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理
当不慎发生针刺伤时,应尽早报告,由医院专门组织对受伤者进行指导处理。 受伤护士应配合进行各项检测,必要的治疗及流行病学跟踪观察,为医 院、政府部门制定控制和预防措施提供有效的资料,以减少医务人员针 刺伤的发生。
六、职业防护
护士在针刺伤后紧急局部处理的方法: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 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0%酒精、0.2%~0.5% 过氧乙酸、0.2%碘酊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对于 HBV污染的针刺伤可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或乙肝疫苗注射;被HIV 污染的针刺伤,应及时向HIV职业暴露安全药品储备点报告,进行 风险评估,确定用药的必要性和方案,处理情况向主管行政部门 报告,暴露后6周、12周、6个月、12个月定期检测HIV抗体。
四、操作程序
6、导管的拔除 ① 外周静脉留置针应3-5天更换一次。 ② 监测静脉导管穿刺部位,评估相关因素后尽早拔除。 ③ PICC置管时间不宜超过1年。 ④ 拔除后应检查导管完整性。
五、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原则
1、静脉炎的处理 • 1:通知医生处理。 • 2:将患肢抬高,制动,避免受压。必要时应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 • 3:应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的变化并记录。 2、药物渗出与药物外渗的处理 • 1:应立即停止在原部位输液,抬高患肢,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 2:观察渗出或外渗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变化及关节活动和患肢 远端血运情况并记录。 3、导管堵塞的处理 • 1:静脉导管堵塞时,应分析堵塞原因,不应强行推注生理盐水。 • 2:确认导管堵塞时,应立即拔除。 4、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处理 •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 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 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战或低血坟等表现,除血管导 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遵医嘱给予抽取血培养等处理并记录 。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规范
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郝旭丽
前言
• 据权威统计,90%~95%的住院病人需要 静脉输液治疗,我国80%的住院患者接受 输液治疗,平均每人每年静脉输注8瓶液 体,85%的护士超过75%的工作时间用于 输液操作,因此,静脉治疗是目前临床护 士最多的技术操作。
目录
• • • • • • 一、规范静脉输液的目的 二、静脉输液的定义 三、静脉输液的基本要求 四、操作程序 五、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原则 六、职业防护
(二)所备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 医疗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三)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四、操作程序
(四)消毒:至少消毒两遍。 1.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共两遍。 2.消毒后自然待干,避免吹、扇或用干棉签擦拭等动作。 3.丙酮和乙醚是危险化学品,不应接触,影响消毒效果. 4.局部使用抗菌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可促发霉菌感 染和细菌耐药。 消毒剂的选择:有效碘浓度>0.5%的碘伏或75%酒精。 (五)手部卫生。
六、职业防护
1、针刺伤的防护
可能造成针刺损伤的情况下: (1)丢弃用过的针头时;(2)给病人注射时(特别是给不配合的病人注射 时);(3)针头用完盖帽时;(4)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5)把已 用过的空针摆放在操作台上,然后做清洁时不慎被针头刺伤等。 如何预防和减少针刺伤意外的发生 1. 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改变护士不安全行为 2. 规范医疗废品的处理,医疗垃圾应在卫生主管部统一规定下在固定的场 所进行焚毁。 3. 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医护人员在针刺意外或黏膜接触病人血液 等职业暴露后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
Y
o
u
r
B
u
s
i
n
e
s
s
C
o
m
p
a
n
y
s
l
o
g
a
n
i
n
h
e
r
e
谢谢聆听• 为了提高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 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技术, 实施成功的穿刺,减轻病人痛苦,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 走向专业化,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科学。
二、定义
静脉治疗(infusion therapy) 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 液循坏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 常有工具包括: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 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 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附加装置等。
四、操作程序
2、操作前评估
(一)评估患者 (二)评估穿刺部位皮肤、静脉情况,根据给药性质、时间,选择导管 ① 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宜用于短期或单次给药,腐蚀性药物不宜使用一次性 静脉输液钢针。 钢针的使用范围: 静脉输注刺激性小的溶液或药物 输液量少,输液治疗小于4小时 单次抽血检查的患者 ② 外周静脉留置针宜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不宜用于腐蚀性药物等持续性 静脉输注。 留置针的适用范围:需短期静脉输液的患者 输入发疱剂及刺激性药物,尽量避免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 持续输注,以免造成静脉炎及外渗等 ③ PICC宜用于中长期输液治疗,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用于高压 注射泵注射造影剂和血液动力学监测(耐高压导管除外) ④ CVC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血液动力学的监测,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 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
四、操作程序
3、穿刺
• 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穿刺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 步骤: 1、取体位,讲解目的及注意事项 2、选择穿刺静脉,消毒,扎止血带,穿刺 3、固定
注意事项:宜选择上肢静脉;成年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小儿不宜首 选头皮静脉 ;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穿刺消毒范围≥5cm,外周静脉留 置穿刺消毒范围≥8cm 等等。
四、操作程序
注意速度、用药反应,观察
静脉注射
密闭式输血
评估患者、核对、 观察、保存
应用
静脉输液
调节滴速、巡视、 观察
PN
选择配置环境、注 意保存,做好记录
四、操作程序
4、冲管及封管
冲管和封管应使用10ml及以上注射器或一次性专用冲洗装置。 给药前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
四、操作程序
5、维护
附加装置的更换 1、输液器应每24h更换。 2、用于输注全血、成分血或生物制剂的输血器宜4h更换。 3、输液附加装置和输液装置一并更换。 4、肝素帽或无针接头随外周静脉留置针一起更换;PICC、CVC、 PORT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应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有血液残留、 完整性受损或取下后,应立即更换。 5、无菌透明敷料应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若穿刺部位发生渗液、渗血 时应及时更换敷料;穿刺部位的敷料发生松动、污染等完整性受损 时应立即更换。
三、静脉输液的基本要求
环境 洁 净
人员
资质
注册护士、医生,静脉治疗必备的 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 PICC: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 合格,有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
教育 有静脉治疗、导管使用及维护等相
关知识的教育
四、操作程序
1、基本原则
(一)执行查对制度 两种以上的查对方 式、询问过敏史。 1.两种确认患者身份的方法。如:姓 名、病案号、身份证号等,不准单独 使用患者房间号、 床号或特定区域代 码来识别患者,护士执行操作时,应 以“核对腕带信息”及让“患者说出 姓名”的形式进行患者的确认。 2.操作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药物、消 毒剂、导管材料等过敏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