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篇

2020年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篇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
飐风:在风中摇摆。
②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简析两首诗 中采莲少女 形象的异同 之点。
两首诗中的采 莲少女都热爱 劳动,热爱生 活。王诗中少 女美丽,欢快, 充满青春活力。 白诗中少女羞 涩,纯真,情 感真挚
婉约、感伤的阴柔美带给人带来淡淡的哀伤,《雨霖 铃》 :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阔大、雄奇的阳刚美能给人以昂扬向上的审美感受, 从中得到力量,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 ,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三、诗歌中形象的分类:
诗歌中的形象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人象、景 象、物象(后两种合称景物)。人物又分作品中人 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但在诗歌中,多注重形象的 “神”,即内在的精神形象。
国无门的感慨。
指出形象的意义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考生很 容易找出诗中写“月”的三处,难点在于分析每处 所写景物的作用。在分析写景作用时,不能单纯地 看写“月”的三处,而应联系上下诗句的内容,从 整体出发,进行赏析。
【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 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的孤独;第五句用拟人手法呈现 出深夜“月弄清辉”的清幽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 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渔人伴着歌声匆匆归家,带 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 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1)人象 诗中的人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 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小说中的“我” 非作者本人。
叙事诗或有叙事成分的诗多以塑造人为主,如《 孔雀东南飞》中坚守爱情,忠贞不渝的刘兰芝
抒情诗大多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如《声 声慢》中孤独寂寞,郁闷愁苦的李清照
(2)景象(自然景象或意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景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一种物象(花鸟虫鱼等) 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A、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

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人 (偏重抒情的诗歌)
切 景



B、作品中其他人物。

歌 形 象
(偏重叙事的诗歌)
情 语
景 诗人借以表达主 象 观感情的载体
意象(山川草木等)浸染了作者感 情的客观景象。
课时内容:
• 一、形象的含义 • 二、形象的特点 • 三、形象分类 • 四、对形象的认知理解 • 五、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 六、形象题型答题步骤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解答不具体, 且答非所问。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 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 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 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也许只有人格化 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 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 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提示】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经历,写作背景 以及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 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不是本诗表现的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 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总括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分析
参考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
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
答:第一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在句中自 对;第二句以“鬓毛衰”具体写出了“老大”之态, 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这样就写出了作者久客他乡的
事实,也为下两句作了铺垫。 (自我形象)
例② 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问题:宫女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来展现的?
答:“寥落”“寂寞”渲染了古行宫凄凉萧索的氛围; “宫花红”与“白头宫女”既是比喻又是对比,“说玄 宗”轻轻一笔,给人以无尽的沉思,从而生动地刻画出
物(山川草木等)来抒怀。这个象即 “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与景
象这个客体合二为一。诗中往往有几个意象,各个意 象之间构成一定的联系。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时 候,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3)物象。
二、形象的特点:
①客观性:形象是可以感受到的生动的客观生活图景。
视觉感受有:明暗 阔狭 虚实 动静 强弱 急缓 等.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明 暗相衬,动静结合。
听觉感受有:闹 静 美妙动听 不堪入耳等。如:“千里 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一片莺歌燕舞,春意繁 闹。
嗅觉感受有:香 臭等。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 香。”
一群幽怨的宫女形象。 (他人形象)
五、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借助描写方法 2、借助诗中意象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chuílún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 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形象 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 试作分析。
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的。
这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解析】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本题应注意分析 物象与人物之间的内在精神意趣的联系,扣住形象 蕴涵的情感与象征的身份作答。吕诗中写木芙蓉经 霜历雨,但开落任东风,毫不在意,逍遥自适,是 豪迈大度的士大夫的象征。范诗中的木芙蓉“辛 苦”“心酸”,面对霜雪,但未作“愁”“怨”之 色,仍乐观处世,象征孤独但乐观的人之形象。
释中对写诗背景的交待,可看出抒情主人公即 作者被贬后不避坎坷、 超脱旷达的形象。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借助描写手段 (叙事性强) 2、借助诗中意象 (抒情性强) 3、分析关键词句 (议论抒情处) 4、学会知人论世 (作者、注解)
六、人 物 形 象 鉴 赏 题
如何规范作答?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 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 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 “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 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
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
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
岸倔强的性格。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
思想感情。
总结
人物形象鉴赏题如何规范作答?
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 (1)概括形象特点;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指出形象的意义。
概括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
分析形象的 基本特征
诗歌描写了一个矢志报国却被闲置不用
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以“万里”“匹
马”来表现作者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
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
己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
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
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
的塑造,表达了作者自己壮志未酬、报
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 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 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 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 哀叹昔盛今衰等。
练习: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 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 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 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作者】陈与义 【朝代】宋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注①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 ②儒先:叶天经 请简要概括(赏析或解读)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 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 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情趣 高雅(2分);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 ”“穷”老友,珍视友情(2分);在二月春 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流俊逸(2分)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