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各区县投资环境分析与比较研究

重庆市各区县投资环境分析与比较研究

---------------------------------------------------------------最新资料推荐------------------------------------------------------ 重慶市各區縣投資環境分析與比較研究1 重慶市各區縣投資環境分析與比較研究重慶市各區縣投資環境分析與比較研究摘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改善和創新區域投資環境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

重慶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長江上遊的經濟中心,西部地區最重要的增長極之一,正面臨著經濟成長的重要時期。

基於此,側重從硬件條件方面,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對重慶市各區縣的投資環境做瞭綜合評價和排序,對各地的投資環境進行瞭客觀的分析,並針對分析的結果提出瞭創新投資環境的幾點建議:加快區域經濟發展、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速科技創新、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關鍵詞:投資環境;主成分分析法;重慶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區域投資環境決定著區域間物質、技術、人力資源等要素的流動,改善和創新區域投資環境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

作為西部唯一的直轄市,重慶自 1997 年直轄以來,經濟迅速增長,社會持續穩定。

進一步擴大內陸開放,加強投資環境建設是實現重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本文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對重慶市 40 個區縣的投1 / 9資環境做瞭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希望能為政府決策者提供決策參考依據,促進重慶各地投資環境的改善一、評價指標的選擇 2005 年世界發展報告將投資環境定義為一個地區或國傢所特有的決定企業進行生產性投資、創造就業、擴大規模的各種機 2 會和激勵機制的一系列因素。

而所謂城市投資環境,指得是影響投資主體進行投資決策的各種城市因素的組合。

完善的投資環境應該包括硬件、軟件和市場體系 3 個方面。

影響投資環境的因素眾多,本文遵循系統性、科學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側重從硬件方面選取瞭 18 個指標(一)經濟發展水平 X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

X2:地區生產總值年增長率。

X3:第三產業總量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

X4:人均固定資產投資額。

X5:城鎮經濟單位職工年平均工資(二)市場環境方面 X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X7:---------------------------------------------------------------最新资料推荐------------------------------------------------------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指數。

X8:批發零售貿易業商品銷售總額(三)科技文教方面 X9:人均教育經費。

X10:普通中學在校學生數。

X11:城鎮經濟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數。

X12:每千人擁有圖書數(四)社會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方面X13:公路貨運量。

X14:城鎮社區服務設施數。

X15: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數。

X16:電視覆蓋率(五)環境與自然資源條件 X17:森林覆蓋率。

X18:人均耕地面積以上各指標數據來自 2007 年《重慶統計年鑒》3 / 9和 2006 年重慶市土地利用現狀統計表 3 二、重慶市 40 個區縣的投資環境綜合評價運用 SPSS 技術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因子分析法對重慶 40個區縣的投資環境進行綜合評價對所有指標的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消除量綱的影響對相關數據進行KMO 統計量與 Bartlett 球形檢驗。

檢驗結果表明 KMO 統計量=0.788,球型檢 p 值遠遠小於 0.05,適宜進行因子分析按照特征值大於 1 的標準提取主成分,有 4 個主成分入選,其方差累計貢獻率達到 79.030%,所以將這 4 個主成分作為評價重慶市各區縣投資環境的綜合變量(見表 1)主成分 F1 在 X1、X4、X5、X6、X8、X11、X15 上面的負載都在 0.7 以上。

綜合起來可認為該因子為經濟市場因子和基礎設施因子。

其權重達到 58.158%,是最主要的影響因子。

主成分 F2在 X2,X7,這幾項指標上的負載較大,可認為該因子為發展速度因子。

其權重達到 19.47%,是第 2 重要因子。

主成分 F3 在 X10指標上的負載相對較高,可認為該因子為科教因子。

其權重達到13.07%,是第 3 重要因子。

主成分因子 F4 在很多指標上的負載都偏低,但在 X17 森林覆蓋率和 X18 人均耕地面積上的負載卻較高,可認為該因子為環境與自然資源因子,其權重達到 9.41% 根據因子得分系數矩陣,可以計---------------------------------------------------------------最新资料推荐------------------------------------------------------算重慶市各區縣的因子得分計算各因子得分公式如下:F1=0.062X1-0.021X2+0.194X3+0.013X4+-0.013X18 4 F2=0.06X1+0.356X2-0.098X3+0.197X4+-0.01X18F3=0.066X1-0.209X2-0.244X3-0.021X4+-0.26X18F4=-0.018X1+0.097X2-0.162X3-0.07X4++0.212X18 把重慶市各區縣的經過標準化的數據(X1,X2,,X18)代入以上線性模型,可以得到各區縣主成分值,並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為權重進行加權匯總,得到綜合得分(F=0.5805F1+0.1947F2+0.1307F3+0.0941F4),從而獲得重慶市40 個區縣投資環境的一個定量的綜合評價三、投資環境評價結果分析位於第 1 等級(F0.1)的渝中區、九龍坡區、沙坪壩區、江北區、南岸區 5 個區都是處於重慶市核心主城區,經濟基礎雄厚,第三產業發達,基礎設施建設較完善,是傳統的商業中心、物流中心和信息中心,尤其是位於排名第一的渝中區更是重慶市的 CBD。

