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结构图解例说04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三)

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结构图解例说04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三)

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结构图解例说04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三)第三板块古诗词鉴赏§1考纲要求1.古典诗词内容的理解2.古典诗词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2具体考查内容一、理解思想感情“诗言志”,诗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我们要能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解题指导1.从诗歌文本出发,不主观臆断。

2.知人论世,了解古诗词常见情感。

(二)古诗常见情感举例忧国忧民例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岳飞《满江红》怀才不遇例诗:刘禹锡《昼居池上亭独吟》羁旅游子例诗:韦庄《商山早行》怀古伤今例诗: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身世感怀例诗:杜甫《旅夜抒怀》朋友真情例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优游闲适例诗:李华《闲居》孤寂冷落例诗: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居作》二、把握诗歌意象古诗的意象,不同一般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一)解题指导。

1.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

2.概括形象特点。

3.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二)古诗常见意象举例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折梅:表达别离,赠送寄思。

斜阳:表示日暮,含有某些凄惨之感。

残月:表示不圆满,孤独忧愁的心绪。

寒蝉:表示冷凄,含有凄惨萧索之情。

短笛:表示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

落叶: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

归雁:表示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

西风:表示凄清之情,忧愁之绪。

梅花:表示凌雪傲霜,坚强之意。

牡丹:表示富贵、大方。

荷花:表示清雅高洁,也表示夏季。

兰草:表示高洁、友谊。

秋风:表示萧条、冷落。

三、体会诗词的意境古诗的主题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

所谓意境,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

“情”,指是的思想感情;“景”指的是艺术境界。

(一)解题指导。

1.描摹诗歌图景,2.概括意境特点,3.剖析作者思想。

4.概括意境常用词语。

幽静、萧瑟、生机勃勃、孤寂凄清、雄浑壮丽、沉郁忧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二)意境的不同表现形式:1.触景生情。

诗人见到某一景物后,油然而生某种情感。

例诗:黄巢《题菊花》2. 缘情写景。

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些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即“有我”之境。

例诗:欧阳修《蝶恋花》3.情景分列。

在一首诗中,写景部分与抒情部分分界限很清,但实际上情景融合的。

例诗:杜甫《蜀相》4.寄情于景。

表面看全是写景,其实寄情于景。

例诗:韦应物《滁州西涧》5.景略情在。

本是触景生情,但写诗时将景略去,直抒胸臆。

例诗: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三、分析写法技巧。

(一)解题指导答题时应该包括1.运用的表现手法。

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二)常见古诗技巧举例1.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例诗:王维《陇西行》2.抒情方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例诗: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3.衬托我爱语文 中国最大的公益语文教学网站例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对比例诗: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5.比兴例诗:苏轼《卜算子》6.用典例诗:杜甫《贫交行》7、虚实相生例诗:杨巨源《城东早春》8、象征手法例诗:白居易《白云泉》9.比喻例诗: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10.比拟例诗:秦观《春日五首》11.夸张例诗:李白《望庐山瀑布》12.借代例诗:朱敦儒《相见欢》五、揣摩古诗的语言。

(一)部分语言赏析用词举例1.语言风格用词。

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2.揣摩诗眼用词。

委婉、含蓄、蕴藉、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3.答题常用语。

a、用语工整,形象地勾画出……的画面。

b、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c、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的意境,生动形象,极富美感。

d、出了……的过程或生动情景,使诗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深切。

e、叠字叠词还增加了诗的音律美。

第四板块:现代文阅读§1考纲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文学类作品。

1.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2.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3.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4.作品结构的分析,思路的把握5.作品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6.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和概括7.依据作品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8.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技艺和形象的鉴赏9.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态度的评价§2具体考查内容一、科学类作品(社科文、科技文)(一) 理清思路,归纳要点科学类文章考查理解能力,主要需要逻辑思维。

阅读时能够理清文章思路,归纳要点是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体现,因此这是设题的重要方面。

(二)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概念)和语句科学类文章,必然会涉及一些概念或名词术语,或一些抽象或概括性比较强的语句,需要考生做出解释。

(三)理解并推断。

理解文章信息,并根据文章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这是阅读能力另一种体现。

(四)筛选整合概括表述从04年开始小阅读放在了二卷,有了表述题。

表述题的考查内容仍然是以前的知识点,只不过由选择变成了简述。

学生在做答时要筛选整合,并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二、文学类作品(一)理清思路:包括梳理线索、把握结构、分清层次。

文章可以看做一个结构。

行文思路是这个结构的体现。

读一篇文章,先要把握话题、主旨,一般来说话题引入在开头,主旨揭示在文章结尾部分。

然后就要理清思路,所谓理清思路,实际上就是分析这段在说什么,那段在说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前边对后边的作用是什么,它们如何构成一个整体。

(二)理解文章思想感情。

高考的选文大多体现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对艺术等较深沉的思考,在确定话题和把握主旨并分析思路后,要分析文章体现的理念与感情。

(三)归纳要点:包括全文的和段落的要点。

归纳要点是每篇阅读必考的内容。

在分析思路时我们已经在概括自然段段和各层层意了。

但那时的概括缺少全文或全段的背景,在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后则要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概括要点。

