效果第六章文学传播与接受的三个双重特性:1、最初的文学创作是无功利的,又是有功利的2、是形象的,又是理性的3、是情感的,又是认识的文学文本与讯息文本的区别:文学叙事的六个母题1、寻宝2、灾变3、死亡4、情欲5、英雄6、撒旦第一文本:作品只是作家创作的文艺作品第二文本:被读者映入脑中,经过领悟,解释,融化后再生的艺术情感和形象,才是真正的审美对象区分第一文本和第二文本,目的是强调文艺传播过程中读者与作品的交流第七章文化的理解1、文化作为社会遗产为人类所特有2、现实的人后天习得文化3、既定的文化是人们行文的无形向导和规范4、文化是动态的文化是一个具有共同历史传统的象征系统跨文化传播拥有不同文化感知和符号系统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流,他们的这些不同足以改变交流事件文化维度霍夫斯泰德1、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个:崇尚个人的个性和自由,强独立意识,认为个人的权利利益不可侵犯,鼓励个人奋斗成功。

此中人一般具有较强的进取精神,追求平等,每个人的存在对世界都有意义且不分高低贵贱。

传播特点:直抒胸臆,简洁明快集:强调个人利益从属于集体利益,个人溶于集体,不突出。

强调合作,讲求集体和谐,不惜压抑个体。

传播特点:曲折婉转,冗长铺垫。

2、“不确定性规避”的差异高度:人们对外面的变动胡感觉不舒服,因而以明确的规章制度、礼仪来规避甚至消除这种不确定性。

形式超越了意义低度:人们乐于接受世界的变动,对不确定的容忍度较强。

喜欢新奇刺激,思想多元,不喜欢过多的规则。

相机而动3、“权利距离”的差异较大:承认权利天然存在,人生而不等,安于自己在社会等级中的位置。

权力高度集中,人们看重权利,不同等级界限分明,关系正式较小:权利并不是不可企及。

不同等级界限模糊,权利意识较弱,关系随和4、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男:性别角色比较突出,认为社会由男性主导女:强调理解关心别人的行为,主张性别平等分析文化模式的五种价值观向导克拉克洪斯托贝尔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主张语言及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