經濟因素使這 4 個區在吸引外資方面擁有非常明顯的優勢,隻是它們在科技因子(F3)和環境因子(F4)上的負載相對較弱,所以在以後的發展中要註意加強生態城市建設和科技創新位於第 2 等級(0.1F0.05)的 8 個區縣,其中渝北區、永川區、江津區、涪陵區、合川區、北碚區、巴南區等 7 個區都處於重慶一小時經濟圈的范疇,在重慶市一圈兩翼的發展戰略中多處於區域性中心城區,工業發展歷史悠久,基礎設施相對較完善,地理位置優越,政策的傾斜度5 / 9較高。

萬州地處三峽庫區腹心,長江中上遊結合部,是長江 10 大港口之一和渝東北翼 5 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萬州開放較早,交通便利,歷為商賈雲集之鎮,交通之要津,渝東、鄂西、黔北、陜南、湘西的水陸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中心,素稱川東門戶。

作為典型的移民城市,其雄厚的經濟基礎和便利的交通條件是其吸引投資的主要因素第 3 等級(0.1F0.05)的 11 個區縣,綦江區、長壽區、璧山縣、銅梁縣、南川區、大足縣、榮昌縣、潼南區這 8 個區縣是一小時經濟圈范圍,但它們在 F1、F2 上的負載都較低,比較優勢不明顯,經濟基礎有待加強,基礎設施和交通條件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大渡口區雖然在交通和通訊因子上負載較突出,但綜合優勢不明顯,需要加速經濟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

開縣、雲陽縣、墊江縣 3 個縣處於渝東北翼,開縣主要是依靠資源優勢,尤其是煤炭、氣田和金屬礦作為其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力,但由於其交通制約較大,對外聯系受到制約。

雲陽是庫區除萬州之外的第一移民大縣,是以糧食生產為主的農業縣,因其工業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產業結構落後,與主城距離較遠,對外聯系受限。

墊江位於重慶市域中部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是渝東北重要的商品物資集散地,天然氣開發、天然氣化工、農副產品加工是縣域經濟---------------------------------------------------------------最新资料推荐------------------------------------------------------ 的重要支撐第 4 等級(0.05F0.01)的 9 個區縣中,大渡口區雖然在交通和通訊因子上負載較突出,但綜合優勢不明顯,需要加速經濟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

黔江區、彭水縣、秀山縣、酉陽縣位於渝東南翼,對外交通相對閉塞,工業起步較晚,發展相對緩慢。

6 梁平縣、忠縣、豐都縣、奉節縣位於渝東北翼。

在經濟總量、經濟效益方面處於劣勢,地理位置相對偏遠,這是其區位的劣勢。

第 5 等級(0.01F)的 7 個區縣有著較為普遍的特點:工業基礎薄弱,經濟效益低,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地理位置相對偏遠,交通和郵電條件差。

這些都嚴重影響和制約瞭地區的投資環境四、創新投資環境的幾點建議(一)加快區域經濟發展,促進區域合作和交流一個地區的經濟能力和發展速度是該地區吸引外商投資的關鍵因素。

重慶各區縣經濟發展差異懸殊,尤其是一圈與兩翼的發展懸殊。

在以後區域建設中,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重心,不斷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並且要通過區域性中心城區的建設,帶動周邊區域的發展,在謀求共同改善區域投資環境的同時縮小區域差距(二)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區域服務功能相對於重慶近年來的高速發展速度,交通和基礎設施的建設顯得相對滯後,在一定程7 / 9度上阻礙瞭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尤其是兩翼的基礎設置和交通條件。

為此,政府有關職 7 能部門必須做好基礎設施規劃和城市建設規劃,明確能源、交通、通訊、商貿網點、城市公用事業等投資硬環境的發展戰略目標、方向、重點和實現規劃目標的對策措施,從根本上改善投資硬環境,增強重慶各區縣的發展後勁,並為吸引外來投資創造條件(三)區別對待,找準自身定位重慶市各區縣的投資環境參差不齊,各自的發展對策也應有所不同。

處以第 1 等級的 5 個區重點在於改善其生態環境;第 2等級的8 個區縣則需進一步增強其經濟優勢和區位優勢,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配套建設,完善城市的服務功能;第 3等級的 11 個區縣要大力加強經濟建設,以經濟發展為龍頭來帶動交通條件和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處於第 4 和第 5 等級的 16個區縣應重點發展自己的特色產業,充分發揮其相對優勢,通過品牌打造來帶動投資的增加(四)培養科技人才,加快科技創新區域的科技創新能力直接反映和影響著地區的發展潛力和發展速度。

政府應該推動企業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對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改造傳統工藝,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制定優惠政策,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增強企業科技創新的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優勢產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