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的流通加工过程
李文潇1046302 李怡1046302 夏天成1046323
陈婵娟1046218 郑燕1046219 曹逸轩1046221
一、草莓的概述:
蔷薇科草莓属植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红莓、地莓等,台湾等地区称其为土多啤梨。
全世界已知草莓有50多种,原产欧洲。
它的外观呈心形,鲜美红嫩,果肉多汁,酸甜可口,香味浓郁,不仅色彩诱人,而且还有一般水果所没有宜人的芳香,是水果中难得的色、香、味俱佳者,其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糖、有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不但具有明目养肝作用还具有防癌作用,另据报道,女性常吃草莓,对皮肤、头发均有保健作用。
因此常被人们誉为“果中皇后”
草莓的不同制品:
草莓不仅可供鲜食,还可制作成果汁、果酱、果酒、果冻等,食用方法十分广泛。
二、草莓的流通:
1、草莓的生产:
世界草莓的栽培始于14世纪的欧州,1750年在法国育成了至今仍栽培的大果草莓——风梨草莓,之后世界各国才广泛栽培。
风梨草莓是近代草莓品种的祖先,目前栽培的优良品种大多出自该种,或该种与其它种杂交产生。
目前全世界草莓总产量已突破300万吨,几乎所有国家均有草莓生产。
其中主产区是欧洲,其次是美洲和亚洲,平
均亩产量以美国和加拿大最高[。
美国加拿大的草莓生产主要有两个特色:一是草莓种植全部采用脱病毒种苗;二是运用了配套的良种良法高产栽培技术。
他们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三级脱病毒草莓种苗繁殖体系,在建立和完善脱病毒草莓三级良种繁育体系的同时,进行良种良法的高产栽培技术,即80%左右的草莓种植实现了大面积的滴灌体系,草莓各个生长时期对营养的需求均进入电脑智能控制,通过滴灌系统来实现,从而达到高产,每公顷产量达3000kg。
中国:草莓作为经济作物栽培的在我国历史较短,但发展速度很快,根据全国第四次草莓研究会资料报道,中国目前草莓生产面积近100万亩,产量70万吨,所有省、市、自治区都有种植,其中主要产地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近几年四川、安徽、新疆、北京等地区发展很快。
重点草莓产区是辽宁丹东、河北保定、山东烟台、上海郊区等。
中国草莓栽培面积8.6 万hm2、年产量约130万t,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1 位。
我国草莓主要分布在三大产区:秦岭和淮河以北的华北、西北及东北各省;秦岭与淮河以南的长江流域以及南岭南的华南诸省
2、草莓的管理
温度:生长适宜温度为8-23摄氏度,对温度适应性较强,零下7度会受冻,零下10度大多植株会冻死。
2度时根系开始活动,10度时开始形成新根,根系生长最好15-20度,当地温2-5度时15天以后,主轴根开始微量加长,10度时根系加长,侧根小量发生,20-23
度四天后即有新根生长,光合作用最适温度20-25度,25度以上生长缓慢,30度以上生长和光合作用受抑制。
追肥:全年进行3次,第一次在花芽分化后,这时植株和根系生长较旺盛,增施一次氮肥,不但能促进植株营养生长而且能增加顶花序的花数。
第二次在开花前追施。
草莓生殖器官对养分的竞争力较弱,在开花前后追肥是保证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
第三次在采收后,能保证植株健壮生长,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植株越冬能力。
病虫防治:育苗期间避免干旱,随时摘除老叶和黄叶,减少虫源。
另在花蕾期以前和果实采收后,喷600-1000倍2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或20%增效杀菊酯5000-8000倍液喷雾,间隔5天连喷二次。
采前两周禁用。
采摘:草莓果面着色程度是草莓桨果成熟重要标志。
一般果面着色达70%以上即可采摘,采收过早,桨果大小着色差,品质劣,产量低。
采收过晚,桨果成熟过度易腐烂,不宜贮运。
被高温晒热或带水果实,采后易烂。
每次采摘要在果面干爽的清晨或傍晚进行。
采摘时要轻拿轻放,并保留部分果柄,然后掐断果柄,并保证花萼不受损伤。
3、草莓的贮藏:
1)低温贮藏:速冻草莓可以长期贮存,随时供应,而且营养成分不变,是畅销的出口产品。
选用新鲜、无病虫、无损伤、八九成熟的草莓果作原料。
用流动清水冲洗去泥土杂物,然后摘去果蒂、萼片,并按大小规格分级。
不加糖的可将整果直接速冻,若加糖,先将草莓
