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
第一模块
诗歌鉴赏之
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 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 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 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 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 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 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 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 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 诗中的细节。
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 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1.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 傲岸不羁的形象。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 受冻死亦足。
诗人杜甫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 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 反对战争。
2.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
形象。
山居秋暝 ·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 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 喜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 出诗人陶渊明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 的喜爱
寄情山水、归隐田 园的隐者形象
3.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 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 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 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 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4.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的形象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 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 形象鲜明。
意 义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1)寒冷、寂静(或:冷峭) (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 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 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这个被 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 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
的形象.
•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 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 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9.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 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
古诗
近体诗
(格律诗)
律诗
七言律诗:如杜甫《登高》 排律
词 曲
(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
小令 散曲 套数
《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
古 典 诗 歌 初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所谓 初步鉴赏 指的是对作品 本身的特 点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 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
一. 要了解诗歌的分类
直接抒情 抒情诗 借景抒情 按内容 叙事诗 借人、事的描述抒情
格律诗
诗歌
按形式Βιβλιοθήκη 自由诗 散文诗 民歌 文人作品
按来源
新诗
(1919年“五四”始)
新体诗(自由诗)
旧体诗(格律诗)
诗歌 唐代的律诗、绝句 古诗 宋代的词 元代的散曲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
古体诗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 乐府诗 五言绝句 :如王之涣《登颧鹊楼》 绝句 七言绝句:如杜牧《泊秦淮》 五言律诗:如杜甫《春望》
5.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
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 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 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 鉴赏。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 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 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鉴赏文学 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上 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 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结合起来考查。
人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 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
(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 观点态度)。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 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 什么形象 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形象的特征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 “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 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 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 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 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 形 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 象 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 的 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