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培训ppt
1)树立为房建工程建设服务的思想,具有对工作负 责的精神,坚持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做到测、算 工作步步有检核,确保测量工作的精度。 2)养成不畏劳苦和细致的工作作风。不论外业观测, 还是内业计算,一定要按现行规范规定作业,坚持 精度标准,严守岗位职责制,以确保测量成果的质 量。 3)要爱护测量仪器和工具,正确使用仪器,并要定 期维护和校检仪器。 4)要认真做好测量记录工作,要做到内容真实、原 始,书写清楚、整洁。 5)做好标志的设置和保护工作。 主目录
主目录
二、房建测量工作的要求
测量放线是房建工程很重要的一项技术工作,贯穿于
施工的全过程。工程开工前,应在全面熟悉设计文件的基 础上,由勘测设计单位进行现场测量交底,按设计图认清 水准基点、导线桩、交点桩等,做好桩位交接记录,对位 于施工范围内的测量标志,必须采取妥善保护措施。
主目录
三、测量工作中,对测量人员的要求
工导线点使用频繁,屋面每一结构面都要反复使用。
(4)点位编号要醒目,易识别。 (5)便于仪器架设,方便观察员操作。
返回
2、加密施工导线点的原则
(1)房建工程施工测量与其他测量工作一样,同样必须遵 守由高级到低级的原则,即必须从设计单位提供的导线点 到施工导线点。 (2)施工导线起终点必须是设计单位提供的导线点,测定 结果的限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3)施工导线点的坐标系统必须与设计单位提供的导线点 坐标系统一致。 (4)施工导线的测量精度必须满足施工放线精度,房建施 工放线精度是依据规范规定的验收限差确定的。 (5)施工导线点的密度应满足施工放线的需要。放线点若 距控制点远,则放线不方便,并且误差也大。放线时应一 站到位,放线视距不宜超过500米。
主目录
六、房建施工测量
1、房建施工测量的主要工作。 2、施工导线点的选点要求 3、加密施工导线点的原则
6
主目录
1、施工导线点的选点要求
(1)通视良好。实际测量中,施工导线点位的适当位置以及路线
结构物附近,不易受施工干扰的地方。所部设的导线点既要保
证导线间能够通视,又要保证能够便于放线,不需转站。 (2)施工导线点位的密度应能满足施工现场放线需要。施工导线 点间距宜在300-500m为宜。 (3)点位桩要埋设牢固,便于保护。从施工初始到工程竣工,施
主目录
九、施工测量中质量事故的预防措施
(1)放线工要树立“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责任心要 强。放线工作是为各工种施工提供依据的,一旦所提供的 标记、数据发生错误,后续工种必然会出现错误。因此, 必须树立全局思想,首先把好质量关。 (2)认真熟悉图纸和放线有关的技术资料,使用图纸要相 互对照审核,主要尺寸要进行核算。建立施工手册,必要 时画成简图,防止因图纸未熟悉清楚而发生错误。 (3)学习和掌握规范的有关规定,了解各分项工程的质量 标准、允许偏差和对测量的精度要求。所用仪器型号、等 级是否满足所测对象的精度要求。 (4)定位测量要先做好内业计算,确定实测方案,并画出 简图,以免到现场临时计算数据而出现错误,或发生原始 点位错误。 (5)定位测量、方格网、轴线控制网及其他主要部位,放 线工测量完毕,要经有关人员检查,核对无误后,才能进 行下道工序施工。应随时整理测量成果,绘制实测记录 (简图或表格),经有关人员签字后存档保管。
主目录
十二、施工测量常用的一般方式
1、高程控制测量 2、导线控制测量
3、极坐标放样方法
主目录
1、高程控制测量
(1) 高程控制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指标 表5-12
观测次数 等级 水准仪 型号 水准尺 线路 长度 (KM) 每千米高 差中误差 (mm) 附和或环线
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 闭合差
主目录
十一、测量仪器的维护及保养
1、运输时注意事项
(1)在把仪器装入仪器箱后,把仪器箱装入专供运输使用的木箱或塑料箱内, 并在空隙处填入塑料泡沫、海绵等防震物。 (2)如测量员亲自携带,在运输过程中,应将仪器放在松软物品上面。 (3)装卸仪器时,应注意轻拿轻放,箱盖向上,不准挤压。 2、使用时注意事项 (1)打开仪器箱之前,必须将其稳妥的放平。 (2)在测量作业时,仪器必须有人守护。在街道、施工现场或坚硬地面,尤应 特别注意,不得将仪器靠在墙边或树上,以防跌损。严禁在仪器箱上坐人, 以防变形。 (3)操作仪器时,应手轻心细,动作柔稳。各制动螺旋不得扭得太紧,以免损 坏。各微动螺旋不得扭至极端,以免失灵。严禁在制动螺旋固紧时,强行转 动仪器。对仪器性能有尚未了解的部件,不得擅自操作。观测时,不要用手 压扶三脚架,以免影响精度。 (4)搬站距离较远时,应将仪器装箱,行前应检查仪器箱是否锁好,安全带是 否系好,仪器箱提把,背带等是否牢固。 下一页
返回
七、全站仪使用的注意事项
