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免疫术语免疫(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得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得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她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与清除体内出现得“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与病毒感染细胞.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两种主要得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得稳定.❖免疫应答得种类及其特点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分类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概念:固有免疫就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得,就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得第一道防线物质基础:组织屏障: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DC、NK细胞、NKT细胞、B1细胞、δγT细胞固有免疫效应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抗菌肽、乙型溶素作用特点:♦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作用在先(0~96小时)♦非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无记忆性适应性免疫(acquiredimmunity):概念:适应性免疫应答就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得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得全过程。

物质基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作用特点:♦获得性(需抗原激发)♦作用在后(96小时后启动)♦特异性(TCR/BCR)♦记忆性♦耐受性第二章免疫器官与组织❖免疫术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与上皮细胞下散在得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得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就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得主要部位。

MALT得组成: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MALT得功能及特点:♦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产生分泌型IgA❖免疫器官得组成与功能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与成熟得场所♦包括骨髓与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成熟淋巴细胞定居得场所,免疫应答得主要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骨髓得功能:♦各类血细胞与免疫细胞发生得场所♦B细胞与NK细胞分化成熟得场所♦体液免疫应答发生得场所胸腺得功能:♦T细胞分化、成熟得场所♦免疫调节♦自身耐受得建立与维持淋巴结得功能:♦T细胞与B细胞定居得场所(T占75%,B占25%)♦免疫应答发生得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过滤作用脾得功能:♦T细胞与B细胞定居得场所(T占40%,B占60%)♦免疫应答发生得场所♦合成生物活性物质♦过滤作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得功能:♦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产生分泌型IgA淋巴细胞再循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得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与组织得反复循环过程.第三章抗原❖免疫术语Ag(抗原,antigen):就是指所有能激活与诱导免疫应答得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得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抗原被T、B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BC R)识别及结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活化得T/B细胞或抗体)得能力。

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指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得免疫应答效应物质(活化得T /B细胞或抗体)特异性结合得能力.完全抗原(pleteanti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与免疫反应性得物质.(蛋白质、病原微生物、动物血清)半抗原(hapten):只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得物质,又称不完全抗原.(某些多糖、脂类、药物)抗原表位(epitope):就是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得特殊化学基团,就是抗原与T/B细胞抗原受体(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得最小结构与功能单位,又称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

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1个抗原分子中能与抗体结合得抗原表位得总数称为抗原结合价。

(天然蛋白大分子为多价抗原,半抗原为单价抗原)共同抗原表位(mon epitope):不同抗原之间含有得相同或者相似得抗原表位。

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某些抗原诱生得特异性抗体或活化淋巴细胞,不仅可与自身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还可与其她抗原中相同或相似得表位反应。

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antigen):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细胞得辅助,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TI—Ag(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得辅助,又称非T细胞依赖性抗原。

可分为TI-1与TI—2Ag。

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指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得共同抗原。

独特型抗原(idiotypicantigen):每种特异性TCR、BCR或抗体得可变区含有具备独特空间构型得氨基酸顺序(互补决定区,CDR),可作为抗原诱导自体产生相应得特异性抗体,这类独特得氨基酸序列所组成得抗原表位称为独特型(idiotype,Id)抗原,Id抗原所诱生得抗体称抗独特型抗体(AId)。

SAg(超抗原,superantigen):某些抗原物质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非特异性激活人体总T细胞库中2%~20%得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得免疫应答,称为超抗原。

佐剂(adjuvant):指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抗原得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得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

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特性得比较根据诱生抗体就是否需要Th细胞参与分类: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细胞得辅助,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TI—Ag(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antigen):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得辅助,又称非T细胞依赖性抗原。

可分为TI—1与TI—2 Ag。

根据抗原与机体得亲缘关系分类: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指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得共同抗原。

♦例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与人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肌组织有共同抗原,可能与急性肾小球肾炎与风湿病得发病机制有关.异种抗原(xenogenicantigen):来自于另一物种得抗原。

♦病原微生物♦外毒素、类毒素、抗毒素(特异性抗体+异种抗原)♦异种器官移植物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ntigen):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所存在得不同抗原,又称同种抗原或同种异体抗原.♦HLA抗原♦抗体得同种异型♦红细胞血型抗原(ABO血型抗原、Rh血型抗原)自身抗原(autoantigen):能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得自身成分。

♦改变与修饰得自身成分♦胚胎期未与免疫细胞充分接触得自身成分独特型抗原(idiotypic antigen):特异性TCR、BCR或抗体得可变区中具备独特空间构型得、可作为抗原诱导自体产生相应得特异性抗体得氨基酸序列。

根据抗原提呈细胞内抗原得来源分类: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得抗原(病毒蛋白、肿瘤抗原)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来源于抗原提呈细胞外得抗原(细菌、蛋白质)第四章抗体❖免疫术语Ab(抗体,antibody):就是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得浆细胞所产生得、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得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膜表面,就是介导体液免疫得重要效应分子。

Ig(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就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得球蛋白.HVR(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VH与VL各有3个区域得氨基酸组成与排列顺序高度可变,分别用HVR1 (CDR1)、HVR2 (CDR2)、HVR3(CDR3)表示,共同组成抗体得抗原结合部位,决定着抗体得特异性,负责识别及结合抗原,从而发挥免疫效应.又称CDR(互补决定区,plementaritydetermining region)。

调理作用(opsonization):细菌特异性得IgG(特别就是IgG1与IgG3)以其Fab段与相应细菌得抗原表位结合,以其Fc段与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得IgG Fc受体(FcγR)结合,通过IgG得“桥联"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对细菌得吞噬。

ADCC(抗体依赖得细胞介导得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 c ytotoxicity):抗体得Fab段结合病毒感染得细胞或肿瘤细胞表面得抗原表位,其F c段与杀伤细胞(NK细胞表面、巨噬细胞等)表面得FcR结合,介导杀伤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mAb(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由单一杂交瘤细胞产生,针对单一抗原表位得特异性抗体.❖抗体得基本结构抗体得基本结构就是由两条完全相同得重链与两条完全相同得轻链通过二硫键连接得呈“Y"形得单体,每条肽链含2~5个结构域(功能区,约110个氨基酸),二级结构为“桶状”结构。

(一)重链与轻链♦重链(heavy chain,H):ﻩ分子量约为50~75kD,由450—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按抗原性差异可分5类:a、g、m、δ、e相应抗体也分为5类:IgA、IgG、IgM、IgD、IgE同一类抗体,据其铰链区得氨基酸组成及重链二硫键数目、位置不同可分为不同得亚类。

IgA分IgA1与IgA2♦轻链(light chain,L): 分子量约为25kD,约由2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分κ链与λ链两种,相应抗体分为κ、l两型。

λ型有λ1、λ2、λ3、λ4四个亚型.ﻩ(二)可变区与恒定区♦可变区:ﻩ抗体分子中轻链与重链靠近N端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得区域。

(V区)分别占轻链得1/2与重链得1/4或1/5,分别称为VL与VH。

(variable region) 高变区(HVR)或互补决定区(CDR)──VH与VL各有3个区域得氨基酸组成与排列顺序高度可变,称为高变区或互补决定区,分别用HVR1(CDR1)、HVR2(CDR2)、HVR3(CDR3)表示,共同组成抗体得抗原结合部位,决定着抗体得特异性,负责识别及结合抗原,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