按果重量的17%--25%加入白糖充分拌匀,按定量装入薄膜食品袋内密封好,放在冻结装置内快速冻结,在40--60min之内迅速达到-35℃。
冻结后,就可装箱外运销售。
食用时,未加糖的冻果以半解冻为好,加糖的可完全解冻。
2)气调贮藏:选择合乎要求的草莓轻轻放入特制的果盘或包装盒内,再用聚乙烯塑料薄膜袋套好并密封,袋中加入适量nahso4、活性炭或消石灰等,在0--0.5℃和85%--95%相对湿度,o2含量为3%--5%,co2含量为6%--20%的条件下进行气调贮藏,可使草莓贮藏达2个月以上。
3)采后热处理:给草莓果实接种灰霉后,用不同温度热水处理,发现较高的温度可以明显抑制灰霉繁殖,并能保持果实硬度、颜色及原有品质。
以后,人们又陆续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抑制乙烯释放,钝化某些衰老酶活性,并且能有效清除细胞内活性氧,延缓果实成熟和衰老,提高果实抗性,明显降低果实腐烂指数。
4)保鲜剂保鲜:常用的保鲜剂有化学保鲜剂(如脱水醋酸、8-羟基喹啉、5-乙酰基-8-羟基喹啉的硫酸盐及磷酸盐、抑菌灵等)、天然食品保鲜剂(从天然资源中提取的杀菌活性物质,如茶多酚复合保鲜剂、植酸,不仅防腐保鲜,安全性也高),以及比化学药剂更安全有效的生物制剂(如基因活化剂)。
5)高分子涂膜:脱乙酰甲壳素是一种高分子量的阳离子多糖,能形成半透性膜,无毒,对人体安全。
用它涂膜可以减少水分散失、阻止果实内外气体交换、抑制呼吸、防止微生物侵染、改善表面光洁
度的功能,达到保鲜的目的。
4、平谷草莓流通问题
平谷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属北京市辖区,西南距市中心70公里。
2011-2012年平谷区草莓种植总面积641.8亩,涉及11个乡镇,种植主要品种有红颜、甜查理,分别占种植总面积的75.5%、16.2%。
平谷区种植草莓的园区有10余个,涉及农户110余户
三、流通现状:
1 渠道畅通, 但销售渠道简单。
种植户+ 采摘( 消费者);
种植户+ 合作社+ 礼品包装(消费者);
种植户+合作社+ 小贩收购+ 批发市场+ 零售商+ 消费者。
2 流通速度取决于流通渠道。
由于销售渠道主要以采摘和礼品为主, 综合损耗率基本在20%左右。
采摘这种直销模式能与消费者建立/面对面0的相互信赖关系, 消费者忠诚度较高, 好的质量也会带来回头客。
3、草莓流通存在的问题:
无稳定的供销渠道, 风险大。
规模小、设施差、发展慢, 不能形成稳定的供求关系, 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带动农户的优势体现不明显, 80% 的农户都是自己销售, 销售半径极其有限。
品种搭配不合理, 严重影响销售价格。
品种老化, 重茬严重, 有的乡镇由于长期单一种植, 土地重茬, 出现抗病和抗逆性差、病害
重、品质产量下降等问题。
主动销售意识淡薄。
大多数农户属于等客上门销售状态, 生产和销售行为随意性强, 供销不稳定, 对采摘客户缺少后续的服务意识。
没有积极维护已有的流通渠道。
资源整合度差。
没有充分挖掘周边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季节性旅游活动优势, 特别是和桃花节、农家乐及旅行社的结合度不高。
商品化处理原始。
目前的商品化处理仅是简单的人工筛选包装, 产品分级随意性强, 且包装材料五花八门, 对打造流通高端市场极为不利。
四、草莓贮藏与运输保鲜技术的发展趋势
(1)草莓运输是通过运输工具在自然外界条件下进行的,为降低运输损耗,加强草莓的普遍性和方便性,研究在不改变草莓品质的前提下,改良草莓品种,使其在自然条件下运输和长时间贮藏将是今后草莓保鲜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2)研究开发无害保鲜剂。
使草莓采后直接将其涂抹于草莓表面,研究开发既有利于健康,又可食用的新型生物保鲜剂,仍将是保鲜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3)研究开发新型草莓保鲜包装设备,使草莓果实从采后直接进入草莓保鲜包装设备,再运输或入库,直至进入货架,减少采后转运、包装和货架间流通环节造成的损耗。
(4)研究开发应时草莓贮藏运输保鲜的成套工艺设备,提高
采收与采后商品化处理的综合技术的综合应用开发,也是我国今后保鲜领域发展的重点。
综上所述,我国草莓贮藏运输保鲜产业的发展已进入国际竞争时代,需要不断加强草莓贮藏与运输保鲜技术领域的研究,减少流通环节损失,注重综合技术的发展运用,延长草莓保鲜期。
同时,通过对草莓贮藏运输保鲜技术领域的研究,也必将为其他果蔬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不断提高我国果蔬产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