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课标、说教材心得体会
董杜庄中学刘慧
本次研课标、说教材的内容即谓“三说”——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参加这次活动,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又记上了浓浓的一笔,成为我成长过程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接到通知后,我先把课标和教材仔仔细细的研读了几遍,然后才开始制作课件。
下面谈一下我对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一、对课程标准有了重新的认识
经过这次活动,我对“听别人唱歌和自己学唱歌有很大的区别”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
以前也参加过新课程培训,不过那都是聆听专家学者的讲座,是一些理论性的东西。
也以为自己掌握了。
现在看来,能否把课标中的精髓展示出来,并内化于心难度非常的大。
于是我重新去研读课标,提炼课标的精髓部分,甚至是背会课标。
使我对课标有了全新的认识。
二、对教材有了重新的认识
这次说教材不同于以往的说一节课,要求说一个单元。
因此,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理解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熟悉课程标准,了解编者意图,编写体例、基本框架特点。
其次,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能够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把本学段的知识
横向、纵向联系起来,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通过说教材,能更好地掌握教材、驾驭教材、挖掘教材、整合教材。
只有通览了教材,教学时才会如鱼得水,我们在面对学生、面对课堂时才更加的自信。
三、开阔了视野、增长了体验
这次活动中,其他老师对于课标的解读,对于教材的把握,对于教学策略的不同见解,让我从中增长了很多知识。
同时,通过知识树的形式展示出来,更加形象、简单。
在课件的制作上,也有了很大的收获。
其次,课件的制作要结合课本实际。
真正成功而优秀的课件都是体现了自己整合教材的过程,体现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而不是照搬课标、照搬教条。
总之,运用知识树“说课标、说教材”是一种原创性的教研活动,是一种区域和校本教研的新形式,既不同于过去的“通教材”,也不同于以往的“说课”,是深入把握课标和教材的好方法。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切感受到,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仅仅靠转变教学方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不够的。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不到位。
“研课标、说教材”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师把握课标和教材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更有利于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掌握课标理念并将新课标理念内化于心。
总之,“研课标、说教材”活动,它发展的是教师,受益的是学生。
本次活动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树立了新的
育人理念,更深层次的理解了“以人为本”在教育中的真正内涵,拓展了我的视野,打开了我的思路,增强了许多知识技能。
对教材和课标的重新认识,对知识技能的立体式整合,构成的知识网络是我最大的收获。
有人说课程标准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我想在我们今后的教学中,能够通过研课标说教材,把握灵魂,结合课堂改革,我们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我们的学校一定是学生的幸福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