(1)全站仪的物镜不可对着阳光或其它强光源(如探照灯等),以免损 坏物镜的光敏二极管,在阳光下作业时需撑伞。 (2)测站应远离变压器、高压线等,以防止强电磁场的干扰。 (3)测线应高出地面和离开障碍物1.3m以上。 (4)应避免测线两侧及镜站后方有反光物体(如房屋玻璃窗、汽车挡风 玻璃等),以免背景干扰产生较大误差。 (5)旋转照准部时应均匀旋转,切忌急速转动。 (6)防止雨淋湿仪器,以免产生短路现象,烧毁电器元部件。 (7)任何温度的突变都会缩短仪器的测程或使仪器受潮,注意使仪器有 一个适应环境温度的缓慢过程。 (8)选择有利的观测时间,一天当中,上午日出后半小时至一个半小时, 下午日落前三小时至半小时为最佳观测时间,阴天、有微风时,全天 都可观测。 (9)电池应经常进行充放电的保养。依照季节每一个月至三个月长期不 用仪器时应定期充电。通电一次每次约一个小时。 (10)一起在运输时必须注意防潮、防震和防高温。测量完毕应立即关 机。迁站时应先切断电源,切忌带点搬动。
下一页
(7)土建图纸与其他专业图纸(特别是工业建筑的工艺图)有条件时要 相互对照审核,以免因各专业图之间不符,给安装设备时造成困难。 (8)掌握施工进度安排,了解各工种的作业程序,以便按施工需要及时 为各工种提供放线标记(或数据),免得因放线工作配合不及时影响 工作。 (9)明确责任范围,对各种放线标记,那哪些应由放线工提供,哪些由 各工种自行测量,要分工明确,防止漏侧漏标,或混淆不清,出现问 题无人负责。 (10)原始点位施测前要进行检查,如有变动应进行复查。原始数据 (坐标、高程)要记清楚,防止将错误的数据引入测量过程中。 (11)在各项尺寸、数字计算过程中应坚持笔算,不能用心算。计算底 稿应保留,以备事后复核。各种记录要如实反映测量过程的实际情况, 字迹要清楚,对模糊不清的数字要进行核对或重算,不要凭空臆测, 以保证记录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12)仪器要定期检验。对仪器及其他测量工具存在的误差应心中有数, 以便在使用过程中加以改正。测量工具要加强维修与保养。 (13)放线前宜做好准备工作,力争主动,留有复核时间,放线工不能 让人推着走,要做到布好阵,再进兵。
房建40标测量培训
培训内容:
一、测量的任务与作用 二、房建测量工作的要求 三、测量工作中,对测量人员的要求: 四、测量工作的原则 五、全站仪使用的注意事项 六、房建工程施工测量人员安全操作要点 七、施工测量中质量事故的预防措施
八、测量工作中质量事故的处理方法 九、测量仪器的维护及保养 十、施工测量常用的一般方式
主目录
十、测量工作中质量事故的处理方法
发现问题,应清楚问题所在,如果错误尚未造成后果,可由放线工查找
原因,及时纠正过来。如果已造成后果,应由技术人员处理。 (1)对出现事故的部位再次认真复核,不要轻易下结论。对错多少要搞清楚。 (2)要核对设计图纸,也有可能是图纸的尺寸间有矛盾,事先未检查出来。 (3)检查起始坐标、高程引用的数据是否准确,测量点位有无变动。 (4)检查各项计算数字,记录,计算结果是否有误。 (5)如果与其他专业配合施工,专业图之间是否一致。 (6)根据事故的性质,有针对性的进行局部检查。 (7)为保证质量,必要时应全部反工重测,在未查出错误所在的情况下,不允 许无根据地改动点位。
(5)注意不得使仪器淋雨,或受潮湿以免生锈。不可烈日暴晒。观测时 应撑伞遮阳、避雨。 (6)严禁随意拆卸仪器。 (7)若在潮湿环境中工作,则作业结束应用软布擦干仪器表面水分与尘 土后装箱;回到住处后应立即开箱取出仪器放于干燥处,待彻底晾干 后再装入箱内。当仪器在严寒的室外使用后携带进入温暖的室内之前, 应将仪器装入仪器箱须在进入室内半小时后才可以打开仪器箱,将仪 器上的的水汽擦掉晾干后再行装箱。 (8)不得将全站仪及测距仪的发射物镜和接受物镜正对太阳,以免损害 仪器内部元件。 3、保管时的注意事项 (1)保管仪器应有专人负责。 (2)保管仪器的地方应保持干燥,防潮防水。仪器应放置在专用的架 上或柜内,安放整齐,不得倒置。 (3)保管仪器的地方不得靠近有震动仪器的厂房或易燃品存放处。 (4)当电子仪器长期不使用时,应定期通电驱潮,以每中晾一晾。
四、测量工作的原则
测量工作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俩个方面:
(1)在测量工作中难免会产生相应的误差,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测量 错误,为了限制误差的传递、避免错误的产生,我们必须保证一系列 点的精设。因此在测量过程中,必须遵守“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 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原则。 (2)测量成果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布局、成本、 质量与安全等,特别是施工放线,如果出现错误,就会造成难以挽回 的损失。为保证测量成果的准确无误,我们在测量工作中必须遵守“边 工作边验核”的基本原则。 “边测量边校核”的基本原则是指用验核的数据说明测量成果是否 合格和可靠。测量工作的实质是通过实践操作仪器获得观测数据,确 定点位关系。因此是实践操作与数字密切相关的一门技术,无论是实 践操作有误,还是观测数据有误,或是计算有误,都体现在点位的确 定上产生错误。因此在实践操作与计算中都必须步步有效核,检核已 进行的工作有无错误。一旦发现错误或达不到精度要求的成果,必须 找出原因或返工重测必须保证各个环节的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