(四)写法评价:文章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五)理解词句:根据语境理解特定的词语与句子。

§3 解题指导。

一、现代文阅读的四个意识。

——文本意识:认认真真读文本,重要的是作者怎么说,而不是我怎么想,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他要这么写(用某个词语、细节、写法)——话题(或主旨)意识:这篇文章在说什么,为什么说,答题要根据它去想;——句间关系意识:通过分析句间关系,把握思路,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统观意识:文章是一个整体,不理解语境就不能真正理解语意。

二、科学类文章解题指导(一)解题歌诀认认真真读文本,把握话题与思路。

仔仔细细对文题,发现变化与错误。

分析句意与关系,可知词句与依据。

筛选归纳并整合,简明概括与表述。

(三)常见解题思路1.如何把握思路先通读一遍文本,大致弄清本文的话题是什么,文中介绍的主要概念和相关概念是什么,然后找到观点句、结论句(两者统称为主句),支撑句(相对主句而言,有举例、解释、数字、比方、引用等支撑方式)。

还要注意过渡句,理清文章思路。

2.如何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概念)和语句重要词语往往可以根据上下文可以推知其含义。

做题时第一要分清文中讲了几个关键概念,不要弄混;第二找到重要词语所在区间后结合上下句做分析,一般解释就在其中。

3.推断题的要求(1)文中有根据;(2)符合逻辑与情理;(3)注意程度与范围。

4.筛选整合概括表述的思路。

首先要考虑这道题在问什么,也就是在考哪个知识点。

一般来说,还是在这三方面设题:1.表述某个词语或概念的含义;这种题需要“瞻前顾后找信息”,并有统观意识,也就是根据本文或本段的话题,将整篇、整段、几段一起看。

2.表述某个语句的含义;这种题思路与第一种题差不多,解释句子实际还是解释词语,是句中的关键词。

3.表述文章介绍的事物的特点、本质、原理或最新发现。

这种题最常见。

做题的核心在于弄清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的本质或原理是什么,找到最核心的话,寻找其中最关键的词语将其连缀成句。

这类题要整合的信息区间往往比较大,要有整段、几段甚至全文统观的意识。

因此,还是把文章思路理清,特别是句间关系要搞清楚,分出层次以后归纳的要点一般就会比较全了。

三、文学类作品解题指导。

(一)散文类作品设问角度。

散文类作品常见的设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解说。

一般分为三种:(1)解释重要词语。

注意:①“瞻前顾后”找信息。

②用具体明白的话解释抽象含蓄的词句。

③解释到位,不概括过宽(2)解释重要语句。

包括①解释语境含义。

将文本读懂,利用句意和句间关系得出结论。

②解读深层含义。

这种题不只需要把文本读懂,还需要背景知识解说句子实质上还是解说词语。

③解读思想感情。

这其实比较特殊的解释重要语句题,许多句子作者说得非常含蓄,其中有很深的情蕴。

这种题的解读要和下边讲的归纳概括联系起来,在把握全文主旨的情况下体会作者在某句话中的情味。

2、归纳概括。

这种问法几乎是每份阅读题都有的,一般分为四种。

①段落要点归纳概括。

第一种是分层概括。

做这种题时先要一句一句把段落读完,认真分析这句说的什么,那句说的什么,哪几句可以归为一层,然后提炼出每个层次中的关键词语,做为要点。

第二种是整体概括。

这需要掌握本段的中心句,根据中心句概括要点,如果没有中心句就要找一个能够统率全段的语句。

②文段要点归纳概括。

所谓文段要点是指几个段落,出题者往往要求学生在几个段落范围内归纳要点。

做题思路和段落要点归纳概括类的题差不多,也是把文章思路理清楚,或者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做为要点,或者将整个文段分出层次,概括层意做为要点。

另外,要提示的是,文中的每个段落的议论抒情句往往是概括的关键处。

③文章主要内容概括。

这种题需要统观全文,根据本文的话题和主旨,根据行文思路概括。

④文章思想感情概括。

这种题也需要统观全文,要特别强调阅读的四个意识。

一般来说,反映主题的话大多在文章结尾处,也就是所谓的“卒章显志”。

3、评价。

评价是阅读的重要工作,也是设题的重要方面。

一般分为两类。

(1)内容评价。

作者在说什么,我们怎么看。

做这种题,首先要把握作者在说什么,也就全文的主题是什么,然后再谈自己的看法。

一般来说是要同意作者的看法的。

(2)写法评价。

①行文思路评价。

这种题需要平时学的语文知识做基础。

题目一般会问“这样的安排或这段(句)话的作用是什么?”答这种题首先要看“这种安排或这段话”本身说的是什么,是叙述,是议论,还是抒情,在文处于什么位置,然后看看它们在全文中的地位。

如果在开头,一般作用是引入话题,引领全文或引起下文,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在后文做铺垫等等;如果在文章中间,一般起过渡作用或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在文章结尾则是收束总结全文,和前文做呼应等等。

相关主题